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红楼梦,渡人渡己,青春永驻(共读红楼群,每周日活动,文章荟萃)
共读红楼群,再次举办了一期活动,今日再次精选出十篇文章,以飨各位红楼梦爱好者,同时,敬请各位朋友耐心地读完所有文段,评选出你心目中的最佳作品。
其一
贾瑞之死探析,罪魁并非王熙凤
作者:佛心
贾瑞是红楼梦中贾府义学塾贾代儒的长孙,一个懦弱无能极卑微的人物。
小时看红楼,深感贾瑞好色、下流、龌龊不堪,死不足惜!后因久延岁月,历经风雨,如今看贾瑞,满心满眼皆同情!
且看原文:
原来贾瑞父母早亡,只有他祖父代儒教养,那代儒素日教训最严,不许贾瑞多走一步,生怕他在外吃酒赌钱,有误学业。
那次贾瑞被凤姐耍弄,在贾府穿堂里冻了一夜,回到家,代儒道:
自来出门非禀我不敢擅出,如何昨日私自去了?……因此发狠,按倒打了三四十板,还不许他吃饭,叫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的功课来方罢。
从这两段文字可看出贾瑞是个孤儿,父爱母爱缺失,家教极其严苛,经常不是挨打就是被骂,不敢私自出门,也说明他是个听话的乖孩子。
再者平时祖父不许他多走一步,说明他与社会脱节,不谙世事。
终上所述,贾瑞的成长环境完全符合现代医学关于人格障碍(心理畸形)形成原因的定义:
一、婴幼儿期父爱或母爱的缺失,或父母过分溺爱(这点与贾瑞无缘)。
二、教养方式过分严厉,强迫、训斥、惩罚过度,造成精神压力或逆反心理,形成不良人格(看,除了“溺爱”贾瑞一样都没落下)。
心理畸形的后果就是:从外界得到信息,经过大脑时,会被自闭的心理给扭曲,形成错误的认识,进而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
可见贾瑞患有严重的人格障碍心理疾病,使得他一次又一次的被凤姐耍弄而不自知,以至于丟掉了卿卿小命。
他们本属于两个不同阶级的人,地位、贫富悬殊天差地别。况且凤姐还是他嫂子,他居然大白天做美梦,对凤姐暗生情愫。
当然,所有的情都是高贵的,关键看,这种情是往精神上升化,还是往肉体上堕落?
当那个“非理性的我”战胜“理性的我”时,就会出现一个“最无奈的我”,完全丧失理智,变得丧心病狂。
他不知道,对于他的示爱凤姐会认为这是一种亵渎和冒犯,自然会对他小惩大戒。
而他误把凤姐的假意殷勤当成真心回应。
事实上,世上本来就没人对他好过,即便是“假意殷勤”也还是算“殷勤”,对他而言这待遇也足以让他受宠若惊了,因而至死不误!
那日,“冻了一夜,又挨了打,饿着肚子,跪在风地里念文章,其苦万状,但他仍邪心未改,再不想到是凤姐捉弄他,过了两日,得了空,仍找寻凤姐。
凤姐因他自投罗网,少不得另寻别计令他知改”。所以又设下圈套,直到一桶尿粪泼了他一身一头。
他还不醒悟,病倒床上,合上眼还是梦魂颠倒,满心里尽是凤姐。对凤姐并未有半句怨言,一丝怨恨,最后在颠鸾倒凤中一命归天!
所以,贾瑞至死不悟,并非他是大奸大恶之徒,而是他身世可怜,自幼父母双亡,缺乏家庭温暖,生活教养环境又极其恶劣,在暴力和惊恐中成长,造成他人格方面的障碍,严重心理畸形!
他不是死在凤姐手里,而是死在不可自制的病变的情欲中!可悲!可怜!
当然,我也不是说他祖父贾代儒就罪大恶极。很明显,他是个酸腐呆板的老儒,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无所不通,书读得很好,就是科举中不了,一生不得志,聊以教书为生。他人生多少失意都发泄在贾瑞身上。
再加上儿子早亡,培养孙子之心尤甚,全部光宗耀祖的希望都强加在孙子身上,自然对他更加苛求!画地为牢,不许孙子多走一步,哪晓得,有一天,他就多走了一步,竟然就是黄泉路!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贾瑞之死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其二:
走进新时代,探春仍是一位优雅女子
作者:侯建筠
优雅女子应该是有三个特点专注,力量与温情。
黛玉娇柔率真,宝钗精明世故圆滑。唯探春是我最爱之红楼女子。
探春具备现代优雅女子的三个特征。
第一,探春关注理想和上进,在曹公笔下是才自清明志自高,是光芒照耀的女子。
第二,探春有力量, 贾探春,聪慧能干,办事果断。她创办了海棠社,还曾协助治理贾府,为贾府的发展想出了不少的方案,是一位有谋略的奇女子。
危机之中,知道保护身边人——动我可以,动我屋累的丫鬟不行,遇上这样领导是下属的福气。
第三:有温情与爱心
探春能得王夫人收养,对这非亲娘的嫡母释放温情;帮同父异母的宝玉做鞋;对黛玉的关心;处处体现了她是真性情的女子,所以非亲娘的王夫人至少面上是敬重她的。
邢妯烟入大观园,家境贫寒,探春便送她大观园女子人人都有的碧玉佩。
贾探春嫁给谁并没有使得贾探春的性格发生任何改变,想必贾探春远嫁之后夫婿待她定是很好的。
其三:
读红楼心得:她是佛前素静的莲花
作者:雨打梨花深闭门
讲至惜春,我们先来看一段她的判词:
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她在《红楼梦》这册书中出现的次数并不算很多,却是一个跟佛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位女子,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如同生命力顽强的小草儿,隐藏在一个角落中,不落入俗气,不入风尘,自我保护能力极强。
她是贾家四姐妹中年纪最小的,是宁国府贾珍的胞妹,她的父亲贾敬年岁已高,最终却死于金丹中毒,而我们尚不知她母亲是谁?从小由贾母抚养长大,人生如戏,戏若人生…
我个人十分同情理解于惜春,从小至大没有父母的疼爱与照顾,自然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她是与生俱来的冷吗?
书中第七十四回【惑奸馋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周瑞家的陪着王熙凤,带了一大群人亲自抄检到惜春房中。大家从她至亲的丫鬟入画的箱子中,寻出了一大包银裸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又有一付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脏物。
入画忙跪下眼泪汪汪的道明了缘由。原本大家认为惜春这时会帮着求求情,可她的无情不禁暴露了她的懦弱。她无法接纳这一切,更是不敢接纳这一切,他毅然选择了放下。
她说:“古人说的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
对着尤氏,她又加了一句:“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给你们教坏了我!”
在场的人们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心慢慢的凉了下来。
在戏中她和妙玉关系最亲密。妙玉长期居住于栊翠庵,且带发修行,她悟性很高,是极其有灵性的女子。
妙玉将有关于佛学的知识一点一滴的传授给她,告知她世间的丑态与凉薄,但惜春的悟性远远不如妙玉,妙玉说她如若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就不会无情的不饶恕从小跟随她的丫鬟,不是将自己封锁起来,而是选择面对。
除了妙玉,她还喜欢与水月庵小尼姑智能儿在一块,他还希望自己可以与智能儿一起,去当尼姑。有时候看似是一句简单的玩笑,却也体现了她一心像佛的决心。
、
而她,却只是如山间小路上的害羞草,只要轻轻一碰,她就倦缩起来,不让他人对她有一丝一毫的伤害,可怜亦可悲呀!
其四:
吐槽 《 好 了 歌 》
作者:小菊花紫鹃
开门见山的四句世人都晓神仙好,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可是那样的生活似乎离现实太遥远了,仿佛在云端,是世人无法触及到的地方。
但是,同时,那又是每个人梦想中的生活。
那么是什么阻碍了世人去追求那样的生活呢?它说是功名利禄,娇妻儿孙……
那我想说,每个人都有各种需求。对物质有需求,想要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金钱是必须的,也是一个人承担家庭的责任。
而对名誉地位的追求,这是最高的成就感的需求,无可厚非。
至于儿孙和娇妻,那是自己身边最重要的至亲啊,这是爱的需求。没有了他们的陪伴,没有了家,生活还有什么意义。人有再大的自由,心也是在漂泊,始终没有栖息地的,生活自然也不会幸福。
所以,忘不了这些才是正常,人之为人应该如此的。
这首诗歌不断的重复着只有二字,给人的感觉有种批判。
而后两句点明的一切到最后没有善终的结局,也暗含了一种对人生如梦,一切的追逐毫无意义的讽刺。
我倒觉得,是作者想得太片面悲观了。这些牵绊他们的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没有了这些作为依托,自由又该以何种方式进行。
是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吗?你确定大多数现代人吃得消种田,或者纯粹为了娱乐而能满足自己的生存所需?
也许有时候因为诱惑,人失去了初心,盲目追求迷失在了路上,那确实是可悲的。而每个人都有情感需求,真正的感情从来都禁得起考验。
用情专一的人和孝顺的儿孙不是没有,这都是作者想得太片面了。我想但凡,有一点自我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的人,能够避免犯这样的毛病吧。
其五: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一)
作者:朗月
根具曹公在《红楼梦》第一回的说法《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个刻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上一块大石头上的故事。又曰《情僧录》,又称《风月宝鉴》,还称《金陵十二钗》,无疑这些来历不同的书名都是曹公杜撰出来的,从这些杜撰出的书名增加了其“出处”的神秘性复杂性和趣味性。
例如:无稽崖上的石头会说话吗?
无稽崖上的石头说的话算数吗?
无稽之谈嘛!
对啊!所以他才是无稽崖上的石头嘛!哈哈……
《红楼梦》这个书名正式出现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警幻仙姑”所编排的“歌舞剧”的名称。
关于这些有关《红楼梦》的名称,以及为何会有这么多各异的名称,以待朗月日后慢慢深究,但如今只说一说《石头记》里这块“会说话”的石头。
首先,这是一块怀才不遇的石头。有诗为证:
无才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首诗不难懂,很直白,简单点评一下:
第一句,无才可去补苍天。
首先我这石头不是一般的石头,是有来历的,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时候炼出来的。
但为何说是无才呢?是石头自嘲。实际上我这石头无论从“学历”,还是“级别”都是和其他三万六千五百块去补天的石头是一样一样的。为何无才啊?
所以无才即是有才。
那么这块石头究竟有何本事呢?
第一,“灵性已通”,所以后来叫做“通灵宝玉”。
第二,能大能小。
第三,具备人类的思想感情。会“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第四,会说话。
第五,头脑灵活会抓住机会。
所以,当神一样的一僧一道路过石头所在的“无稽崖青埂峰”的时候。石头立刻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综合运用了他的各种才能,大显神通。
那么石头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这里面又隐藏着作者曹公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呢?且看下周分解。
其六:
在探春面前,宝玉空有情怀
作者:谢谢
抄检大观园时,探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
看看,我们的三姑娘,这样的领导,作为下属,只要是有人性的员工,肯定会卖命的为他干活。
其实,领导就是要会“护犊子”。领导,要“推功揽过”。就好像曹操,每次打了胜仗,他都说是将士的功劳,每次打了败仗都说是自己考虑不周。
我们来看看金钏的死,金钏的死,伟大的“宝二爷”就没有责任吗? 至少应该负有连带责任吧。其实,当时,宝二爷向王夫人求情,金钏至少不至于沦落到死的地步吧。
晴雯对袭人说:“你照顾的好,你才得了窝心脚……”
当然,这有些误会,那也反映出宝玉的“懦弱”吧。以至于,晴雯最后被“拖出贾府”,我们的“宝二爷”也没向“老祖宗”求情,也许求情没有用,但至少,也要试一下吧,万一有用呢。
也难怪第一回,开篇作者写道:
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和我堂堂须眉,诚不若比裙钗哉!”宝玉那么多的爱,也就只能算是空有情怀了。
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该好好考虑是不是真心为员工了,而不是抱怨员工做不好……
其七:
刘姥姥,如是说
作者:老Q子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幸亏带着板儿。她把她的木讷,不自在和羞涩都可以转嫁到这个孩子身上,这样一来给每做下一步动作留点缓冲。
无法利用板儿,刘姥姥在受王熙凤恩惠之时,就只能慌得口不择言,随口说出一句粗陋的话: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拔根汗毛比我腰粗。
当然这句话其实比喻得非常贴切。她家和贾家在等级和财富上没有可比性。
今天我拿出来,其实也觉刘姥姥在说我。我觉得大家每人对红楼的理解,品读都特别到位而又深刻。文笔和才华远远高于我。
蒋勋先生说,刘姥姥是《红楼梦》的救赎。我觉得刘姥姥是《红楼梦》读者的大安慰。
千古红楼一台戏,最后以悲剧终结。薄情的世界,有深情,活出了担当。刘姥姥的人生也有了高度。
刘姥姥就是在踏踏实实地做人。我今天也借用刘姥姥的一句话,来表达这种实在。
诸位见笑了!权宜之计,只求不被群主踢出去,仓促胡乱一通。
其八:
说 说 赵 姨 娘
作者:春风十里
今天刚好母亲节,说说红楼梦中一个失败的母亲---赵姨娘。
刚开始读红楼梦看到赵姨娘这个人物觉得特别厌恶,就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她最贴切“泼妇”。
后来慢慢的就觉得是她这种可怜、悲哀的处境才让她成为一个讨人厌的人。
在那个母凭子贵的时代,赵姨娘最大的悲哀就是当了一个失败的母亲。
女儿不认他,儿子不喜欢她。
在第五十五回里赵姨娘和探春的那场母女之争,我始终觉得纵使赵姨娘有千般不是,探春还是不应该对自己的生母这个态度,毕竟是十月怀胎给了她生命的人。
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吧!
其九:
林黛玉与桃花的情缘
作者:冷月葬花魂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孩子,她的生命美如桃花,在那个封建等级分明的年代里绽放了自己最美的花蕾。
她的一生与桃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似乎桃花是她生命的象征,它比牡丹清淡,它比芍药清雅,它比荷花淡然,它比红梅娇嫩,它比百合多一缕芳香。
正是因为桃花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林黛玉,让我深深的爱上了这个有情怀的女孩子。
也是十七八岁的那样的年纪,却在艺术上有很好的造诣。林妹妹活出了诗性美,活出了艺术美。
暮春时节,桃花死去,黛玉发出了“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的感慨。就像为一位已故的友人送葬。
黛玉葬花在许多人的眼里被认为是一种行为艺术,但在我眼里黛玉葬花是对已故友人的那份哀伤吧。
心灵相通,处世态度相同,甚至命运也惊人的相似。
黛玉葬花以《葬花吟》为感情基调,活生生的把那份悲苦和惋惜带入我的心中并久久挥之不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样哀伤,我只知道桃花的死去触动了林妹妹那颗天真烂漫的少女心。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黛玉对桃花的情感是绵延不尽的,所以后来又为之写下了《桃花行》正是与桃花思想的共鸣。
虽然,在第六十三回里,宝玉生日在怡红院开夜宴,“占花名”以花配人,黛玉掣着了芙蓉花,题曰“莫怨东风当自嗟”,看似符合林黛玉一生的追求和生活方式,但是在我眼里,黛玉对桃花的那份真挚的情感,远远超出了对芙蓉花的情感。以致在凹晶馆和史湘云联诗,黛玉用心和血联出了预示其悲剧命运的“冷月葬花魂”
胭脂鲜艳何相类,
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
泪自长流花自媚。
这几句诗,把黛玉的宝贵的眼泪赋予了一种美好,随花逝去的美好,为我们展现了林妹妹流眼泪时动人心弦那份美。
憔悴花遮憔悴人,
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
寂寞帘栊空月痕。
又体现出了林妹妹的多愁善感,那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慨,对人世的一种感慨。
红楼梦中桃花的存在,是为了映衬林黛玉的短暂而又凄美的人生;林黛玉的存在,是为了赋予大观园一种灵性,更是让全书充满一种浓厚的文学艺术气息。
林黛玉最终泪尽而逝,正是她所期盼的“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理想得以实现了吧!
没有人知道何处是天尽头?天尽头是林妹妹一生的向往,或许那里也有着十里桃花吧。但是,我只需要知道那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林妹妹的一缕香魂,得以安身的地方就足够了……
其十:
共读红楼,渡人渡己,青春永驻
作者:阳光
从一接触红楼梦我就很喜欢她,被里面的人物、意境所吸引!
在我最初的意识里,我一直把红楼梦当做一本纯净的书,能够升华冶炼自身感情的书。
每当被俗世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琐事烦恼困扰不解时,若能找到一本或一篇红楼梦的书籍或文稿,那便是最好的心灵慰藉。
因为,那是一片静土,能够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休息和驰骋,里面有美好的意境和人性(人物百态,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各有各的个性,特点和归宿),她是一把打开现代困扰烦恼之门钥匙!
蒋勋老师说,他是把《红楼梦》当做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外是慈悲。
我认为不仅这些,里面还有很多美好的意境和人性需要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
借用文中贾宝玉的话,年轻时眼晴是珍珠明亮,有灵气,越年老眼睛就变得混浊无光,成死鱼眼睛了!
愿我们毎一个阅读学习红楼的人,都有一颗年轻善良的心,渡人渡己,青春永驻,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温暖!
对红楼理解不深,一些粗浅的看法,望群主和群友见谅!
十一:
“缘”来如此
作者:平凡
二十岁时初读红楼,一下子就陷在其中不能自拔,不为别的,只因在宝黛纯真缠绵的爱情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记得宝黛初见,宝玉就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又说:“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永别重逢亦未不可”
而黛玉见宝玉是同样感慨:“好生奇怪,倒像是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是的,世上的缘分不是没有原由的,“遇见”不是偶然,如不相欠又怎么缠绵不休呢?
正如我和他第一次相识,跨省家乡语沟通竟然毫无障碍,犹如老家人一般,明明是不同性格的人却可以无话不谈。
但是,从普通朋友到相恋相知,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就像懵懂的宝黛也是从相互的试探到最终明了彼此的心意!
他的阳光帅气,诙谐幽默,让他的身边总是围满了人,而我的内向腼腆,不善言辞,相较于他周围的女孩感觉逊色很多,也可能越是爱的深越是自卑越没有安全感吧!
脑子里总会浮想联翩,会因他的一个眼神,而思虑良久,会因一句话泪流满面,一句话破涕为笑。
有人说黛玉爱哭,可是泪水哪能是自己控制住的呢,我也常常会因此而恨自己没用!
而他也会因为我的情绪而不知所措,有阵子拒绝了所有的朋友一心陪我!
所以对于黛玉的很多次“生气”和文中小性子却是感同身受!
真爱一个人心里眼里都只有那一个人,为他哭,为他喜,他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
那时我们都认为彼此是对方的未来,可事实是并未能如愿,可能缘分尽了,也可能是冥冥之中的某种安排!
如今只能回首追忆,但却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相信他应该也是!
因为我们曾用尽我们所有的心力爱过对方!人生有多少事是可以圆满如愿的呢?
有时我会想:宝黛爱情如果顺利发展下去的话,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分享一下自己的小故事,文笔不够华丽,见识比较浅陋!还请大家不要见笑!
十二:
黛玉的纯粹
作者:fish
黛玉,自小就读,其间也写过一点感悟,今天重新想写点感想时,竟有些无语凝噎。
就从一个纯粹的灵魂写起吧。
"纯粹"一词语出《易·乾》:“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纯粹的意思是纯正不杂。
以如此刚健的词形容一个弱柳扶风、姣花照水般的水样的女儿,合适吗?
黛玉并不完美。喜使小性儿,伶俐牙齿爱刺人,爱伤春悲秋的,一不高兴就躲起来去葬花
也有点孤僻,有才气但不太谦虚,元妃省亲时跃跃欲试显诗才。清高不喜笼络人心,特别是和自己不对盘的,如赵姨娘、袭人等。
可见,纯粹并不是指完美。完美的处事方式是权衡了利弊后的众多妥协,必定有不随本心的。完美掺有杂质。
宝钗的人情比黛玉完美,但掺有不得已和违心。
黛玉真实,随本心行事的个性说得上纯粹。
黛玉的爱情观也很纯粹:"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和宝钗关心宝玉是否走经济仕途不同,黛玉只关心宝玉精神上是否与自己契合。
"我为的是我的心",她的爱情观是他心里有我且只有我,我心里有他且只有他。旁的一切,前程、地位、财富⋯⋯都放在一边。
这是因为黛玉是个为爱而生的人,她的前生是绛珠仙草,为还神瑛侍者灌溉之情而下凡历劫。从宿命上说,她为爱而生,也将为爱而亡~泪尽人殁。
不违背本心为人处事,哪怕对自己不利;爱情中全无功利、套路只有赤诚的心。这样的灵魂怎不刚健纯粹呢?
虽然是一介弱质女流,却比很多男子强呢!比如贾雨村,比如贾政、贾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