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作家豆豆的新书《天幕红尘》?
应网友提问,今天扯这一段聊宁静致远:
这个成语出自炼丹家刘安著作《淮南子:主术训》片段: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同: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
这里我们不需要对这个学以致用的本义有所了解,只要取其通俗意思就行了,老九本身表达的也就说通俗的学以致用,所以我不深究本义,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研究。
宁静致远,某度的解释是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出自《淮南子:主术训》。
我们现在来看看:
原文:叶子农点上一支烟,抽着烟,喝着啤酒,看着老九开了两个灶,一个热汤卤,一个烧下面的清水。这时他才注意到,这间厨房里竟摆着好几个台卡,餐桌、冰柜、操作台……随处可见,台卡上夹的都不是菜谱,都是“宁静致远”四个字。
老九见叶子农正拿着一个台卡看,就坐过来问:“我这是轰炸式教育,咋样?”
解释:老九认为只要内心平静,心无旁骛就能有所作为。
原文:叶子农笑笑,说:“这个,你得问山里的老太太。”
老九问:“啥意思?”
叶子农说:“人家宁静一辈子了,你看她致远了没有,她要没有,您就甭惦记了。”
解释:但人宁静了真的就能有所作为吗?叶子农对此表示怀疑。
原文:老九说:“宁静说的是心,是平静的心。”
解释:老九认为自己的宁静和深山里的老太太的宁静是不同的,深山里的老太太是外在的宁静,而自己寻求的是内心的平静。
原文:叶子农说:“平静的心作为果存在是有条件的,取决于你的觉悟和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由不得你可选可控。真宁静了,就真了无明了,也就没什么致远致近了。”
解释:老九想要内心的宁静,但人的宁静在这是作为结果存在,这个话换个说法,有点像当总统致远,当了总统就能有所作为。
后面的关于“无明”属于佛学词汇,这类东西比较玄,基本上是各有各的说法,这里是我自己的一种解释。
无名就是不知道的我们的思想是从哪来的,比如当我们发怒是意识不到自己在发怒?自己为何要发怒?自己身体里的愤怒的源泉在哪里?是谁在主导我们愤怒的感情?
人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思维和感情中,当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出现的时候,是不会考虑上面这些问题,只会任由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主导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无明。
而了无明,就是知道人时不时就活在这样的无明中。
回到文中的宁静致远,真宁静了,就不会生出什么想法与感情,进而何来你想致远还是致近。再者所谓的致远致近,只是当时当地一种的思维表达,我非要说宁静致近,你也不能说错。
说到这倒不是说宁静致远这句话有错,只是许多的思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像老九这种轰炸式揪住文字不放,只是无用功。
原文:老九懵懂地说:“这……可是名言哪。”
叶子农说:“所以才有依法不依人一说嘛,句句是真理的那还是人吗?”
解释:法,即是如来本性。人,众生所执之我也,众生所执之妄想也。
通俗点讲就是,不管前人还是今人,有名的人还是无名的人,都是立于当时,当地,以自己个人立场进行表达,说出的东西一定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所谓的依法不依人就是以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不要因为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说的可操作一点,就是下面的做好当下条件可能的事。
原文:老九说:“那我咋办呢?”
叶子农说:“晕!你不知道的名言多了,你还不过日子了?踏踏实实过你的日子,有啥问题解决啥问题,做好当下条件可能的事,甭想什么致远致近。你还有可能不活在条件的可能里吗?不可能。人还缺出人头地的心吗?摁都摁不住啊,能少点妄想就不错了。”
老九说:“有啥问题解决啥问题,做好当下的事,我觉得你这思想很美国啊。”
解释:佛家有因缘的说法,因缘(佛学术语)。一物之生,亲与强力者为因,疏添弱力者为缘。例如种子为'因’,雨露农夫等为'缘’。此因缘和合而生米(果)。
任何一个果的结成必然有种子和条件,你想做个事就是种下了种子,之后就是条件的事,也就是“你还有可能不活在条件的可能里吗?”。
而所谓的致远有所作为是果的事,对于这种果的事,每个人都想,想有所成就,想挣他一个亿……然而想是没有用的,因此人少点妄想,着眼当下的条件,才是正理。
今个聊到这。
闲扯分割线,
最近在看缠论,炒股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个东西,这个东西作者据说是李彪,而《天幕红尘》、《遥远的救世主》、《背叛》的幕后作者据说也是李彪。个人看了看,不说作者是不是李彪,但这三本小说和缠论作者有渊源是一定,各位没什么书看的朋友,也可以去瞅瞅,里面涵盖炒股、经济、哲学诸多领域的东西,值得一阅。
我自己这边如果没什么灵光一现,应该不会主动聊,所以有什么问题留言,可以帮着瞅瞅,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