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之家第九期读书分享活动《西游记》读书分享活动内容整理

主讲人: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西游记的一些理解,西游记是我看的第一本文言文小说,我第一次看西游记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暑假。到现在为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又再次读了一遍,这十几年间,西游记这本书我看了不下于三十遍,可以说是常读常新。小学那会看西游记,读完之后是对孙悟空的崇拜,中学那会读完是对孙悟空的羡慕,高中那会再读是对仙佛的置疑,大学那会则是对唐僧八戒的厌恶,而现在读来则是对命运的感叹以及对作者的敬仰。

如果想多方面理解西游记我这里推荐两本书《西游百回详注》与《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在这里先对师徒五人的形象做一下分析:

1.孙悟空从始至终的两个形象追求自由畏惧死亡。孙悟空好名头 开头便是猴群要寻一个有本事的,钻进瀑布飞泉里面去,不伤身体者,猴群便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之后,石猴这才跳出来,这里石猴应该是经过思量的,他也理所应当会有畏惧,只不过猴王这个名头的吸引力盖过了他的畏惧。后来猴群进去水帘洞之后,嬉闹到力倦神疲也没见有人想起刚才所言,石猴不得不搬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要猴群拜他为王。这里有一个都称“千岁大王”,这是吴承恩为了避讳,也是一种高傲,人王称万岁,猴王自然只能称千岁。后来从龙王那里得了如意金箍棒,还要自抬名头,贬低龙王。就是在凡人面前也要亮出自己齐天大圣的名号,一听见弼马温的称呼则是暴跳如雷。在观音院的时候,为了不落面子,就把锦斓袈裟亮于众人眼前,因此惹出了院主的贪念,招来了黑风洞中的妖怪。后来猴王拜人菩提祖师门下,习得长生之道和七十二变,为了在众师兄面前有面子,他变化松树,引得众人鼓掌大笑惊动了祖师,被赶出了方寸山。

孙悟空也是一个自私之辈,他习得了诸般本领却不愿传授给花果山的猴子们,后来他做齐天大圣的时候,搅乱了蟠桃大会,开怀痛饮,吃尽了太上老君的丹药,未曾念及半点花果山的猴子猴孙,只因吃了仙酒再吃凡酒不好吃,这才想起瑶池中还有诸多玉液琼浆。勾销了生死簿却忘了义兄弟们,这也是后来无人来助他对抗天兵的缘故。之后天庭发下十万天兵布下天罗地网擒拿孙悟空,花果山众人只剩下了猴类,猴儿们尚且物伤其类,他却道何须烦恼。而花果山之灾的起因则是源于孙悟空的不知分寸,得陇望蜀。石猴之时想着做王,猴王之时想着长生,长生之后要做仙官,官小要做齐天大圣,最后要做天宫之主。他得了东海龙王所赠的定海神针铁,却还要索取披挂,东海龙王没有,就要用刚从人家那里得来的神兵让龙王试试,因此得罪了龙王,这才使得龙王上表天庭。被勾入幽冥界之后,勾销了猴属之类,天下之大,猴属之多,不知凡几,必然扰乱天地秩序,所以阎王奏表天庭。看管蟠桃园,却把九千年一熟的蟠桃吃个干净。撞入太上老君的府邸,看见了炼成的金丹,说是吃几丸尝新,又是吃个干净。

孙悟空又是个欺师灭祖之人,只因被困在五行山下,便要叛道入佛,为了脱困,就能跪凡人为师。又只因厌烦唐三藏的管教,就舍他而去。被念了几句紧箍咒,就要打杀唐三藏。

2.猪八戒的出场形象则是胆小怕事,只听见齐天大圣这个名头就有三分害怕。只一见孙悟空现了原形酒慌得手麻脚软,化狂风脱身而去。流沙河收沙僧之时,要战沙僧只怕那水里有什么眷族老小,七窝八代的都来,我就弄他不过,一时不被他捞去耶。他自报家门时就说道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因为色胆如天被贬投做猪胎。他也有几分爱名头,因是天蓬元帅的出身,投错了猪胎,就咬死母猪打死群彘。被孙悟空假扮的高翠兰埋怨造化低了的时候,出言辩解。被丈人嫌弃丑,则是埋怨丈人朝秦暮楚。被孙悟空骂馕糠的夯货时,虽是气喘嘘嘘,扔抖擞精神,只是色厉内荏,要跟猴子论法律条文。

同时猪八戒心性不坚,刚投入到取经的队伍当中,就怕取不成经,要丈人毫升看待浑家,好来还俗。黄风岭上唐僧被妖怪捉去。八戒道:“正是这等,讨一个死活的实信。假若师父死了,各人好寻头干事;若是未死,我们好竭力尽心。”

他贪吃,便是在菩萨面前也不掩真性情: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甚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黄风岭前借宿王家,呆子一顿,把他一家子饭都吃得罄尽,还只说才得半饱。五庄观时,听得人参果就撺掇孙悟空偷果子,吃了一个还要再吃,被孙悟空拒绝之后絮絮叨叨的嚷嚷着:人参果吃得不快活,再得一个儿吃吃才好。这才被清风明月二人听得,引出了五庄观一难,听到偷了四个果子的时候又道:"阿弥陀佛!既是偷了四个,怎么只拿出三个来分,预先就打起一个偏手?"那呆子倒转胡嚷。

没有长性,要入赘高老庄时还知道变幻形象,事成之后就不再顾及样貌,因此惹得高老要寻人捉妖。

喜爱分功,黄风岭上让孙悟空若是打败了老妖,还赶将这里来,等老猪截住杀他。

爱占一点小便宜,第二十一回中行者闭着眼乱摸,八戒笑道:“先生,你的明杖儿呢?”行者道:“你这个馕糟的呆子!你照顾我做瞎子哩!”那呆子哑哑的暗笑而睡。

好色,先是倒插门卵二姐,又是倒插门高翠兰,四圣试禅心的时候那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 见其他人都无这般心思,他在人前也不落面子,只说是放马。还想着三姐妹同收,落空之后连丈母娘也不愿放过。三打白骨精之时,白骨精变化女子,那八戒见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叫道:"女菩萨,往那里去?手里提着是甚么东西?

喜好搬弄是非,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八戒道:"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呵,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  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 贪睡却又走得瞌睡上来,思道:"我若就回去,对老和尚说没处化斋,他也不信我走了这许多路。须是再多幌个时辰,才好去回话。也罢,也罢,且往这草科里睡睡。"呆子就把头拱在草里睡下,当时也只说朦胧朦胧就起来,岂知走路辛苦的人,丢倒头,只管齁齁睡起。

3.唐僧的人物形象,第一是向佛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来,对菩萨起手道:"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第二是忠君,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旁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虽然知道凶险但也不抵一腔向佛忠君之心。第三是懦弱,那虎见赶得急,转身轮爪扑来。这太保三股叉举手迎敌,唬得个三藏软瘫在草地。叫喊如雷道:"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唬得个三藏痴呆。"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的脑浆迸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点玉块,唬得那陈玄奘滚鞍落马 ,过蛇盘山鹰愁涧时,唐僧骑的白马被小白龙给吃了,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 遇见妖怪要哭 遇见困难要哭。第四是不分是非不辨黑白,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然而下次还会再犯。

4.沙悟净人物形象分析,沙僧性格特点分析_语文教学资源_随便看看吧 http://www.sbkk88.com/wenxuechangshi/yuwenjiaoxueziyuan/247210.html

虽然西游记通篇都是仙佛妖魔,但在我看来,作者对于这些存在是极为鄙夷的。第一回中写了一个樵夫,为了孝敬高堂老母,所以不能修行,在樵夫心里应该是孝义比修行重要,这也是作者的看法。猴王道:"据你说起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处。猴子尚且知道行孝之人必有福报,这里则是作者讽刺那些不孝之人以及僧道之流第三十七回 "太子怒道:"和尚是那游手游食削发逆君之徒!人不得父母养育,身从何来?"唐僧自己都不侍奉双亲,却要来教训太子,可谓讽刺。都是讽刺僧道,不忠不孝之辈。第一回中写到石猴四处求仙不得,却得到了樵夫的指点:"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 ,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

我在这里百度了一下须菩提,第一个出现的就是空生吉兆,有兴趣的也可以去百度一下,须菩提应当是指代的是空,神仙是空,灵台方寸于斜月三星都指的是心,说不远不远的意思就是神仙都在心中,何必去苦苦寻找呢。然而就算是神仙追求到最后也是空。猴子拜在了祖师门下,得了一个名字孙悟空,猴子是为了寻求长生不老之道,得了这个名字之后就要一直被人喊做悟空,长生却是悟空,可知作者的深意。第二回中说道,祖师要传孙悟空,术流动静的法门,然而这却都于长生无望,术流动静便是一些道人诓骗世人的法子。

第十三回师徒二人借宿观音禅院,有一段对于院主打扮的描述头上戴一顶毗卢方帽,猫睛石的宝顶光辉;身上穿一领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晃亮。一对僧鞋攒八宝,一根拄杖嵌云星。 还一段喝茶的描述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锺;又一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真个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三藏见了,夸爱不尽道:"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穿的袈裟也是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挂起来就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这里就是讽刺和尚们不事生产,却享尽富贵。众僧见了锦斓袈裟,便要设法谋害师徒二人,院主还和妖怪多有勾结。虽是观音禅院,满院却没有一个有佛心的人。这里也是讥讽僧院藏污纳垢。 妙呵,妙呵,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盖邪念正念,总是一念,若无一念,邪正俱无;当其有念,而邪正分途。释典云:“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言其邪可为正,正亦可为邪也。(第十七回)还有第九十四回,天竺国公主一事,老院主讲到,我将他锁在一间敝空房里,将那房砌作个监房模样,门上止留一小孔,仅递得碗过。当日与众僧传道,是个妖邪,被我捆了,但我僧家乃慈悲之人,不肯伤他性命。每日与他两顿粗茶粗饭,吃着度命。那女子也聪明,即解吾意,恐为众僧点污,就装风作怪,尿里眠,屎里卧。白日家说胡话,呆呆邓邓的;到夜静处,却思量父母啼哭。

第三十七回乌鸡国国王为道人所害第四十六四十七回车迟国与三位国师斗法,然而三人都是山精妖怪,蒙蔽了国王。孙悟空劝国王同心到此害你,因见气数还旺,不敢下手。若再过二年,你气数衰败,他就害了你性命,把你江山一股儿尽属他了。 这里则是暗指那些受君王器重的道人,不过是一些靠着障眼法谋财害命之辈。孙悟空在这里对国王说了一句话。今日灭了妖邪,方知是禅门有道,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这里几乎就是挑明了讲,三教儒释道,然而敬儒才是养育人才。

沙和尚与猪八戒没有遇到观音菩萨之前都是吃人度日,算上下界的奎木狼。以往都是仙人,却都是些吃人的货色,这里是讽刺仙佛。奎木狼做了恶事,却还能做个仙人,有功还能复职,沙僧八戒拜入佛门,后来取经成正果,算起来比原先的职位还要高,便是讽刺僧道之流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为善的不得善终,为恶的却成正果。

满天仙佛,神通广大的受人家供奉,无人供奉的仙佛只好下界吃人了。

从政治角度看西游记:力大者享尽荣华富贵,为仙为佛;力小者不肯蛰居山洞之中,养精炼气,调和龙虎,提坎填离(第二十六回),则成为妖魔。太上老君身边看金炉和看银炉的童子近于仙了,一旦下界,就变为二魔(第二十六回及第三十二回)。弥勒佛面前司磬的黄眉童子近于仙了,下界之后,亦变成怪物(第六十五回)。观音大士说:“菩萨妖精,总是一念。”(第十七回)这个念头从何发生呢?
  在神仙社会,法力大者位尊,法力小者位低。位尊的因有特别享受,而得长生不老。瑶池有蟠桃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第五回)。然而能够参加蟠桃嘉会的乃限于法力大的神仙。五庄观的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就活了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了四万七千年(第二十四回)。然而有福吃这宝贝的,亦限于法力大的神仙。这样,便是法力大的得垄断仙界珍品,又因享受珍品,而得延寿长生。寿福禄三星在神仙之中,地位不为不高,因见镇元子之有人参果,尚且说道:我们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练气存神,调和龙虎,提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第二十六回)仙界珍品既为法力大者所占,法力小者例如卷帘大将,“见便曾见,却未曾吃”(第二十四回)。这样,小仙们便想另求办法了。唐僧十世修行,一点元阳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寿长生(第三十二回),于是他们就相率下界,由神仙变为妖魔。银角大王乃太上老君身边看银炉的童子,他说:我们打什么坐,立什么功,炼什么龙与虎,配什么雌与雄,只该吃他(唐僧)去了。(第三十二回)诸多劫难就是因为贫富差距,贫富差距最为悬殊的朝代可以说是明代了,一是因为官场腐败,二是元代横征暴敛遗留的局面,明朝前期天灾人祸不断商人大户操控粮价,易子而食的惨事时有发生。兼以他们修成不老不死之身,不死,仙位永不出缺;不老,仙官永不退休。孙行者学成了一身本领,以为一到天宫,就可察能授官,哪知所授的官只是不入流的弼马温。弼马温掌养马,“养马者后生小辈下贱之役”(第四回)“养得肉膘肥满”(第四回)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尪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第四回)这样,当然激动了孙行者“心头火起”。太白金星以为籍名在箓,拘束此间,便可收其邪心(第三回),哪知奇才小用,等于不用,用而不肯拔擢,更不能笼络人才,“玉帝不会用人”(第四回)
  当孙行者割据花果山之时,虽然打到人间,掳掠了各种武器;打到龙宫,强取了如意金箍棒;打到地府,勾销了生死簿上的名号(第三回)。而巍巍天宫,莫测高深,尚不敢妄动问鼎之心。孙行者既居天宫之内,习而安之,震慑变为羡慕,羡慕发生觊觎,可以说是势之必然。而“认得天门内外之路”(第四回),一旦叛变,更难抵御。所幸者,孙行者第一次招安,只居天宫半月有余(第四回),虽然熟悉天上的形势,而尚未识天上的虚实。到了第二次招安,封为齐天大圣,照太白金星说:“且在天壤之间,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宁也。”孙行者果然是“遂心满意,喜天喜地”(第四回),然而有官无职,亦复可虑。“小人闲居为不善”,志小者淫荒越法,志大者睽孤横逆。孙行者“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第五回),何能“安心定志”(第四回),势唯“会友游宫,交朋结义,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臣,俱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来云去,行踪不定”(第五回)。于是又发生了两种结果,东游西荡,熟悉了山川形势,会朋交友,领会了天将本事而知天宫虚实,不反则已,反则难于收拾。 孙行者最初还惧“惊动玉帝,性命难存”后来十万天兵没有拿下他,满天仙佛都来助阵,孙行者于逃出丹炉,大败天将之后,一反过去作风,不再畏敬玉帝,而欲窃取天位了。他要求玉帝搬出天宫,让他居住,以为“玉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这里讽刺君主识人不明,用人不当,国祚衰退,军队缺乏战力。致使天下乱起。明朝玉帝即说,“依卿所奏”(第三回)。到了孙行者嫌恶官小,逃出天宫,自称齐天大圣之时,玉帝又欲派遣天兵,下界收伏,而听到太白金星提议再降招安圣旨,玉帝复说,“依卿所奏”(第五回)。及至孙行者扰乱蟠桃大会,玉帝派了天兵天将围攻花果山,而均打得倒拖器械,败阵而走(同上)之时,观世音菩萨请调显圣真君助力剿除,玉帝闻言,即传调兵的旨意(第六回)。后来,孙行者逃出丹炉,大乱天宫,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之时,玉帝自己又不略施法力,而乃传旨请佛老降妖(第七回)。

未见有平乱而御驾亲征的君主,明朝因土木堡之变从盛转衰,即便是孙悟空打到眼前,玉帝也是下旨请佛老降妖,这里便是此意。

太白金星则是代表了绥靖政策,或者说鸽派。一味的求和,最后换来的是更大的灾祸。我并没有深入研究明朝的军事情况,大家有意的可以自己去查一下。为何孙悟空一举便打到天庭,正是因为各种势力强大的武将们,不得擅自入京。二郎神不留在天宫内,则是因为他既有实力,又是皇帝的外甥。就连岳父都能夺取女婿的皇位,不必说外甥了。

孙行者戴上紧箍儿之后,不敢不听唐僧的教诲,不敢再对唐僧无礼,“死心塌地”,随他而去,“再无退悔之意”(第十四回)。孙行者神通广大,可以借以成事。而“性泼凶顽”,往往“不伏使唤” 观世音菩萨对孙行者说:“你不遵教令,不受正果,若不如此拘束,你又诳上欺天,知甚好歹。须得这个魔头,你才肯入我瑜珈之门。”后来就连化缘的小事,唐僧也要时不时的祭出紧箍咒。 唐僧之与孙行者有似于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唐僧肉眼凡胎,不识魔怪,孙行者劝他“收起慈悲之心”,他偏要“一心向善”,认妖精为好人(第二十七回、第四十回、第八十回)。孙行者画地作圈,请他坐在中间,以为强似铜墙铁壁,他偏要走出圈外(第五十回,参阅第五十三回)。孙行者不能拘束唐僧,又没有别的力量能拘束唐僧。唐僧会不会滥念咒语,一唯良心是视,既没有法律可循,而又不受任何掣肘,一切问题都是由此发生。孙行者“怕念紧箍儿咒”,往往遇到妖精,不敢打杀,而听唐僧堕入妖精圈套(第四十回,参阅第二十七回、第八十回),最后还是孙行者“劳苦万端,方救得出”(第五十三回)。孙悟空本就是算是妖魔,自然明白妖魔鬼怪们的手段。猪八戒则是用来分润孙悟空的功劳。讽刺了君主对军队的不了解,以及对武将们的猜忌与打压。

唐僧四众经过西梁女国,唐僧及猪八戒吃了子母河的水,腹痛成胎,必须喝了解阳山破儿洞落胎泉的水,方能解除胎气。但是这个泉水是属于如意真仙的。孙行者恃其神通广大,借了瓦钵,到解阳山取水,而如意仙却说:“泉水乃吾家之井,凭是帝王宰相,也须表礼羊酒来求,方才仅与些须,你擅敢白手来取!”但是如意真仙的所有权亦有问题,西梁女国的婆子说:“却如今取不得水了。向年来了一个道士,称名如意真仙,把那破儿洞改作聚仙庵,护住落胎泉水,不肯善赐与人。但欲求水者,须要花红表礼羊酒果盘,志诚奉献,只拜求得他一碗儿水哩!”(第五十三回)由此可知落胎泉本来属于公有,自从如意真仙来了之后,才倚强攫为私有。有力的既得恃强垄断泉水,则有大力的当然更能够倚力夺取泉水。孙行者对如意真仙的徒弟说:“你去说我老孙的名字,他必然做个人情,或者连井都送我也。” 这里则是讽刺为富不仁的士绅,以及巧取豪夺的官僚们。

文中第三十七回三藏道:"陛下,你忒也懦。"那人道:"何懦?"三藏道:"陛下,那怪倒有些神通,变作你的模样,侵占你的乾坤,文武不能识,后妃不能晓,只有你死的明白。你何不在阴司阎王处具告,把你的屈情伸诉伸诉?"那人道:"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 这里则是讽刺官官相护的做派,民众有冤屈却投诉无门,明朝开始有坐师一说,各种山头主义互相纠结,一个七品小官都能牵连至一二品的大员。

"土地道:"那魔神通广大,法术高强,念动真言咒语,拘唤我等在他洞里,一日一个轮流当值哩!"行者听见当值二字,却也心惊,仰面朝天,高声大叫道:"苍天!苍天!自那混沌初分,天开地辟,花果山生了我,我也曾遍访明师,传授长生秘诀。想我那随风变化,伏虎降龙,大闹天宫,名称大圣,更不曾把山神、土地欺心使唤。今日这个妖魔无状,怎敢把山神、土地唤为奴仆,替他轮流当值?天啊!既生老孙,怎么又生此辈?"

金角银角二人不过是与太上老君烧火的童子就能把山神土地拘唤轮值。当真是宰相门房七品官。这里则是讽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仗着家人势力作威作福的豪奴。

(第六十八回)管事的道:"我万岁爷爷久不上朝。”"太监叩头道:"奴婢乃司礼监内臣,这几个是锦衣校尉。这里几乎是明火执仗的嘲讽明朝数位多年不上朝不理政的皇帝。

(第九十八回)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穷寒路遥,不曾备得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尊者不鄙轻亵,将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谢。只是以有字真经赐下,庶不孤钦差之意,远涉之劳也。"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

师徒一行人既然以及完成取经的大任,功德已然圆满,他日必定是与阿傩,迦叶一同共事,却也不耽误二人索取人事就连佛珠也并无异议。这正是作者嘲讽朝廷,或者说嘲讽官场风气对于同僚都不忘索取,对于百姓索取的又何尝会忘呢。

互动:1.真假美猴王最后到底是谁死了?

死的是过去的孙悟空。西游记的过程就是修正自己的过程。第一回说心性修持大道生,孙悟空的出场形象并不算太好,动不动就杀人,时不时的就暴跳如雷。西游的过程就是他逐渐把身上的动物性向人性发展的过程。

2.如来为什么杀死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并不是别人,而是孙悟空。书中说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且第二回中有隐喻:悟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弟子一人。可以说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心魔。孙悟空一出生的时候是拜四方天地,后面拜师的时候祖师问他你姓什么?他说: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这个可以看做他的本性,后来可以说被红尘所蒙蔽,受不得比人说他是弼马温。

3.如来给观音解释世有四猴混世,什么意思?

在分享者看来四猴混世都是孙悟空: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六耳猕猴。四猴就是孙悟空修行的不同阶段。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在东海龙王那里有解释),擅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额,缩千山(她在莲花山肩抗两座大山),辨休咎(火眼金睛),乾坤摩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