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声名煊赫的皇城相府途中,会先经过一座古堡,多数人误以为皇城,实则是郭峪古城。多数人中的多数去过皇城后便匆匆离开,再次与郭峪擦肩。可惜,他们错过了皇城相府中没有的人间烟火味道。
“ 日常 ”
虽然郭峪古城游客寥寥,但在城内生活的百姓似乎并不在意。你来或不来,我的生活,我的日常,依旧,像千百年前老祖宗扎根这里时一样,闲适悠然。
说起来,郭峪算是皇城相府的长辈。皇城相府的主要营建者——康熙的老师、《康熙字典》主编——陈廷敬就是在郭峪长大的。如今你在古城内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可能有他的印记存在。
无论是时间之手拨弄,还是人们对更好生活追求,古城不可避免新旧交杂,时空重叠。好在新式民居比例不大,并没有太破坏古城整体风貌。在众多古建包裹下,现代化的民居,被赋予淡淡的文艺气息。一些院落陈设甚至像极了台湾女歌手田馥甄专辑《日常》的风格,十分清新。
郭峪始建村在唐朝,明末灾害频仍、战火不断,因煤炭、冶炼业而富庶的郭峪村(阳城县)自然成了“饿狼”的目标,尤其是从陕西来的农民起义军。高大城堡式村落应运而生。古城开东西北三门,城内有用于藏兵屯粮的窑洞600多眼。
在乱世,古城的军事防御功能是第一位的。除了高墙窑洞,城内还有晋东南其它众多古堡都有的绝对高度最大的瞭望楼——“豫楼”。楼体上那些黑黢黢的洞口,在乱世,是会喷射炮火的眼睛。
豫楼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高30米,分7层,在明代绝对算得上“摩天大楼”。豫楼下还有一长段地道,通往村中其它院落,颇有趣。实际上,古城地面之下还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地道,若城池陷落,将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郭峪现存民居应该是晋东南众多古堡中最有味道的,虽不像皇城相府那样精致修缮,但因为大多院落一直有人居住,使得砖木石瓦被人间烟火气浸染,反而有一种被时间淬炼焕然一新的错觉。
柴扉紧闭,千年槐树枝繁根深,小小院落,取名“槐庄”。农村建筑装饰的特点就是自由,不拘束,保持了装饰的原生态。只要财力允许,你可以尽情发挥,所以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特点。天高皇帝远,甚至有时会发现僭越等级制度的装饰。
雕饰是原材料终止自然生命,延长艺术生命的过程。经由这个过程,自然美与人工美完美结合。所有土木砖石,随着日月交替、星汉明灭,延展成时间的一个侧面,让时间可触碰可感知。
和百姓一同生活在这里的还有众多神灵。村内曾建有大小寺庙20余座,现存最完好的是汤帝庙。汤帝指的是商汤,他灭夏桀建商朝,是尧舜禹之后又一个圣君。
商汤登基不久,天下大旱。他亲自来到桑林之社祈雨,赤裸上身于烈日下暴晒。上天感其德而降甘霖。阳城县少雨易旱,商汤就成了当地百姓膜拜求雨的首选。
汤帝庙不止商汤这一位神仙,也是众神的殿堂。为便于百姓“一站式”祭拜,关帝、女娲等一干神祇都在庙里有一席之地。
汤帝庙最大看点之一是九开间的正殿——成汤殿。为什么敢用只有皇帝能用的9?据说是因为商汤也是帝王。这种形制放眼全国也没几个。
第二大看点是正殿对面的戏台,飞檐走兽,丹楹刻桷,十分精美。
城市生活总是烦躁、孤寂,只有在这里才能寻得一份宁静。我们都是从农村中而来,从黄土地而来,最终还是要回到这里。也许,这是所有人的宿命。
- The End -
版权声明©:照片均为个人拍摄、制作(除标注作者外),版权归旅行路上遇见菩萨所有。转发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