陈春江丨《故乡情结》
《故乡情结》
作者:陈春江
我的家乡大兴安岭西林吉林业局河湾林场是我日思夜想的地方。它是我青年时实现理想的地方,是我奋斗过的地方,我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地方。
2020年夏天,我又回到了河湾林场,他终于恢复了原始的模样,我站在林场旧址中央,思绪万千,美好的回忆勾起我无限的遐想,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出现在我的眼前。
据老工人讲,七九年建厂时,从老金沟干线和国防公路上用解放牌大卡车把他们接到山上,那时河湾林场还是只有几栋板夹泥家属房,厂部办公室和老调度室就坐落在林场中央,那时的艰苦生活可以想象,没有水果青菜。生活极其艰苦。
从春夏两季踏查伐区到秋冬准备做业,木材生产运输,给西林吉林业局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从简易公路到装车厂,从每一条集材主道到支线之间,做到无缝衔接,把树根除掉,生产任务完成得非常好,得到局党委的认可,被评为先进集体林场。
时光流转,日月如梭,转眼就来到了八三年的春天,改革开放的号角在祖国大地吹响,建设国家基础设施刻不容缓,我们林场也不另外,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多生产木材支援国家建设,我们一大批青年工人在场领导的带领下,从小兴安岭的绥棱林业局携家带眷来到了河湾林场,我们这批人当中有陈万有、姜振平、王江、孙忠江,后来他们都成为了林业战线上的栋梁。有的担任了生产厂长,有的被评为省级标兵劳动模范,还有的担任了生产科长,他们用自己的双脚把林场的伐区一一丈量,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建设这个林场。
冬运生产忙14公里支线是第一战场,一三段在这里打响了第一枪,油锯嗷嗷叫,集材五零拖拉机贪黑起早紧着忙,装车场灯光通明,运材车不分昼夜抢产量,清林工人紧跟上,把枝丫堆整整齐齐地码在集材道两旁。验收员和老段长把各项完成的生产任务,日报林场,21支线是二段,完成任务不一般,你争我赶当先进,圆木段背圆木,不到天黑车不入库,家属队活更累,打枝调卯清林做后备。
天有不测风云,八七年五月六号这一天,对我们林场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终生难忘的一天,下午的三四点钟,滚滚的浓烟夹着火头,像一群红毛狮子一样上蹿下跳,越过沟塘,翻过山岗,跨过河流,从东南方向一直扑向我们林场。在这里的一线工人全部进入火场,在县场领导的指挥下奋力抵抗,在人民解放军的支援下,终于感动了上苍,七八点钟时,在西北风的作用下,熊熊的大火终于转向了东方,这才使老人,孩子躲过了一场劫难,保住了家园,保住了林场。到了夜晚,从林场方向向远处望去,河湾连线上十几条火龙在燃烧,无情的大火烧毁了原始森林,破坏了林下植被,野生动物无处躲藏,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原始森林何时才能恢复它原来的模样,让人无法想象。大火过后,林业局及时调整了木材生产任务,抢运火烧木任务号角已经吹响,河湾林场领导干部纷纷去外地调人,全国各地的支援大军,从四面八方来到了河湾林场。从三个工队增加到六个工队,另外又建一个综合加工厂,北极储木场,在程俊义场长的带领下,冬运生产紧张有序的从13支线到16支线,共六个工段一起干,比学赶帮超,谁也不甘落后,采打集装一条龙更加繁忙,产量蒸蒸日上每月完成三万多立方米。运材车把圆条直接运往储木场,综合加工厂工人更是响当当,每天都往山下运板方材,薪炭材运往北极储木场,江边儿工人不分昼夜装船,运往祖国各地支援国家建设。
林场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表彰先进,搞福利,取暖烧材给送到职工家里,生活用水林场负责给送到家,装满缸,发放带鱼等副食品解决了林场工人的后顾之忧,工人的干劲更加高涨心里更亮堂。在全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林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林场家属房一排排错落有致,一层层灯光闪亮,在整齐的街道划分下,横看成行竖看成趟,特别是山顶上电视台的铁塔,灯光更加辉煌。
这里的人们厚道粗犷而豪放,热情好客,这里的工人亲如兄弟,有事大家来帮忙,兄弟之间心连心。
三十多年过去了,在天保工程的呵护下,经过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努力,河湾林场更加美丽再创辉煌,感谢党和国家给我们这些老工人办了退休,发放了养老金,如今的生活更加美好,千言万语汇成了一个字,那是“想”,想念我的家乡,想念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想念我们的河湾林场,他是我生活和奋斗的地方。是我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
文/陈春江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陈春江,性别男,民族汉 ,热爱生活,热爱文学诗歌等,爱读书学习,现在开始尝试写作。现住小兴安岭绥棱林业局。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