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互联网,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失去互联网,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一种思想实验
前不久,我在浏览网页时无意中看到这样的标题“互联网有史以来最佳的科幻小说”。这样的标题跟大多数此类标题一样主观而且失实。不过,这个标题仍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是属于对待生活阅读和对待工作一样认真的人,于是我开始用心搜集此类标题。
在搜集了十几个关于未来世界的标题(此外还有许多关于未来世界的电影)之后,我发现,这些所谓的未来世界故事没有一个故事背景提到互联网,至少我接触到的这些标题没有描述。所有这些在媒体公开出版的或是日常接触到的以及一些传奇式的未来世界故事介绍,都没有提到互联网。
科技小说家克里夫汤普森解释说,这主要是受到描述性叙事手法的限制。大量科幻小说写作目的在于把人和事物以炫目的方式展现。这些前卫的小说家常喜欢描写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场景来吊读者的胃口,显而易见,那些听不见的交谈场景因为没有吸引人的卖点而不被采纳。
但就像约翰斯图亚特指出的那样,听不见的交谈方式却是万维网世界的面包和奶油。如今的国际互联网恰如一间可相互间传递意见的教室。
“描述没有互联网的未来世界,就像描述19世纪40年代没有蒸汽机的伦敦,就像描述上世纪30年代没有电梯的纽约。”
在我接触未来世界故事的过程中,不禁饶有趣味地试想:假如这个世界失去了交换意见的最大平台,我们的生活会变成啥样?或者说,假如互联网不复存在,当今世界将变成啥样?
也许我们最想从1990年前的年代讲起:有线电话、朝九晚五的工作安排以及家庭录像租赁店是那个年代的生活标志。但那是历史阶段,描述历史无助于回答未来世界的问题,因为假如能回到过去,我们在那时不可能明白当时的未来会出现什么新事物。“如今互联网已经深深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它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思想家克莱雪尔基表示。“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试过描写失去互联网的今日世界,这种尝试就像是尝试描写19世纪40年代没有蒸汽机的伦敦,描写上世纪30年代没有电梯的纽约,或者描写上世纪70年代没有小汽车的洛杉矶。因为新事物出来一段时间后,就像是藤蔓爬满了篱笆,再也不分彼此。
为了便于体会此类经历,让我们先尝试一下让我们先来看看布莱恩兰姆的例子。他曾任科技网站Gizmodo的主任编辑。2011年,兰姆辞职去了夏威夷并创建了名为“钢丝钳”的便携式科技产品推介博客,他以此方式对职业和互联网的关系做了调整。
兰姆表示“作为一名企业主,假如没有互联网,我今天啥事都做不了”,“我和我的团队将只能生活在一个向纽约这么大的市场空间里。我的户外空间会因此而变小,而且我将无法接触到我目前聘用的这些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我的眼界也会变窄。”
“假如没有互联网,我们的需求就无法像现在那样得到即时满足。”
他承认,数字时代在有时候没有给一线员工带来好处。一些老板不但不愿给予员工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反而会利用互联网更加肆意地剥削员工,要求他们加大工作量或增加工作天数而不支付加班费。
互联网模糊了甚至消除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边界,互联网使我们对“耐心”一词的传统定义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Wired杂志高级编辑麦克卡罗尔指出,“假如没有互联网,我们的需求就无法像现在这样立刻得到满足”,“遇到问题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在线得到即时解决,我们也无法享受当日达的快递服务。因为有了互联网,等待的过程被大大缩短。”
在史蒂夫·凯斯30年前与人合伙成立美国在线之时,只有3%的美国人使用互联网,而且使用者多为学者。在互联网发明以前,这些早期触网者平均每天在线时间不到一小时,多为处理电子邮件。而如今,85%的美国人都在使用互联网。
凯斯表示“我们希望互联网能连接那些具有共同目标和愿景的人们,为他们营造更紧密的线下关系”。凯斯目前在一家名为“革新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公司担任首席执行长。“我们希望通过削减沟通成本、增加沟通效率来为人们提供公平的经营平台,让他们能接触到更多的观点并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但,究竟这些观点和视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从事互联网行为研究的教授雪莱特科尔最近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指出,时刻使用互联网的生活让我们形成人际关系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她例举了密歇根大学近来发表的一篇论文。该论文总结了对大学生换位思考能力的多项研究,并指出,在过去30年里,大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下降了40%,而且这种能力弱化基本发生在2000年以后。
“在对几代人换位思考能力的侵蚀中,技术担任了主角”。特科尔写道,“我们发现人们的交谈行为是开放式的、自发式的,人们敞开发表观点,充分表达自我,没有防范意识”。
兰姆则对此褒贬各半。他表示,“假如没有互联网,我会很难受,不过互联网有时确实让我伤脑筋。”
不过,不利于社交的行为方式在互联网产生之前就存在。汤普森认为人们被互联网包围的不良后果被人为夸大了。他说“我认为互联网的这种通病不能反映它的真实价值。这里存在频繁提到的误导性。比如,我们长期使用电话会让我们厌烦,因此虽然厌烦的感觉不常发生,但我们会经常想起厌烦。”
“真实情况是,我们对互联网的不良感受其实也存在于电话使用中”,他提醒我说,“我们认为使用电话会减少我们的社交活动,但其实电话更多时候能促进我们的社交。”
雪基同时还认为,任何试图割裂互联网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唯一可能发生的后互联网世界的场景都是文明失落后的场景:僵尸肆虐、疾病全球流行、核灾难发生,”,他说“所有这些场景背后的含义都是:如果我们只能把失去互联网的世界合理想象成为文明失落的世界,那据此可得,互联网就是我们目前拥有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