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易老,什么意思?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曾与文帝有过一段对话。
文帝问,我朝怎么没有廉颇、李牧这样的能征善战的名将?
冯唐答,陛下,我朝名将比比皆是,只是你不会用人而已。
时逢匈奴大举入侵。文帝问冯唐,你怎么知道我不会用人?
冯唐说:将在外,有权决定军功、爵位、赏赐,可以先行而后奏,云中太守魏尚常拿自己的钱犒赏将士,因此数次大败匈奴。可是陛下就因为魏尚上报斩敌人数差了6个脑袋,就把一位让匈奴闻风丧胆的名将治罪。法令太苛、赏赐太严、刑罚太重。陛下您不放权,故不会用人,就是廉颇、李牧在世也不得施展。
文帝无语,但听了冯唐的建议。于是放了魏尚。
但是,这个敢直谏皇帝问题的人并未得到重用,在郎官的位置上慢慢的老了。
后来,因为针对西域作战,武帝招揽人才,国家需要用人,有人推荐了冯唐,而武帝见到的是一位九十多岁已不能自顾的老家伙。
冯唐对武帝说自己没被提拔的原因有三:一是文帝好文,而冯唐好武,进不了法眼。二是景帝好美,而冯唐面丑,得不到重用。三是武帝文武皆好,提拔青年才俊,美丑并用,而冯唐老了。
这位三朝老臣干了一辈子郎官,一身才干,无所以用。
冯唐的儿子叫冯遂,与司马迁是好朋友,于是《史记》记录下了“冯唐易老”的故事,冯唐有一个孙子叫冯奉世,为爷爷一展报国之志,那时候,冯唐已是过去式。
武帝老的时候,想起了那位曾经的老臣冯唐,于是选拔冯唐的孙子为郎官,现代汉语有一个名词“新郎官”,在明制的婚礼上,男方可以穿九品的官服。从这种转义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郎官是小吏,但又可以见官高一级,因为是皇帝身边人。郎官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个等级,主要任务是守卫门户,担当皇帝的警卫任务。选拔的标准是“廉孝”。最多时,武帝身边有五千多郎官。当郎官有个好处,就是有机会派往地方为长吏,是当时出仕入道的一个捷径。
冯奉世也不怎么得志,因为人的性格是会随着基因遗传。三十多岁时也就混了个武安县办公室主任的位置,还被免职了。于是,开始发奋读书,学《春秋》,钻研微言大义,读《兵书》明晓出奇之术。于是,在一方有了名气。
当时前将军韩增与冯奉世的父亲熟,就推荐冯奉世做了军队的司空令,这个岗位相当于今天的工兵团,副团长,负责安扎营寨之类事物。
本始年间,校尉常惠持节协助乌孙击匈奴,当时汉将田广明、范明友、韩增、赵充国、田顺五将军率16万骑兵分五路出塞,当时冯奉世随韩增作战,立有战功,于是回朝后接着当郎官。
又当了几年郎官,郁郁不得志的冯奉世等到了机会,在郑吉任校尉屯田西域之时,西汉政府每年要排使节出使西域,但这些使节也没了当年傅介子的气节和果敢,有贪污腐败的,有出行被辱的。当时,匈奴使者在西域,各国以贵宾相待,而汉使得自己出钱、送礼,不然没人管饭。
到了元康元年(前65年),在将军韩增的推荐下,冯奉世以卫侯的身份持节护送大宛等国的使者回国。到了鄯善国的伊循城,听到一个消息,汉室任命的莎车王万年被莎车贵族叛乱所杀,同时被杀的还有护送万年到莎车国的使臣奚充国。
万年是解忧公主的二儿子,在乌孙地长大,当时在长安当质子,老莎车王非常喜欢万年,收为干儿子,老莎车王无子,死后,莎车国贵族想着与汉和乌孙保持友好关系,就按遗训请求遣送质子万年回莎车为王。
老莎车王的弟弟对万年当王极为不满,四处传播万年脾气暴躁,又是汉人与乌孙人之后,会帮汉朝和乌孙吞并莎车等言论。这些言论引起莎车贵族的不满,于是呼屠徵趁机聚集杀手刺杀了万年和奚充国,自立为王。私下与匈奴联系寻求援助,于是西域北道的诸国联合反汉,进攻南道诸国,断绝了鄯善以西的通道。
屯田校尉郑吉被困于轮台,轮台正好处于温宿、龟兹、焉耆等北路诸国之间。而此时,匈奴派兵攻击车师,被屯田的汉军击溃。
呼屠徵对当时的形势分析不足,为利益挺而走险,当时万年的父亲是乌孙王翁归靡,母亲解忧公主是乌孙的国母,姐夫是是龟兹王绛宾,姐姐弟史是龟兹王后,弟弟是乌孙左大将大乐,万年是汉室扶持的新王。小小的莎车国根本无力与中央王朝对抗。
冯奉世出使西域,原本是乌孙攻击了匈奴有功,西域各小国重新依附了西汉,出使的任务是安抚西域诸国,并带来了大量礼物。
将军有两种,一种是为命事从的,一种的先斩后奏的。
冯奉世属于后一种。
一个优秀将领的素养表现在,有血性,敢担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在鄯善的伊循城,汉军屯田的都尉对冯奉世说了西域当前的紧张局势。
那天,烛光之下,冯奉世和他的副手严昌商议,护送大宛使者,要经过南道。汉使和大宛使臣都有被莎车王所杀的可能。两人认为如果不火速进攻,打掉莎车王的气势,那么匈奴便可趁机而入,那时候,如果西域诸国联合反汉,形势难以控制。再收拾残局劳师远征就困难多了,如果请旨再行动,就给了莎车王串联的机会。
于是,矫诏派出使节火速通告西域诸王,集结各国军队准备攻击莎车。
“矫诏”什么意思?
假传圣旨,在封建王朝这是灭九族的滔天大罪。有些时候,一心为国,出于正义,稳操胜券的将军的底气会来自明事理的皇帝。汉宣帝是个平民皇帝,自小在民间长大,懂得因势利导。
西域小国,夹与汉与匈奴之间,汉远而匈奴近,骑墙者居多,不是冯奉世的面子大,而是大汉强大的实力对西域小国来说压力很大。何况,当时西域最大的行国乌孙已完全附汉,汉朝皇帝的旨意哪敢不听。于是,冯奉世很快聚集了一万五千兵进攻莎车。
莎车城陷,自立的莎车王呼屠徵自杀。人头和说明材料被快马送往长安,那些原本想跟着莎车王反叛的诸国立刻依附汉使。冯奉世立亲汉的贵族为莎车王。
汉宣帝接到报告后立即召见将军韩增,夸韩增推荐了一位优秀的人才。
冯奉世于是继续西行,到达大宛,大宛王听说莎车王被杀,很是震惊,也很倾佩,把冯奉世当做贵宾,并赠送大宛名马象龙,这种汗血宝马,当年李广利十万铁骑远征两次才可得到。
冯奉世回到长安时,莎车王呼屠徵的人头早被挂于长安城头风干了,用以警示在长安当质子的诸国太子们。
汉宣帝对冯奉世的行动很满意,专门开了个御前会议:讨论一个问题,冯奉世是不是该封侯赏地。
两种意见,意见一:丞相魏相、将军韩增认为,按《春秋》大义,大夫出使国外,如果遇到有利国家之事,可以自行其事。冯奉世的功劳显著,应当封侯。这个意见代表了绝大多数官员的想法。意见二:当时太子的老师汉开国元勋萧何的七世孙大儒萧望之认为,冯奉世出使目的并不是解决莎车王的问题,但却假传圣旨征发各国兵马,虽然有功,但不能开这个先河,以免给后人留下学习的榜样,因为不是每一个汉使都拥有冯奉世的才能,如果后人都学冯奉世,那么自然就有邀功求赏于万里之外,出现在西域诸国为国家滋生事端的人。
于是,冯奉世并未被封侯,但提拔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后来,冯奉世参加了征讨羌虏之战,今天,我们可以从冯奉世与汉元帝的对话中了解冯奉世的军事思想。冯奉世认为:善于用兵者,不会两次出兵,三次运粮,军队不宜长时间征战在外,而顺从天意的讨伐应该速战速决。军队人数不足,就会旷日持久,和一战而迅速解决问题相比,利害差别万倍。
冯奉世属于中年得志,是常惠之后的右将军兼典属国。从一个郞官做到郎官的最高首领光禄勋,西域之行成为了转运之时。
西域是个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如果冯奉世没有出使西域,有可能就像他的爷爷、父亲一样老死在郎官的位置。
历史告诉我们,并不是金子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发光,当金子混迹于泥土中,只是一粒颜色不同的沙子而已!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金子一样的人才,缺少的往往是发现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