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医】林丽珠:补肺健脾、除痰散结治疗晚期肺癌一例

▲林丽珠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学术继承人,广东省教学名师,首批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全国最美中医,中国好医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负责人及学术带头人,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建设单位负责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负责人,广东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兼任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中医肿瘤学杂志》副主编,世界中联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委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南方中医肿瘤联盟主席等。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林某某,女性,67岁,2011年6月5号初诊。
发病过程:患者于2011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干咳为主,偶有咯血丝痰,伴气促、胸闷、呼吸困难,无胸痛,无发热,无声音嘶哑,无饮水呛咳,夜间可平卧,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遂到当地医院就诊。期间行PET-CT片示:左肺肿物合并多发双侧纵隔、锁骨下淋巴结、右乳腺、右肺及骨多发转移,行纤支镜活检病理提示:腺癌。头颅MR考虑为肺癌并左额脑膜转移瘤。并于2011年6月25日行奈达铂+培美曲塞+贝伐珠单抗抑制肿瘤血管生成。2011年6月29日加用替莫唑胺口服化疗,2011年7月15日、8月10日、9月2日按原方案(奈达铂+培美曲塞+替莫唑胺+贝伐珠单抗)治疗3程,复查PET-CT疗效评价为PR。
2011年9月30日、2011年10月29日、2011年12月13日及2012年1月14日行培美曲塞+替莫唑胺+尼妥珠单抗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治疗4程,并于2011年12月6日在外院行头颅伽马刀放射治疗,2011年9月6日、2011年10月28日、2011年12月4日及2012年1月13日予唑来膦酸择泰抑制骨转移,配合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2012年10月14日颅脑MR示:肺癌颅脑转移复查:对比前片,现左侧额叶、脑膜及相邻露骨转移瘤较进展,肿瘤部分坏死,周围脑水肿较前进展,合并脑疝形成。2012年10月30日我院复诊颅脑MR示:肺癌脑转移复查:对比2012年2月20日MRl片,现左额部脑膜转移瘤较前片明显进展,侵犯左侧额叶及左侧额骨,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前明显进展,脑疝形成。继续原方案治疗,2013年12月19日复查PET-CT提示PR(具体报告未见)。
2016年9月28日查PET-CT示:肺癌多发转移治疗后,与2015年10月对比:1、左下肺不规则块状局灶性高代谢灶,考虑癌,该病灶与相邻胸膜关系密切,较前体积增大;2、右上肺结节状局灶性高代谢病灶(1.2cm×1.2cm),考虑肺内转移灶,较前变化不明显;3、双肺门、纵膈内、右侧心膈角及中上腹部腹膜后区多发结节状高代谢灶,考虑多发淋巴结,较前增多;4、心包膜不均匀增厚,代谢增高,考虑为心包转移灶,此为新发病灶;5、全身骨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代谢未见增高,考虑治疗后改变。心脏彩超:心包积液(中等量),胸部CT:考虑左下肺癌并左下肺阻塞性肺炎,右肺转移,双侧胸腔中量积液。考虑PD,PFS为2011年6月25日至2016年9月28日,长达5年余。后于2016年11月25日行化疗1次,具体用药为:培美曲塞+顺铂+贝伐珠单抗,2016年12月1日行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过程顺利。2016年12月19日开始口服奥希替尼靶向治疗。2017年2月13日、2017年2月16日行恩度胸腔注药治疗部分胸腔积液。
首诊证候
刻诊:患者神志清,神疲乏力,头晕、咳嗽、干咳为主,声音嘶哑,气促,活动后加重,胸闷心悸,汗较多,手足颤动,纳差眠一般,二便调,舌红苔根白黄腻,脉弦滑。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左肺腺癌并多发纵隔及锁骨下淋巴结、右乳腺、右肺及骨、脑膜多发转移(T4N3M1,Ⅳ期)。
中医诊断:肺癌病。
证属:脾虚痰湿证。
治法:补肺健脾、除痰散结。
处方: 
党参30g、白术15g、茯苓25g、浙贝15g、杏仁15g、法半夏10g、土鳖虫6g、桃仁10g、壁虎6g、僵蚕10g、地龙10g、山慈菇15g、半枝莲30g、龙葵30g、肿节风30g、全蝎10g、红豆杉6g、泽泻15g、甘草6g。共30剂,日一剂,水煎至200ml,早晚温服。
随诊过程
自2011年6月至2017年2月,患者于我院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以补肺健脾、除痰散结为治则,根据病情变化予以加减药方,患者生活质量尚可。患者于2017年2月22日去世,总生存期达6年。

【按语】

林丽珠教授指出肺癌虽然表现为实质性的肿块,但通过分析中医理论和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推论得出气虚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根本的作用。正气虚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整个过程密切相关,因虚致瘀,水液停聚、痰饮内生,痰瘀留结阻滞络脉,从而虚瘀致瘤。治疗上采用益气除痰法,针对气虚,以培土生金为治则,四君子汤为基础,选用自拟方:益气除痰方(党参15g,法半夏10g,茯苓25g,瓜蒌皮15g,鱼腥草30g等),并在临证中将除痰散结药与活血化瘀药合用,其中除痰散结药多采用山慈菇、半枝莲、蒲公英、鱼腥草、连翘等,活血化瘀药多使用莪术、地龙、蜈蚣、土鳖虫、桃仁等。

林丽珠教授认为治疗恶性肿瘤应将辨证、辨病、辨症相结合。①辨病:益气除痰法是肺癌的主要治则,攻毒散结药具有一定抑制肿瘤细胞复发及扩散的作用。益气除痰方(组成为党参、茯苓、地龙、僵蚕、枳壳、浙贝、土鳖虫、桃仁等)为基本方的基础上,选取数味抗肿瘤中草药以解毒抗癌消癥,如山慈姑、红豆杉、龙葵、半枝莲等。②辨证:临证时需辨明虚实、分清标本。肺癌的辨证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气虚、肺肾阴虚,标实为痰、热、瘀、毒互结,由此分为脾虚痰湿证兼见气阴两虚、肺郁痰瘀。脾虚痰湿型用益气除痰方为基础方加北芪、薏苡仁等。③辨症:林丽珠教授指出临床上不应拘泥于某一个证型,而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灵活化裁,随证加减,选取符合当前症状的汤药,对症处理。患者首诊时已是肺癌全身多发转移,预后极差,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之下仍带瘤生存6年,期间病例资料部分丢失。据医护人员回忆,患者于我院治疗期间精神、体力状态尚可,体现中医药治疗减轻了患者放化疗等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其抗肿瘤治疗保驾护航。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名中医林丽珠教授传承工作室,本案整理:徐剑焜,初审:黄子菁 陈汉锐,审定:林丽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