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人

月氏,一个曾经横扫北方草原的马背民族,战国初期,他们便在中国北方过着游牧生活。据《史记·大宛传》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

然而公元前161年前后,在匈奴的压力下,月氏被驱逐出生活了300年的原住地,公元前177年到174年,月氏被匈奴单于击溃,月氏国王的头骨成了匈奴头领单于的酒具,残部被迫西迁,在他乡成立大、小月氏族,月氏族从此消失。

虽然月氏在世人面前以一个民族的形象出现,但究竟是什么种族,说法却五花八门。有人认为月氏人是鞑靼族,有人认为是藏族,有人认为是日耳曼族的哥特人,有人认为是突厥族,有人认为大月氏与匈奴同种。

月氏人的由来也是一个不解之谜。有人认为月氏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民族,有人认为月氏人是北方民族,有人认为月氏人是秦汉时从雁门西迁到河西的,有人以为月氏人是从塔里木盆地西南角帕米尔一带迁来的,还有人认为月氏人是从鄂尔多斯迁徙过来的。

月氏人的活动范围相当大,从天山中部一直延伸到贺兰山甚至黄土高原,但活动的核心则在河西地区。有人据此提出,月氏的故乡应当在天山北麓东段的巴里坤草原。但月氏人又不仅仅是游牧民族,他们过着一种筑城定居与游牧相结合的生活,这与吐火罗人非常相似。月氏人在河西留下了众多的地名,这些地名中有很多都能用吐火罗语去解读。也许,月氏人就是吐火罗人的一支。

月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或国家呢,本文试图找出答案。

月氏的诞生之谜

汉武帝即位之后,一直图谋反击匈奴,彻底消除匈奴人对中原的威胁。碰巧这时,匈奴中有个叫堂邑父的人投降了汉朝。堂邑父说:当年有一个月氏国,跟匈奴发生了战争,匈奴王率部击败了月氏,杀死了月氏王,把月氏王的头盖骨做成了喝酒用的杯子。战败的月氏人逃到了西域,对匈奴王侮辱月氏先王的事深感屈辱,一直想报复。但是月氏势单力薄,自己不敢讨伐匈奴,又苦于没有盟友,因此复仇的心愿难以实现,如果汉朝能够和月氏联盟,必将一举打败匈奴。

汉武帝听了匈奴人的报告,觉得月氏既然从匈奴的南边到了西边,又与匈奴人有血海深仇,实在是讨伐匈奴大业不可多得的好帮手,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就等于切断了匈奴的右臂,还可以让汉朝少花许多人力、物力、财力。于是,他下令贴出榜文,召募敢穿越匈奴控制的地区,寻找月氏并与之建立关系的使节。

当时,人们只知道月氏国在在西域,具体在哪里,谁也不知道。更何况,在汉朝与西域之间,阻隔着强大的匈奴。人们不免担心,也许使者还没有走到西域,就被残暴的匈奴人给杀掉,然后把头盖骨做成酒杯,把肉煮熟了吃掉。因此,没有人敢揭汉武帝的榜。

但是,偏偏有一个人不信这个理,挺身而出揭了榜。他是谁呢?首先,这个人不是疯子傻子,把揭榜当儿戏;其次,这个人不是杀人越货的逃犯,指望以立功来赎罪;最后,这个人不是叫花子,打算借此骗取皇上的打发钱。并且,在此之前,这个人还是汉武帝首创察举制之后被推举出来的孝廉。他是谁呢,他就是鼎鼎有名的张骞。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孝廉举至中央后,按制度并不立即安排一个掌握实权的职位,而是入郎署为郎官,承担宫廷宿卫,目的是使之“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务。张骞当时被举孝廉不久,就在担任汉武帝的宫廷侍卫。张骞觉得出使西域是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也是一件对中原有重要意义的事,于是首先应征。

站在古人的角度来看,张骞无疑是孤胆英雄,可是,用今人的眼光观之,又可以说张骞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可以想象,假设张骞当时已经三四十岁,上有老下有小,他是不可能揭榜出使西域的,正因为他年轻气盛,既没成家,也没立业,徒有一腔热血却又无处报国,所以才情愿和命运赌一次博。他绝对不曾想到,自己无意间的一次赌博,却成全了他的万世英名。联想到如今,当年的知青下乡和近几年的支教生政策莫不如是,吃第一只螃蟹的人往往都出了名,而后来迎风跟进的,却少有人提及。所以,我的建议是,要做就做吃第一只螃蟹的那个人,如张骞,否则,干脆就不要吃什么螃蟹。

听说张骞愿意出使西域后,汉武帝非常高兴,不仅亲自为他挑选了100名勇士随行,还让归顺汉朝的匈奴人堂邑父给张骞做向导和翻译。公元前138年,张骞开始了寻找月氏的行程。要到西域寻找月氏,一定要经过已经被匈奴人占领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中原内陆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所以被称为河西走廊。

当时,汉人穿的是汉服,而匈奴人穿的是胡服。汉服的主要特点是左右衣领交叉,右袖口里藏口袋,束腰,衣长过膝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可以想象,汉服让人感觉象神仙,又象诗人,恐怕也只有与李白、杜甫相当的诗人才能穿出它的味道来。我们大胆地猜想,如今的诗人们之所以不敢穿汉服,原因大抵与穿不出诗人的味道来有关吧。当然,这虽然只是句玩笑话,但折射出的道理是深刻的,一个无法诞生出伟大诗人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曾经诞生过无数伟大诗人,但现在却无法诞生伟大诗人的民族更是可悲的。因为在有的时候,诗人反映的并不只是某个诗人的才华,而是代表着整个民族的才情和宽容。

胡服是古代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的的服装的总称,即塞外民族西戎和东胡的服装。胡服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博带式的汉服有较大差异,胡服一般多穿贴身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活动便利。我们都知道胡服骑射的故事,战国时期,赵国曾一度是个强国,后来渐渐衰落下来。赵武灵王即位时,国势更是一天不如一天。衰落的赵国于是引来诸多国家的侵犯,就连中山那样的小国也仗着齐国的支持常常欺辱赵国。赵武灵王是个有志气的人,决心要改变落后挨打的状态。为了重振国威,他想了很多办法,可是收效都不明显。有一次,他看到胡人穿着短衣皮靴,骑马打仗非常灵便,就想向胡人学习,把服装改一下,再把战车换成骑兵。一方面,赵武灵王下令全国百姓一律改穿胡服,另一方面,他挑选强壮的青年学习骑马射箭,不出一年,一支精锐的轻骑部队就训练出来了,几乎战无不胜。赵国从此国威大振,就连强大的秦国也不得不另眼相看。

由于汉服与胡服天壤之别,所以,当张骞一行100多人穿过匈奴的时候,马上就匈奴守卫边戌的士兵发现了。以百人之寡敌匈奴戌兵之众,就算汉朝勇士的武艺才高,他们也不可能是匈奴士兵的对手,更何况,双方的战斗发生在匈奴的国土上,所以,张骞一行除了战死的,都全做了俘虏。

张骞一行被送到了匈奴王庭,军臣单于轻易就猜到了他们此行的目的,于是恼怒地斥问:“月氏在我的北方,你们汉朝人凭什么可以不经过我的同意,就越过匈奴与月氏通使?如果我派人出使南越,汉朝也允许吗?”
南越包括现在的越南,是汉朝的属地。南越和汉朝的关系,大抵相当于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或者附属国与宗主国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国际法上,南越是没有独立人格的,当然更不可能有独立的军事和外交。顺便提一下,如今的越南和中国之所以在南海问题上争议颇多,并且在美国的支持下屡屡向中国叫板,既占领我们的岛礁,又开采我们的石油,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们有美国这个后台,而是越南自古就是咱们中国的领土。这就好比有一户人家在池塘里养了很多鱼,起先老子和儿子共同养鱼,收入归整个家庭,后来老子和儿子分家了,老子说鱼是老子的,儿子说鱼是儿子的,于是父子两个起了争执,互不相让。目前中国与越南对南海的主张就是这种情况。同样道理,菲律宾之所以屡屡占我岛礁,是因为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菲律宾要么是中国的附属国,要么心甘情愿地在中国面前俯首称臣。
南越是汉朝的属地,汉朝当然不可能允许别国在未经自己同意的情况下与南越私通,这是对国家主权的侵犯。换位思考一下,汉朝使者在未经匈奴单于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出使月氏,当然会被匈奴认为是侵犯自己的主权,所以,面对军臣单于的质问,张骞不知如何说才好。好在军臣单于并没有残暴到冒顿单于那样的地步,才使得张骞捡回了一条命。但是,匈奴人决定不杀张骞并不等于他们会放过张骞,毕竟当时匈奴太过地广人稀,再加上长年累月的战争导致男人成稀有动物,性命就是生产力,性命就是GDP,杀死张骞以及汉朝勇士无异于和GDP等过不去。于是,张骞一行被分别流放,不是去垦荒,而是牧马放羊,幸运的是,张骞和堂邑父被安排到了一起。为了留住张骞的火种,让他帮助匈奴繁衍后代,匈奴单于还把一个匈奴女子强行嫁给张骞为妻,一来可以方便就近监视,而来也希望借女色和妻子之情让张骞彻底放弃逃跑的打算。可是,张骞毕竟不是朝三暮四的人,不是女色就可以迷住的,尽管他被软禁数年,但一直都在寻找脱身的机会。为了迷惑住匈奴人,张骞假装陶醉于女人的甜蜜窝里,在女人的温柔乡里无法自拔,而且还和匈奴妻子生了孩子。在匈奴都播种成功了,匈奴对张骞的监视也就慢慢松懈了。
张骞和堂邑父趁匈奴人不备,撇下自己的匈奴妻子和孩子逃了出来,继续向西行进。由于是仓促出逃,他们没来得及准备干粮和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好在堂邑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来到了大宛国。
大宛和匈奴是近邻,在月氏的东边,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东方大国,一心想要结交,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也不方便,一直都没有如愿。现在听说汉朝的使者到了,大宛王自然是欢迎都来不及。
张骞当时并不知道,他之所以会受到西域诸国的热烈欢迎,并不是因为他人长得帅,而是西域各国都“苦秦久矣”,这些国家都受尽了匈奴的盘剥和折磨,早就盼望汉朝能够为他们撑腰,赶走可恶的匈奴人。说句题外话,自秦汉以来,中国之所以一直都如此庞大,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施行了孔子的仁政,不仅中原,而且让周边的诸侯国和小国都心甘情愿地接受中原王朝的统领。何谓仁政,简单地说就是为政以德,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即指仁慈的统治措施。仁政可以说是我们的祖宗留下来的最宝贵财富,我们包括国土在内的很多东西都可以丢,唯有仁政不能丢,因为国土丢失了国土,还可以通过仁政找回来。仁就是人心,二心合一心。今天的台湾就是这样,中华民族终归是要再次走向大一统的,但统一的前提就是要让台湾同胞感受到大陆的仁。南海诸藩也不例外,一边要让他们对中国的武力威慑感到害怕,一边又要对他们施以仁政,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诚心诚意地臣服我们,而不是在南海屡屡制造事端。
在了解到张骞此行的意图后,大宛王又依依不舍地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康居和大宛一样,都是西域的小国。康居的东边是乌孙,南边就是大月氏。张骞在康居打听到了月氏国的具体位置后,非常激动,于是立即启程前往月氏,不出几天就到达了月氏。
相比于中原内陆,西域多是些弹丸小国,面积大抵相当于现在新疆的一个县城,连接这些国家的,是大片大片的草原。说实话,当时的西域格局和欧洲有些想象,欧洲自古希腊时起,就是由众多城邦国家所组成,这些国家不但面积小,而且人口少,通常,一个国家就是一座小城,这也是欧洲国家之所以称为城邦的原因。西域也是如此,一个国家就是一座城堡群,甚至只有一座城堡,城堡要么由黄土夯成,要么由石头垒成,凡是看过西域古城遗迹的人,都能想象当时城堡的格局。
大月氏王后乃真尔朵听说有汉朝使者来访,非常高兴,隆重接待了张骞。月氏王后把张骞迎进帐篷,然后问张骞:“汉朝离我们这样遥远,你们汉朝人为什么要来我们这呢?”张骞立即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即希望大月氏与汉朝一同抗击匈奴。
大月氏王后叹了口气,说:“匈奴太强大了,没有人可以打败他们。先王确实被匈奴人残忍地杀害,但那毕竟是过去很多年的事了。现在,我们已经迁徙到了这里。这里离匈奴很远,中间隔着几个国家。这里水草丰茂,碧原来的地方更能养育牛羊。你也看见了,我们在这里是大国,没有人敢侵袭我们,无论是大宛、大夏,还是安息、康居、身毒,他们都不敢像匈奴那样侵袭我们。我们很喜欢这个地方,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很富裕,有无数的羊只马匹。我们不想冒着可能失去现在的幸福的危险去攻打匈奴。”
第一次会谈就这样无果而终了。通过张骞的这次西域之行,人们找到了被匈奴击败后迁居西域的月氏人。那么,西迁之前的月氏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关于月氏的来源,中外史学家看法颇不一致。据中国学者王国维考证,月氏即《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氏”,《穆天子传》中的“禺知”或“禺氏”。欧洲学者也在西方古文献中搜求相当于月氏的记录,异说不下六、七种。关于月氏的族属,中国古籍如《魏略》称其为羌,羌,读qiāng,是放羊的意思,《旧唐书》则称其为戎,戎的意思是战争,又指弓、殳、矛、戈、戟等五种兵器。近百余年来,学术界更加异说纷纭:有的说他们是藏族人,有的说他们是突厥人,有的说他们是印欧语族,还有的说他们根本就是波斯人。由于他们没有文字,而且月氏本身的记录亦不齐全,所以我们尚无法认定他们究竟是什么人种。
五四运动前后十余年间,我国著名史学家王国维对北方民族的历史做了大量而细致的考订工作,他根据古籍所记,结合古器物、古文字,参考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撰写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著作,《月氏未西徙大夏时故地考》就是其中的一部。根据王国维的考证我们可以知道,月氏诞生于春秋时期,强盛起来后,曾一度活动到陇西(陕西一带),与秦国建立了物物交换的关系。秦穆公时,月氏成为秦与西方各族货物交流的中介。
战国时期,月氏进一步强盛,赶走了原本居住在敦煌一带的乌孙人,统一了河西,正式建都昭武城。西域康国人的商队就常到昭武城去做生意。据考证,康国以前叫康居国,距离长安两千里,跟当时的大月氏属于同种,在汉朝初年国势颇盛,拥有现在新疆北境以及苏俄的中亚之地。到了晋朝之时,他们对于中国仍然十分归顺,曾经遣使入朝。唐代,这个国家仍然继续存在,被称为康国。
当时,中国丝绸通过昭武城由康国商队转往西域与欧洲,甚至远到非洲。因此可以说,月氏人是最早将中国物质文明传到中亚甚至欧洲和非洲的古代部族。
月氏真的灭亡了吗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月氏更为强大,所谓“东胡强,月氏盛”,东胡是因为位于匈奴的东边而得名,月氏当然就是指月氏。
先来说东胡,东胡是我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东胡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朝(约公元前十六-十一世纪),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主要活动在当时燕国(在今北京一带)的北部和东北部,也就是今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东胡从有史记载以来,一直是一个强大的部落,和中原的燕国和赵国的接触比较频繁。东胡曾打败过燕国,燕国的东北从上谷(今河北怀来县一带)至辽东一带,经常遭受东胡的侵扰。东胡和赵国也是战事频繁。匈奴刚刚兴起时,也受东胡的敲诈勒索。燕国曾大败过东胡,使东胡向后退却一千余里。燕国便从今河北怀来直到辽宁的辽阳一带修筑了长城,以防东胡。并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用以防御东胡的南下。赵国的大将李牧在击败匈奴的同时,又一次战败东胡。匈奴的冒顿单于刚即位时,东胡恃强向匈奴索要宝马、美女,冒顿单于采用麻痹敌人的做法,对东胡的要求一一满足。冒顿单于趁东胡王轻敌之际,向东胡发动进攻,大破东胡。从此东胡部落联盟瓦解,东胡各部成为匈奴的种族奴隶。当然,东胡各族并未就此消亡,如后来退居乌桓山的乌桓族和退居鲜卑山的鲜卑族,就是东胡主要的部落集团。
月氏当时也已经是有十多万人口的强大游牧民族,而且在今天的甘肃省民乐县永固镇一带修建了都城。这一时期的月氏人在河西的统治处于全盛时期。而匈奴的头曼单于因为入侵秦国,被秦国大将蒙恬率军杀得大败而归,元气大损。此消彼长的经历使月氏成为匈奴身边的强国。月氏的存在直接威胁到了匈奴安全。因此,匈奴人不得不一面对东胡唯唯诺诺,一面对月氏时退时让。
后来,头曼单于将儿子冒顿送到月氏为人质。这一方面是为了讨好月氏,一方面也是希望借月氏之手除掉冒顿,以便立继娶的夫人生下的儿子为继承人。所以,在将冒顿送到月氏不久头曼单于就起兵袭击月氏,以激怒月氏。果然,月氏人被匈奴偷袭后非常愤怒,要杀冒顿。勇敢机智的冒顿早就得到了风声,偷了匹快马逃回匈奴。
这是一段并非完全鲜为人知的历史,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假如冒顿被月氏人所杀,中国会是什么样子。有人说,如果当时冒顿死了,就不可能有匈奴日后的强盛,既然匈奴强大不起来,那么,就不会出现月氏后来的惨败,因此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月氏顶替匈奴的地位,成为中原的劲敌,以至于由月氏人来统一中国,而不是由刘邦统一中国也说不定。还有人说,匈奴元气大伤是因为被秦国大将蒙恬打败,并不是匈奴缺少象冒顿这样的首领,因此,即使冒顿早早就死掉了,匈奴还会有更多地冒顿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英雄是时代的产物,而不是某些人天生就是英雄。
回到匈奴的冒顿心怀怨恨,经过周密准备,于公元前207年射杀了父亲以及继母、同父异母的兄弟,自立为单于。公元前203年,就在刘邦刚刚建立汉朝的时候,冒顿单于打败东胡,获得了胜利。解除东胡的威胁后,强大得不可一世的冒顿立即对月氏发起攻击。因为他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屈辱地被送到匈奴做人质,还差点被月氏人杀死。月氏人抵挡不住匈奴猛烈的进攻,遭受了极大的损失,开始走向衰落。据说,匈奴王取来月氏王的头盖骨,外蒙牛皮,内嵌金箔,将这块头盖骨做成酒杯,以此炫耀匈奴的武力。还有一种说法称,匈奴王将月氏王的头骨做成了供便溺的夜壶,以羞辱月氏。
月氏的大部分人经过这次惨痛打击,不敢再与匈奴人为邻,被迫离开河西,倾族西退,这些月氏人后来被称为大月氏。但是,大月氏国后来怎么样,史书却几乎没有记载。那么,大月氏国真的从历史上消失了吗?
我们都知道,在公元1世纪到2世纪,在亚欧大陆古文明地区从东到西并列着东汉、贵霜、安息和罗马四个帝国。
东汉和罗马我们谁都知道,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安息我们也偶尔听说过,她位于罗马帝国以东,占有伊朗高原的中部和西部以及两河流域地区。安息帝国与罗马帝国多次发生争夺领土的战争。公元54至60年,两国为争夺阿尔明尼亚发生战争,直到公元三世纪初叶,安息帝国灭亡,萨珊王朝的波斯取而代之。
至于贵霜帝国,却很少有人能够说明白。其实,贵霜帝国一点也不神秘,她的建立者就是大月氏人。他们原来是我国敦煌、祁连山一带的游牧部落,公元前2世纪时被匈奴打败后西迁到位于中亚的阿姆河流域,在征服大夏以后逐渐转变为以农业为主的部落。阿姆河是突厥语音译过来的,就是海或者大河的意思。大月氏人分五部,各部首领称“翕侯”。约公元一世纪初,贵霜部翕侯丘就却(约公元15—65年),统一五部,建立贵霜国家。贵霜不断扩大疆土,至第三代国王迦腻色迦(约公元78—102年)时,占有帕米尔以西、里海以东的中亚地区,伊朗高原东部和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国势最盛。汉与贵霜长期保持友好关系。中间贵霜求汉公主联姻,汉朝没有同意,两国因此一度发生隔阂。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贵霜副王曾率大军逾葱岭进攻班超,结果反被班超打败。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初,贵霜帝国开始分裂,直到公元五世纪被消灭。
在大月氏人西迁的时候后,还剩下一小部分月氏人不愿到西域去。这些月氏人往东南迁至今日中国甘肃及青海一带,与羌族杂居,被称为小月氏。当时的甘肃和青海,还在中原统治区域之外,为匈奴所管治,小月氏人中部分融入匈奴,被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他小月氏人则到多被羌族、汉族同化。三国以后,小月氏人的名字逐渐消失,不再见于史书了。从此,辉煌一时月氏国彻底灭亡了。
大月氏人到底去了哪里,上千年来,这一直都是一个解不开的谜,直到2004年,法国考古学家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铁尔梅兹市发现了一处古城遗址。这座古城在2000多年前曾繁荣一时,是当时中亚大国贵霜王国的商业和文化中心之一。当年出版的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期刊称,该中心考古学家莱里希领导的小组经过几年努力,在阿姆河河谷沿岸地区发现了古代铁尔梅兹的城墙遗址。这段用于军事防御的城墙长500米,墙周围至少还发现了15座方形的塔。
铁尔梅兹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阿姆河地区,邻近阿富汗。考古资料显示,铁尔梅兹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公元前1世纪,贵霜王国建立并逐渐强盛,由于建国的大夏人原先臣属于大月氏国,中国古代也称贵霜王国为大月氏。
说到这里,大月氏人的去向也就真相大白了,当年的大月氏人正是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人的祖先。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花国成为花国公民
(0)

相关推荐

  • 中国文明和亚欧其它文明之间的关系(二)

    2. 秦和西汉 秦汉统一-->汉朝进入西域 --> 汉朝影响中亚.塞琉古衰弱,大夏和安息建立:罗马建立-->安息进占中亚,挑战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 2.1.月氏人的西迁 公元前221 ...

  • 【西南文学•散文】王 绚/封 侯

    西南文学·散文 --总第1034期-- 作家简介 王 绚,重庆市散文协会会员,重庆市九龙坡区作家协会会员,国际诗歌网会员,现任教于重庆铁路中学,作品常见于<重庆散文><九龙作家> ...

  • 月氏人与贵霜帝国1

    一.月氏人 月氏(yuèzhī,旧读rùzhī或ròuzhī),是匈奴崛起以前居于河西走廊.祁连山古代游牧民族,亦称"月支""禺知".月氏于公元前二世纪为匈奴所 ...

  • 月氏人与贵霜帝国2

    二.贵霜帝国 贵霜帝国(Kushan Empire):古国名.127年-230年为其巅峰时期.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 贵霜帝国在迦腻色伽一世和其承继者统治之下达至鼎盛,曾拥 ...

  • 《世界古代民族》月氏人

    月氏人(yuèzhī,旧读rùzhī或ròuzhī)是匈奴崛起以前居于河西走廊.祁连山古代游牧民族,亦称"月支""禺知".月氏于公元前二世纪为匈奴所败,西迁伊犁 ...

  • 大月氏的月到底读什么?强大到藐视匈奴的月氏人怎么又消失了?

    这个词到底读大yuè氏还是大ròu氏? 这个存在感貌似很强,又会觉得还挺陌生的民族,又有着哪些故事呢? 古代民族史的坑咱们接着填,来聊聊这个,我被"纠正"读音最多的一个民族. 大( ...

  • 贵霜人与大月氏人是什么关系?大月氏人中是否混有古藏人血统

    历史问答:贵霜人与大月氏人是什么关系?大月氏人中是否混有古藏人血统? 水煮汗青说: 贵霜人与大月氏人的关系,这个还是存在一些争议的,据<汉书>记载,贵霜属于月氏,因此很多人认为贵霜是从月氏 ...

  • 建立贵霜帝国的不是月氏人

    月氏是一个古代游牧人群,原生活在中国境内,后在匈奴的打击下,大部分月氏人迁往中亚,被称为大月氏.<史记><汉书>等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月氏的历史,但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长期以来并 ...

  • 西域三十六国前世今生之前世:月氏人红头发

    在上古时代,古印欧人浩浩荡荡的民族大迁徙中,有一支古印欧系统的游牧民族,在大约公元前2300年的伊朗高原上出现,亚述人将其称为"古提人".他们对当时两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造成了极大的 ...

  • 阿富汗黄金王子是大月氏人么?

    ◆ 行游世界,在路上遇见无限美好    Grassland Pure Energy - Work It Out! - Yoga, Vol. 1 王子与王妃,黄金一堆堆,草原旺族,是大月氏? 神秘的,黄 ...

  • 月氏人从何而来?大小月氏的区别是什么,月氏与贵霜帝国有何关系

    1982年,在甘肃省崇信县黄寨乡何湾村出土了一件新朝王莽时期的文物,名字是:"月氏"铭货泉铜母范,这是一件铸钱币的铜模具,模具底部刻了"月氏"二字,这个铜模具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