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红色文化的群文阅读项目式学习设计

【摘要】在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中,必须加强红色文化深度学习研究。发扬红色传统,增强底气;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志气;赓续文化血脉,雄浑骨气。从而从根本上改善中学语文在红色文化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零敲碎打碎片化;照本宣科僵硬化;博取眼球肤浅化。本论文认为,以项目式学习为驱动,以群文阅读为抓手,通过聚焦议题,项目引领,教师为主导展开整体性阅读设计;集体建构,对话交流,学生为主体推进探究性阅读过程;价值判断,多元评价,多梯度多层次全面呈现学习成果。中学语文红色文化的群文阅读项目式学习设计,有助于教师树立红色教育全局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根植学生红色基因。从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

【关键词】初中语文红色文化;群文阅读;项目式学习设计

一、关于初中语文红色文化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中,必须加强红色文化深度学习研究。发扬红色传统,增强底气;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志气;赓续文化血脉,雄浑骨气。坚决杜绝并预防中学语文在红色文化学习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红色文化教育方面的预见性。

(一)零敲碎打碎片化

    “为了避免贴标签,喊口号式的思想教育,新编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浸润其中。”[1]在初中语文部编版六本教材中,关于红色文化的单篇阅读文本分散于各册。归结起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诗文5篇:毛泽文:《沁园春·雪》、《消息二则》和《纪念白求恩》;朱德《回忆我的母亲》;陈毅《梅岭三章》。抗战文化8篇:陆定一《老山界》、茅盾《白扬礼赞》、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艾青《我爱这土地》、光未然《黄河颂》、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钟声《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刘绍棠《蒲柳人家》;党建文化2篇:彭荆风《驿路梨花》、贺敬之《回延安》;爱国奉献人物传记3篇:杨振宁《邓稼先》、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歌颂社会主义建议4篇:李森祥《台阶》、刘成章《安塞腰鼓》、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阿来《一滴水经过丽江》。这些经典的红色文化阅读文本,体裁不一,比重占到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六分之一。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中,在重视主流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渗透中,稍不留意,则易流于零敲碎打,碎片化学习。呈现出“集中性不够,专题性不强,欠缺系统性”等问题。

(二)照本宣科僵硬化

针对经典红色文化,部分教师可能存在思想政治觉悟不高,没能深入挖掘与研究经典红色文化背后的现实价值与意义,不能深刻领悟部编教材的精心编排意图,容易出现教学中“照本宣科,僵硬化学习”问题。例如陆定一《老山界》,既不懂得勾连现实展开教学,也不知道群文组元,将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杨成武《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等反映红军长征的文章拿来“读、比、议、统”进行群文阅读。将语言“平淡”视为“寡味”,文风“朴实”认定“粗糙”,缺乏对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深入体悟,不能抠出理解全篇的要契所在:“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一味认为文章冗杂乏味、叙述老套。不能贴近历史情境,客观深刻领会中央红军在面对“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中的从容镇定与襟怀坦荡,不能领悟这支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队伍逐步从“人员笨重、物质匮乏、组织无序”中逐渐成长,走向强大,走向不可战胜。更不能体验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力量。僵硬平面化的理解,缺乏真切立体的观照解读,其情感渗透自然无从说起。

(三)博取眼球肤浅化

七下教材彭荆风《驿路梨花》一文,就不单单是一群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方便过路人的故事,它还是解放军战士对普通民众的精神引领,是雷锋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更是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友爱、凝心聚力共建美好的故事。深度的挖掘,避免了肤浅化学习,将学生引入更为深刻的精神要旨把握。

以上中学语文红色文化学习可能存在的三方面问题,要注意杜绝并预防极少数教师政治思想站位不高,文本解读不深刻,教学技术单薄,教学途径单一。改善并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加强中学教师的政治站位外,在技术操作层面,可以尝试以群文阅读为抓手,以项目式学习设计为策略。

二、初中语文红色文化的群文阅读项目式学习设计

(一)第一阶段:聚焦议题,项目引领,教师为主导展开整体性阅读设计

“议题是一组文本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阅读的关键,或者说是这组文本能够成为群文的DNA。议题是指人们在阅读时进行深入探讨的线索或讨论的话题。这些线索或者话题能够贯穿这组文本,从而把文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对于一组文本,并不一定具有唯一的'整体性”,有些时候同一组文本可以提取出多个不同的议题,围绕着不同的议题去探索,文本就会给读者呈现出不同的'整体性’。”[5]如此,将部编版教材里红色文化的一组文本,以议题聚焦,项目引领,展开整体性阅读设计。这一阶段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群文阅读的首席对话者,项目式学习的设计者。比如:以部编七上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为核心篇目,教师组织学生课外收集毛泽东与斯诺、与史沫特莱、与王安娜等国际友人交往的相关文本,如有必要,可给学生提供相应文本。指导学生参阅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与学生共同确定文本组元后,聚焦其感兴趣的不同议题:“毛泽东与国际友人交往”、“毛泽东的国际视野”,并以此作为项目引领,指导学生写好项目式学习方案,就达成学习目标、实施学习过程、作出学习评价三方面落实具体实施方案。在班级内分两组同时展开整体性阅读。通过组内的合作,组间的竞争与交流,帮助学生全面立体地体会伟大人物的博大胸襟、非凡的国际视野及毛泽东的对敌艺术: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二)第二阶段:集体建构,对话交流,学生为主体推进探究性阅读过程

     中学语文红色文化的群文阅读项目式学习第二阶段,强调集体建构,对话交流,它包括师生与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分享交流。这一阶段,学生是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适度发展学生的最近能力区,比如:以部编九上毛泽东《沁园春·雪》为核心篇目组元群文阅读,在形成“毛泽东诗词里的春夏秋冬”、“毛泽东诗词里的大我与小我”、“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等议题后,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学习难度作出选择学习小组选择。教师要预见到探究阅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与盲点,充分作好探究预案。在放手学生自主设计探究环节的过程中,时时提供教师个人参考意见。在探讨毛泽东对历史上帝王将相的评价:“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教师要适时提供文本组元,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诗意下的理性。比如毛泽东就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   <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教师的适时介入,适度引导,将探究性阅读推向更深处漫溯。

(三)第三阶段:价值判断,多元评价,多梯度多层次全面呈现学习成果

中学语文红色文化的群文阅读项目式学习行进到第三阶段,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与验收。其评价与验收方式,可以通过自评、他评、组评、师评等多维度实现。验收的途径,可以就学生说红色故事、评英雄人物、演历史事件等行为表现和效果,展开对个人和小组集体学习成果的评价。通过组织语文综合性活动,学生由此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升华或转变等。当然,也不排除通过书面测试的形式,检查其在红色文化浸润下学科智识上的阅读水平发展情况。总之,要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多梯度多层次地全面呈现红色文化群文阅读项目式学习成果。

三、初中语文红色文化实行群文阅读项目式学习的优势

中学语文红色文化基于群文阅读的项目式学习,对学生在思维发展、创新精神和价值引领方面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对教师的教学影响也是深远的。其优势具体如下:

(一)群文阅读结构化,有助于教师树立红色教育全局意识

于泽元在《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群文阅读结构化有助于整合信息,明察规律”;“结构化有利于超越碎片化思维方式,走向高阶思维”;“结构化可以让学生触摸到更深邃的思想”;“结构化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素养,奠定成才基础”。[4]教师通过对初中语文部编六本教材中红色文化的全面结构化梳理,树立起红色教育的全局意识。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板块、分专题、以群文组元,以项目式学习为驱动,完成红色文化群文阅读项目式学习设计。如七年级可以围绕“英雄人物”这一板块,通过课文中白求恩故事、闻一多故事、邓稼先故事为核心,完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议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故事组元,设计专题项目学习方案,展开探究性学习。八年级板块为“信仰的力量”,通过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分设两个整体阅读设计,帮助青少年了解革命先辈群像和个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九年级则从不同文体群文组元“爱国教育”,培养学生在复杂现实面前,澄明思想,清晰认识,坚定正确的价值立场,培养深沉的家国情怀。

(二)项目探究合作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红色文化的项目式学习驱动,调动了学生亲近红色文化的热情,在项目专题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感知红色文化丰富而厚重的内容,通过探究合作,回归历史情境,关照当下现实。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会在英雄人物、历史事件中,找到解决现实困境的办法。

(三)情感浸润巧妙化,有助于根植学生红色基因

    学生在群文组元中寻找,在议题中探究,不知不觉吸纳了红色文化。群文阅读的内容,让学生逐步摆脱非黑即白的机械世界观,能以多元的视角,辩证的方法理解世界。在集体建构,平等的对话交流过程中,逐步修正不正确的价值观念。项目式学习设计,学生体验到主动探索的艰辛,学会推进整体性阅读、主动参与创新性阅读,在生生、师生之间巧妙实现情感浸润,根植红色基因。从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

【参考文献】

[1]王本华: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主要特色.《语文教学通讯·初中》[J].2016.9:7-10

[4]于泽元.《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89-90

[5]于泽元.《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7-78

备注:此论文,我写得也算比较认真,为着我的区课题研究,可谓绞尽脑汁,但参评只得了市三等奖,真是令人生出郁抑忧伤来。习惯了拿市一等奖,突然拿个三等奖,就生出不自在来,细忖之下,其实这算什么呢?人生即在成功与失败,得意与失意里浮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只作勇敢前行即好。何况一篇小小的论文而已。

日日从朱熹大爷像前经过,每每经过,我必振衣端视,时时咛听大爷耳语:“操存涵养不可不紧,进学致知不可不宽。”人生只作前行,不必作他论他想。所有,所无,不过生命之体验,愿尝尽生命滋味,尔后方能安然!所有的结束,都是新的开始;所有的失败,都是崭新的起点。是以为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