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乡间丧事风俗 | 画手
画手
文/叶修德
长辈亡故后,下辈请和尚,道士施堂焰口,这是给活人看的死孝,在乡下似乎蛮作兴。施焰口有一套仪式,我这人脑笨,对佛学一窍不通,施焰口究竟有什么作用,一问三不知。道听途说,对焰口台上的画手却有一点耳闻,写下来供人一笑。
我多次为乡邻帮忙施焰口,宁海东乡每一堂焰口台上,都有一只用麻糍制作的麻糍人的手,叫画手。
在焰口议程结束后,这只画手与焰口台前用竹枝串的小片麻糍(也叫麦裹),看焰口的观众可一拥而上:抢。以前乡村粮食紧巴巴,用来当饭吃。后来是赶热闹,像做游戏一样玩玩也蛮味道。我少年时曾参与过,可人小,抢勿过青年后生,有时,被手脚活络的青年把整株竹枝扛走。至于那只焰口台上的画手,都被人虎视眈眈盯着,抢时,犹如一场武打戏比赛,有时,老年人也来参与,往往被青年人无意中撞到在地,倒在地上打转圈,引发众人哈哈大笑。
老年人为啥也要来凑热闹?按理讲,以前农村粮食虽有点紧张,也不至于要一只画手来填肚饱。后来,才得知抢画手的秘诀,这里面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小数农村青年妇女,结婚后三,五年沒有生育,长辈们就着急起来。也不知道那个和尚,道士放出空气,说吃了画手就会生育,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画手必须是抢来的。哈哈!细辨此话味道,肯定是那个和尚或道士沒有名气,施焰口时沒有人参观,冷冷清清,失尽了面子,绞尽脑汁想出的广告,这个广告做得很巧妙,有画龙点晴作用。慢慢的这个广告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形成了一个风俗。
现在,串在竹枝上的麻糍麦裏无人抢了,为不浪费粮食,施焰口的帮忙人自已捊下来,几个人分了。焰口台上的画手也无人抢了,由帮忙人当人情赠送给生育晚的青年妇女,这也是行善做好事。当然,受赠人给帮忙人一包香烟,这是人之常情。帮忙人把香烟分发给在场每一个会吸烟的人,于是,大家都兴高采烈津津有味地吸起这额外得到的香烟。
备注:
1、宁海东乡叫施焰口,别的地方叫放焰口。
2、东乡叫画手,这画字是否白字,请读者指教。
作者简介
叶修德
叶修德,笔名时光不染。农民,农闲时爱好看书看报,写点小作品自乐,有作品在中央,省,市,县文艺刊物,广播电台发表,搜集整理民间故事集(宁海民俗故事),被县档案馆编印成册,因忙于农活,作品都是小儿科。
□编辑:木子叶寒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