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官庄轶事之一:源远流长

我们村庄,叫做刘官庄。在我的家乡一带,沿古时东西走向的官道两侧,有不少村庄也叫做“官庄”,如花官庄、郑官庄、小官庄、聚合官庄等等。

那么,为啥叫做官庄?我们庄为啥叫做刘官庄?刘官庄上的人家,为什么绝大多数姓张?个中原委,诸多旧事,且听我从头叙说。
不过,首先需要说明,我不是考古工作者,也从未对家乡的历史变迁做过详实的考证。话又说回来,即便是你有兴趣去考证,也未必会有多少可考的史料。岁月悠悠,沧海桑田,除去那祖祖辈辈用汗水浸泡着的土地,除去那光照古今的日月星辰,还会有多少岁月的印记、历史的足迹呢?
我写的这些旧事,是小时候从庄上的老人们那里听来的。先人们口耳相传,一辈又一辈,每一代人都会融入自己的感情。但是,对于这些传说,我却从未怀疑过它们的真实性。尤其是在读过一些书,接触过一些资料以后,再回忆起那些动人的传说,就感到更加真实,更加亲切。
为什么叫做“官庄”?
我从年轻时就常琢磨这事。那时,我的想法是,应该和官家有关。古时候,这一带还比较荒凉,人烟稀少,村庄规模都很小。有的村庄,是三、五人家的无名村。有的村庄,是因姓得名,如“高家”、“胡家”、“贺家”。有的村庄,是因职业而得名,如高八渡,是因高老八在河边摆渡而得名;如郭八店,应是因郭老八在路口开店而得名。再如,寨韩、寨王、郑寨、寨李等等,则应是因军队沿河落寨而得名。明朝初年,朝廷从山西、河北等地向博兴移民,他们的落户定居点,便被官府统一定名为某某官庄。
后来,我有机会看到博兴县志的相关资料,终于解开了困惑多年的谜团。据民国二十五年《博兴县志·杂志》载:“元末明初,群雄角逐,争城争地,杀人如麻,兵燹而后疫疠流行,死亡殆尽,土著几无。”明初,朱元璋为了恢复经济,决定从受战乱影响较轻的山西、河北等地,移民至山东、安徽、江苏等人口稀少的地区。来到博兴境内的移民,有先有后。“高原白壤,尽为捷足者所占,后至者遂散居低洼之处,地既卑下,生产力薄,终岁勤劳,不得一饱。官府惄焉忧之,乃派员查勘全县最洼下、最贫苦之村,轻其徭,薄其赋,名为官庄,以示区别,而寓体恤。”这段记载,清楚地说明了博兴官庄的由来。当然,村庄命名时,应是以原住户的姓或是先到者的姓,来命名某官庄的。
我们刘官庄,虽然冠以刘姓,但庄上的人家,却绝大多数姓张。
也有几户姓刘的,但那是张家的外甥,住姥姥家繁衍起来的。可以作这样的猜想,村在命名时,庄上已有刘姓的坐地户,或是先到的刘姓人家。先到为主,后来是客,村庄自然就姓刘了。后来,由于庄上的刘姓人丁单薄,不久就断了香火。张姓在庄上由客变主,但庄名却一直沿用刘官庄。
据说,我们庄上张姓人家的祖先,原籍是河北省枣强县南关人氏。明洪武四年,公元1372年,奉旨迁移至山东博兴。不过,这是我前些年看到族谱以后,才了解到的。在我小的时候,庄上流传更广的,是有关大槐树的传说。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相信,我们的祖先是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而且,在我们刘官庄周围,确实有好几个村庄的人家,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移过来的。据有关史料记载,明初朝廷从山西向山东等地移民时,曾在洪洞县广济寺设迁民局,统一组织山西的剩余人口以及逃难流落至此的难民,在广济寺旁的大槐树下集中分发,迁往新的落户点。这,就是在山东、江苏等地广为流传的“大槐树”的传说。代代相传,大槐树作为移民集散地的象征,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我有幸看到我们的族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从序言可知,最近的一次续修,是在清光绪丙午年间。手抄,孤本,弥足珍贵。在上世纪60年代破“四旧”时,我张氏族谱险些被毁。幸而十九世孙增滨公,满怀崇祖敬宗之热忱,竭尽承前启后之苦心,不畏风险将之收藏,方得使其幸免于难。
据族谱记载,我刘官庄张姓的始祖,名叫张德邻,字和万,妻子田氏。在那个战乱初定、百废待兴的年代,德邻公夫妇背井离乡,远道迁徏而来,在这片地势低洼且多盐碱的地方,安家落户,开荒拓土,创业之艰难,可想而知。传至七世时,刘官庄张姓开始分为八分。即:大分张思孝,二分张思礼,三分张思义,四分张思顺,五分张思齐。东翟,张思源;乐意,张九弼;九甲,张九思。我们家属于大分,是七世祖张思孝的后人。
春风秋雨,斗转星移。六百多年过去了,刘官庄上的张姓人家,由初来时的老祖宗德邻公夫妇始,如今已繁衍到近万人口。一代传一代,庄上的人们都知道,始祖是洪武年间移民而来。十八世友三公,曾写过一段关于刘官庄张氏的《庄户杂字》:“说起咱张氏,本自枣强迁。至今六百载,户多丁又繁……”可惜,全凭口耳相传,我年轻时没有听到。否则,也不会误以为始祖是来自山西洪洞了。饮水思源,不忘祖先,每年的春节和农历七月十五,人们都以最虔诚的心情,供奉祖宗,缅怀先人,追思祖宗的艰辛历程,感谢先人的养育之恩。
据说,我们张姓的得姓始祖,叫做“挥”。在我所见过的资料中记载,挥公是黄帝轩辕氏的第五个儿子。如《风俗通》和《广韵》等书便都指出:“轩辕氏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也有记载,挥公是黄帝轩辕氏之孙。据《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另据《元和姓纂》记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星弧,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历经五千年,张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
关于挥公发明弓矢的过程,有两种传说。一种传说是,当时,黄帝部落还处在半渔猎阶段,挥公在狩猎过程中,看到枝条受力弹动时,能击人发痛,从中受到启发,创造发明了弓箭,大大提高了部落的狩猎能力。另一种传说是: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交战时,挥公夜观流星飞过,光芒有尾;又见流星发出的星座,形如半弧棱弦之势,乃发明了弓矢。并向黄帝建议,远以弹以矢而射之,近以弓代器而挥击。黄帝采纳了他的建议,迫使蚩尤入海而亡。
黄帝为表彰挥的功绩,封挥为弓正,也称弓长,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挥张姓于濮阳,封地青阳,去世后葬于帝丘(濮阳县)。尽管这些都是年代久远的传说,但其可靠性却是不容置疑的。我国自古以来的姓氏学者,也一向确认张姓源自挥发明弓箭。前文所引《风俗通》等书所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中华张姓始祖挥公起,张姓就一直是我国的名门望族。据姓氏学者的统计,自明、清以来,张姓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姓。在民间,还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由此,可见这一支黄帝子孙历久不衰的盛况。正是由于张姓的历久弥新,五千年来这个家族的发展过程,真可说得上是千头万绪。这种情形,从张姓的郡望之多,便可一目了然。
据宋代人郑樵所著《通志氏族略》,及元代人袁桷所著《张氏宗谱序》记载,至宋、元时期,张姓得望者有:清河,平原,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娜,河间,中山,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魏,蜀,沛,梁,汲郡,高平,等等。我国姓氏古籍上所说的“望”,就是当地名门望族的意思。从郑樵和袁桷的记述可看出,早在千年以前,张姓便已经遍布大江南北,称盛九州八方了。
刘官庄的张姓始祖,来自河北枣强,当属清河郡望。清河,古称青阳,是中华张姓始祖张挥的封邑地。有一支《张氏祭祖歌》吟诵道:“巍巍中华,山高水长;浩浩张氏,族史辉煌。始祖挥公,英武非常;轩辕嫡后,帝胄世昌。其父玄嚣,封邑青阳;清河之滨,滋润成长……”清河与濮阳同样,都是中华张姓的祖地。
清河,是汉代所设置的一个郡,位置在今河北省的清河、枣强,以及山东省的临清、高唐、武城一带。因此,我刘官庄的张姓,属于清河衍派,是清河张氏的子孙,称得上是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清河,是梁山好汉武松的家乡。《水浒》虽然是文学作品,但却有其历史依据,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风貌。从梁山好汉武松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清河郡自古就是个民风古朴而又骠悍的地方。若是没有武松般的刚毅与坚强,我刘官庄的张姓先祖,也就不可能由枣强至博兴,生生不息,门兴族望。

本文原载于本文作者文集《八月的云霞》,2016年10月16日订,作者授权发布。图片由作者提供。

(0)

相关推荐

  • 百家姓-张

    张是汉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张姓是中国大陆第三大姓,有848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07%[1],张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为世界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之一,也是上海市的第一 ...

  • 刘官庄轶事之三:英杰留芳

    我小的时候,庄上还在流传着张.鲍两家打官司的旧事. 清嘉庆年间,庄西三里阎坊村,有位名叫鲍稼祥的财主,排行第三,人称"老鲍三",惯于仗势欺人.刘官庄农民张三岱,家境贫寒,其年迈老母 ...

  • 刘官庄轶事之二:义和千秋

    [上集回顾] 我小的时候,刘官庄还被一道完好的圩子墙护卫着.这道圩子墙高近一丈,顶部宽可牵牛走马.据说,周长约有八里,我小时候从未沿圩子墙绕庄走过一圈.修筑圩子墙时,是从外侧就地掘土筑成的.取土时挖出 ...

  • 刘焜轶事三则

    刘焜轶事三则 <刘氏家谱行状>载:刘焜在辛亥革命前夕,做了三件要事,因未见经传,姑称轶闻.一.阻光绪西行.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喜挟光绪逃去西安.<行状>中曰:以& ...

  • ​【刘三轶事】/ 刘社教

    刘三轶事 刘社教 余生也晚,见到刘三时他已垂垂老矣,红日落山,肩扛一捆青草,步履蹒跚,走向村庄,嘴里唱念有词:"老了,老了,真老了,十八年老了王宝钏."弓背驼腰,骨架间仍见伟岸之影 ...

  • 吕剧发源地——刘官庄走出来的滨州市吕剧团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博兴吕剧进新疆>一文中提及,从吕剧发源地--博兴刘官庄出来的演员就有十几位.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刘官庄走出去的又一个剧团--惠民专区吕剧团,现滨州市 ...

  • 吕剧艺术家与博兴:郎咸芬在刘官庄

    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刘官庄是吕剧的发源地. 刘官庄自古就是一个穷村庄,被一个"穷"字所累.为养家糊口,这里烧硝的多,换油的多,做豆腐的多,乞讨的多,唱曲的多.刘官庄一带的民间艺人,经 ...

  • 吕剧:从刘官庄走来

    我们博兴县,是吕剧的发源地.我的家乡刘官庄一带,人们酷爱吕剧,且吕剧艺术人才辈出,被誉为吕剧艺术之乡. 1870年前后,地处黄河下游的博兴县,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农民生活困苦艰难.我们刘官庄一带及相邻的 ...

  • 沧州刘之龙:韩应龙创置先斯院赡田在官庄

       韩应龙创置先斯院赡田在官庄 刘之龙 2019年冬月,我有幸在我村<镜湖书社>高宝如老师那里借来一本<纪晓岚研究>,二0一七年合订本,其中第53期"纪园杯&quo ...

  • 刘泉生║林泰钦轶事三则

    一.掐莲花得葬生龙口 客家民间盛传,林泰钦本是贫穷人家出身,其父亲是替人放鸭子为生的,经常到一山坑里放鸭子.有一天,林泰钦的父亲听到一风水大师正与当地的一财主高谈阔论,指着坑里的一坵湖洋田,说此处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