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本来会是杨澜老师平台上“婚姻关系”课程中的一节片段。后面我改变了课程框架不准备用了,正好放到公众号来。油米的读者们很多都还没进入婚姻,不过这篇文章里说到的三个原则,对任何长期关系都是适用的。文章很长,一起来看看吧:)美国有个著名的婚姻关系培训项目Prep,项目创始人是美国丹佛大学的婚姻和家庭研究专家Howard Markman教授。当有人问他,怎么做才能有个幸福的婚姻的时候,他总结说:“如果要我总结夫妻关系最关键的统领性原则和技巧,那我一定推崇下面这三大原则”。Decide,don't slide 共同决策,拒绝蒙混过关
Do your part 做好自己的事情
Safe to connect 建立安全的连接环境
这三个原则是长期关系基石,指导我们建立一种合作的心态:有勇气并肩而立,携手面对生活带来的挑战。
简单来说就是夫妻俩需要培养 —— 积极协商,共同决策的习惯和能力。我很喜欢强调随着人生步入一个又一个新的阶段,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阶段会不断发生变化。很多在婚姻中觉得自己过的稀里糊涂鸡零狗碎的夫妻,通常从关系一开始就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或者培养出这种能力 —— 共同地,认真地,为人生的一些重要选择做决定的能力。比如从来没有认真决策过他们的人生要怎么从上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到了年纪滑进了婚姻,一个意外怀上了孩子变成了父母。让随机发生的事情决定了他们的生活,而不是他们共同计划和协商人生的下一步要怎么走。简言之,严重缺乏婚姻中的合作能力。我有个叫栗子的朋友,是一个二宝妈妈。恋爱的时候她是个大大咧咧的姑娘,和男友感情不错。两人毕业后不想回老家,于是留在上学的城市工作,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没想到第一个孩子的意外来临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23岁的栗子听长辈的话准备留下孩子。但是因为他们目前的经济能力完全没办法支撑两个人在外地的生活,于是被迫回到老家和婆婆住在了一起。至此之后,栗子开始离她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婆媳之间不对付,刚起步的事业终止,老公在家里也像换了个人似的懒洋洋,完全没有了小两口打拼时候的担当。栗子当时一直和我说是这个意外的孩子打乱了她的人生计划。我问她:如果不想要这个孩子,你们当时坚定地避孕了吗?她想了想说:就没想着那么早要孩子,但是毕竟结婚了,也就没那么严格的避孕...没考虑清楚,孩子就来了...等孩子到了5岁,栗子终于渐渐可以脱手做点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她第二次意外怀孕了。本来有点犹豫要不要这个孩子,但是因为查到是个男孩,在长辈要求下还是留了下来。生完二娃后,栗子的抱怨更多了,有一段时间天天在朋友群里倒苦水,觉得自己的婚姻和人生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感觉被婚姻欺骗了;并且屡屡告诫年纪小的姐妹:婚姻中意外太多,不可控太多,你就得忍着,人生就是这么不如意。我曾经问她:第二次又是意外怀孕啊,你和你老公知道后怎么想?她有点茫然地说:我们没什么想法啊。我老公觉得听爸妈的,有了就生了吧.... 反正现实生活就是那么一地鸡毛,没办法。这个故事中,栗子觉得婚姻一地鸡毛,觉得自己受到了生活的欺骗。殊不知,她自己最需要为生活的现状负责。在生育这么重要的决定面前,她和老公完全没有计划,没有主见,而是被一个个意外推着走的。窥斑知豹,这是夫妻极其缺乏合作和决策能力的表现。之后孩子养育问题,家庭财政问题,不得不都让人捏一把汗。像栗子和老公一样,不会合作,对人生的一些重要的抉择稀里糊涂含混过关的夫妻,没有计划,没有准备,动机模糊,通常容易对生活里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有失控的感觉。而这种失控会加重我们本身的不安全感和无能感,带来很多负面的情绪,反过来又影响亲密关系。另外一方面,因为缺乏共同协商和决策的习惯,我们在和伴侣产生意见分歧的时候,也没有能力成熟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要么常常因为同一件历史遗留问题争执不休,屡屡翻旧账;要么有一方心不甘情不愿的妥协, 但是心里一直有疙瘩,一不小心就可能报复式爆发。这些隐患都会导致婚姻满意度大幅度降低,两个人之间的连接越来越脆弱。我们的关系走到现在,每一个重要的选择都是我和伴侣深思熟虑,认真协商后的共同决定吗?还是我们都随机被动地接受了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又或者我自己被动接受了对方做的所有决定但却并不认同?如果之前都是在含混过关,那么请你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生活中所有的重要选择,我就要开始学着和伴侣认真协商,共同决策了。学会共同决策,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婚姻生活更可控,更重要的是,沟通,协商和决策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夫妻之间增加连接的过程。如果你现在还单身,不妨先做到对自己不要稀里糊涂,对自己的人生决定掌握主动权。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摆平,但有些事情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最可能走向成功的方式,不是死磕,而是认清我们可以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放下对不可控的执念,把所有的精力和能量,专注投入到你可以控制的事情。最好的经营婚姻策略,不是成为家庭的审判官或者指挥员,而是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去关注自己怎么做可以给婚姻带去奖赏。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经营婚姻不是应该增加亲密,增加连接吗?这个原则却让我们只管做好自己,不要管对方怎么样?那会不会越来越疏远,和我们的目标不是背道而驰吗?红豆的丈夫是家里的经济主力,工作出差比较多,在家的时候就喜欢躺在沙发上打游戏,很少帮红豆分担家务或者带孩子的责任。红豆每次看到老公懒散的样子,就火气不打一处来。她和丈夫说:我知道你工作辛苦,我对你要求也不高,就想让在家的时候偶尔帮忙做点家务,陪陪孩子,你怎么就不愿意呢?这不是你的家,不是你的孩子吗?老公刚开始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会砰地从沙发上弹起来,去做点家务。但每次做完后红豆又觉得他做的潦草应付,或者还不够主动。久而久之,老公开始把红豆的唠唠叨叨作为耳边风了。两个人的关系因为这些小事,一度降到过冰点。在这个故事里,红豆这边觉得:老公平时常常不在家就算了,在家里的时候还不主动分担参与,就算被要求干点活儿也马马虎虎,心里觉得极其不公平,同时也对对方很失望。他没有履行作为一个丈夫的责任。婚姻问题是首先是因为他太懒,我发脾气是情理之中。他不改,我就不改。自己挣钱养家很辛苦了,妻子不体谅自己的辛苦,还整天给家里带来糟糕的情绪。所以婚姻关系变差是红豆的责任,要改善关系也是她先改掉臭脾气,而不是我。就像上面的故事一样,当我们认为伴侣应该为婚姻问题负责的时候,我们会把所有注意力放在追踪和评价对方的行为上:你这个事情没有做,你那件事情没有做好。当双方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评价对方的时候,两个人就只会消极地等待对方做改变。比如开始踢皮球,锱铢必较:只要你没做好这个,那就不要指望我做好那个;是你先无情,别怪我无义。踢皮球和斤斤计较,只能让关系陷入死局。双方都拿出诚意,先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合作才能顺利进行下去不是么?这里的安全的环境包括三部分:身体安全,承诺安全和情绪安全。身体安全是一段关系的安全底线,比如身体伤害或者威胁,在婚姻里是绝对不允许的。承诺安全指的是夫妻双方给对方情感忠诚上的保障和安全感。什么是情绪安全呢?简单来说就是,我可以在对方面前做真实的自己,并且相信自己可以被对方完全接纳。情绪安全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质需求,甚至比世界上其他任何需求来得都更为基础更为重要。在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当中,伴侣就像你的避风港,你可以安心地把自己的情绪脆弱安全地释放给他,得到他的理解,安慰和支持,而不用担心被指责或者拒绝。前面说到的红豆,很希望丈夫在多关心关心自己,比如问问她最近工作怎么样,老板有没有为难她,带孩子累不累。但是她从没有正面提出过想被关心的要求,因为她觉得大家都很忙都很累,这个要求很可能被丈夫认为是矫情。当红豆认为自己的脆弱很可能被丈夫拒绝的时候,她就宁可选择不暴露需求。在隐藏真实需求,隐藏脆弱的过程中,双方都是防御态度,两颗心自然也就越走越远。在一段没有情绪安全的环境里,你会发现:和我们相处的常常不是对方本人,而是他的防御机制。很显然,在红豆的婚姻当中,丈夫没有给红豆提供一个可以安心提出需求释放情绪的环境。当然,这种不安全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反映了夫妻双方长期的一种互动模式。一方的自我表露和另一方的完全接纳,是建立真正亲密的必经之路,是关系中重要的奖赏。婚姻中夫妻双方如果可以做到情绪安全,不需要刻意维系都可以得到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但现实生活的很多婚姻关系里,夫妻不仅不能给对方提供情绪安全,反而觉得向枕边人说心里话比向外人倾诉还要不安全。比如有时候宁可和陌生人说心里话,也不愿意和伴侣说。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啊,在没有建立情绪安全环境的婚姻里,两人对对方的了解容易变成伤害对方的武器。比如在遇到分歧的时候,因着对对方的了解,可以准确地击中对方的脆弱,刀刀切中要害。另外,因为我们对爱人的期待会高得多,来自枕边人的误解和拒绝,也会比陌生人的误解和拒绝更伤我们的心。情绪安全不仅在夫妻之间重要,在亲子关系中也是一样。只有当孩子相信,他可以安心向你展现真实的情绪,你可以认真倾听他真实的想法,他的内心才会向你敞开,你和孩子之间的连接才能真正建立。所以情绪环境是不是安全,关系到家庭里每一个成员。这也是为什么建立情绪安全的环境,对一个家庭来说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