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收藏 | 杜普蕾的所有录音都为你整理好了

▼ 布鲁赫《希伯来晚祷》大提琴与乐队版

Kol Nidrei, for cello & orchestra, Op. 47 音乐: Jacqueline Du Pre;Johannes Brahms - 勃拉姆斯2首大提琴奏鸣曲

今天,是传奇女大提琴家

杰奎琳·杜普蕾的诞辰纪念日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她的成长故事

为大家整理了杜普蕾的全部音频

点击此处链接可查看
音乐神童的成长历程总是相似的,生在一个充满艺术气氛的家庭,有着倾心尽力培养天才的父母,遇上了重要的老师.....但最关键的是,小神童要早早显露出自己非凡的潜质。
某天,不到四岁的杜普蕾听到BBC的一档广播节目中,传来大提琴的美妙旋律,她立即告诉母亲自己想要学这件乐器。不久,她如愿得到了一把全尺寸的大提琴,并请了老师上门教她。

▲ 6岁的杜普蕾与母亲

杜普蕾的母亲精通钢琴,年轻时举办过多场音乐会,录制过广播音乐会,在作曲领域也小有成就。婚后她投身钢琴教育事业,用那充满想象力、游戏趣味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杜普蕾对音乐的热情。
小杜普蕾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着母亲为她制作的趣味插画,演奏着母亲为她编写的小曲。事实上,母亲有意在这些看似儿歌的简单旋律中,逐渐增加难度,让女儿不知不觉中掌握那些复杂的音型和节奏。

▲ 与老师普利兹

五岁那年,小杜普蕾开始每周去伦敦大提琴艺校学习。天生灵敏的乐感加上科学的演奏技术引导,不到两年她便能感情充沛地演奏许多曲目了。
她性格外向,乐观开朗,热爱舞台且享受演出的过程,她用真挚而充满感染力的琴声横扫了多个儿童器乐比赛大奖。母亲则小心翼翼地避免“神童”的光环会影响到孩子的进步。
十岁那年,她开始跟随大提琴家威廉·普利兹学习,她与生具来的天赋得到了充分的栽培。次年,她赢得了了苏吉亚天才奖(Suggia Gift Award)后正式确定要走职业演奏家的道路。
这场比赛的主评委,曾也是一位优秀大提琴演奏者的指挥大师约翰·巴比罗利对小杜普蕾印象深刻,9年后他们合作录制的那版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成为至今难以超越的经典。

▲ 与巴比罗利

杜普蕾13岁时开始学习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随后的三年里她熟练掌握了一批数量庞大的经典曲目,参与了多场非正式的音乐会,并在电视节目中亮相演奏。
1960年夏天,杜普蕾赢得了女王奖,作为评委会主席的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对她那激情澎湃的演奏赞不绝口。赛后,她参加了一代大提琴泰斗卡萨尔斯的大师班,收获颇丰。

▲ 1961年5月媒体对她的报道

经过母亲与老师的慎重斟酌,他们认为是时候正式把杜普蕾推向舞台了。她的首场独奏会于1961年3月1日在伦敦威格摩尔音乐厅举行,演出前她得到了一把赞助的1673年制造的斯特拉迪瓦里。

首演的曲目包括巴赫、亨德尔、勃拉姆斯、德彪西、法雅的杰作。当晚伦敦音乐界的知名人物以及各大媒体都亲临现场,16岁的杜普蕾以精湛的琴技征服了在场听众,演出大获成功,国内外演出邀约纷至沓来。

同时,她也得到了梅纽因的提携,在一些国际音乐节上亮相,并介绍她给唱片公司的制作人。1961年3月22日,她在BBC录制了首演音乐会上的亨德尔和法雅的作品,之后她又接连录制了巴赫的前两部无伴奏组曲(后文都附有音频)。

▲ Daniel Barenboim 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 1967

1962年3月21日,杜普蕾在皇家节日大厅演奏了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彻底震惊了乐坛,在此前从未有人以如此奔放不羁、活力四射的方式诠释它,许多人才意识到这部一直被低估的杰作足以媲美德沃夏克、舒曼的协奏曲。

同年8月的逍遥音乐节上,杜普蕾与萨金特爵士再次演绎了这部协奏曲,一份珍贵的录音记录下了这场音乐会的盛况(后文有音频)。从此,她的名字与这部作品如骨肉般不可分离。

▲ 杜普蕾首场正式的协奏曲音乐会海报

▲ 杜普蕾1962年的媒体照片

杜普蕾至少留下了至少8个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录音版本,包括与萨金特指挥BBC交响乐团于1962、1963、1964年的三个实况录音。

与巴比罗利1965年的那版录音评价最高,也是最著名的。次年,他们在布拉格留下了一版实况录音。据说还有1962年10月24日与Norman Del Mar的实况录音。

此外还有与路易斯·雷恩指挥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1967年的录音,与巴伦勃依姆指挥的费城交响乐团1970年的录音,与梅塔指挥爱乐乐团1973年最后的实况录音。

在取得了初步成功后,杜普蕾前往巴黎,跟随法国大提琴泰斗托特里耶(Paul Tortelier)学习了一段时间,并仔细与他探讨了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方法。
1962年12月与BBC交响乐团的音乐会上,杜普蕾首次公开演奏了这部作品,并且在第三乐章临近结尾处加入了托特里耶创作的华彩乐段,这场音乐会也留下了实况录音。

▲ 托特里耶

不同于许多前辈大师对舒曼《大提琴协奏曲》的诠释方式,杜普蕾的演绎并没有特别注重德奥风格,而是展现得激情洪亮、奔放不羁,尤其是第三乐章那如火山迸发般的嘶吼、嚎叫,充满悲剧英雄的气概。
舒曼的这部协奏曲,是除了埃尔加外杜普蕾最常演的,个性鲜明,目前至少有以下五个录音版本流传于世。
舞台越来越广,杜普蕾感到手中的这把琴已经不再能满足自己对音色、音量的需求了,她开始寻觅一把更伟大的乐器。
1965年,她如愿获得了斯特拉迪瓦里在工艺黄金时段制造的名琴“达维多夫”,这个名字源自它伟大的拥有者之一,俄罗斯大提琴学派鼻祖卡尔·达维多夫。
这把名琴性格刚烈,但音效极佳。1965年至1968年的那些录音基本都是用这把琴演奏的,这期间还有一大变化是,她听从了托特里耶建议,将羊肠弦换成了金属弦。
在杜普蕾之后,这把琴到了马友友的手中,但许多人至今相信,杜普蕾的灵魂仍寄居在这把琴中。她之前的那把琴则到了大提琴家Lynn Harrel手上。
当然,她最爱的琴,是后来由Sergio Peresson制作的一把洪亮、结实得像坦克一样得现代大提琴。
钢琴大师科瓦塞维奇,是阿格里奇的第三任丈夫。但在60年代,他刚在伦敦崭露头角时,名字还叫Stephen Bishop。
科瓦塞维奇与杜普蕾的结识,是古典乐坛的一段佳话,在一些人的记忆中,他们之间是曾有过爱情火花的。(之后,杜普蕾与钢琴家理查德·古德也有这么一段情史)
他们一个沉着睿智,一个活力四射,经过了长期磨合,成为了一对令人瞩目的室内乐搭档,在他们合作的唱片录音中,两首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是不容忽视的。

▲ 与科瓦塞维奇

1965年,杜普蕾录制了那版经典的埃尔加。次年初,她远赴莫斯科,跟随罗斯特洛波维奇学习了将近半个月。当时古特曼、麦斯基等人也在大师门下学习。
罗斯特洛波维奇非常欣赏杜普蕾的个性和琴技,亲自教授她演奏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和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协奏曲》。
临别时,她还受邀在大师的指挥下,为当地观众演奏了海顿的协奏曲。尽管杜普蕾从未正面承认过,但音乐圈的人很敏锐地发觉到,罗斯特洛波维奇对她后来的演奏起到的影响比她之前任何一位老师都大。

▲ 与罗斯特洛波维奇

1965年底,杜普蕾在傅聪家,遇到了巴伦勃依姆。当时的傅聪已经是梅纽因的女婿了,他们家是音乐家经常聚集的地方。
傅聪与杜普蕾有过非常愉快的合作,他将巴伦勃依姆介绍给了她,两人一见钟情,并成为了事业上的亲密伴侣。
关于他们后来的婚姻故事,以及杜普蕾不幸的患病遭遇,很多文章都已经详细介绍过了,在此不再赘述。(可参考下方纪录片)

▲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