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钦点托孤大臣:诸葛亮为何容不下李严?
诸葛亮一生在蜀国遇到的最具竞争力的对手只有一人,那就是李严。虽然这场斗争中,诸葛亮获胜,但是这确实是蜀国以及诸葛亮人生中一件大事。
李严,后改名为李平,字正方。年轻时本是荆州牧刘表部下,以才干著称。后投靠刘璋,被任为成都县令。
建安十八年李严率军投降刘备。李严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希望在刘备手下能做出一番成就。建安二十三年,土著豪族马秦、高胜等起事。当时刘备正在汉中,形势危急。李严并不向朝廷要求另外调兵,仅率郡属军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首级。
李严毕竟是一个降臣,仅仅依靠才能是不足以得到刘备的重视。必须要拿出自己的一片忠心。为此李严做了两件事。
第一就是在刘备即位之前,炮制“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的传言,到处宣传,邀请八百名蜀国官员签名,商标恳请刘备称帝。
第二件事是在刘备即位之后,李严又建庙、刻碑,大肆宣传。
除了上述两件事,李严还有另外一个政绩,那就是对蒲江大堰“六水门”的大修。据《水经注》记载,李严曾对此堰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他重新修筑了“六水门”枢纽工程,使其能连接江的两岸。由于东汉晚期,战乱频繁,诸如都江堰、六水门等大型水利工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李严上任之后大抓水利工程,影响深远,以至于后世有人认为“眉州通济堰,建安间创始”,即李严创建了通济堰。
李严的才能让一开始对他并不重视的刘备另眼相看,将其视为能臣,寄予厚望。章武二年,先主败退永安、又患重病时,开始着手安排后事。
刘备对刘禅的地位其实比较担心,所以他着手进行上层人事调整,直接下诏,令李严到永安宫,拜为尚书令,地位堪比丞相,将其直接留在身边,管理大小政事。
当时诸葛亮虽名为丞相,却没开设相府。他的官职类似今之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能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
换言之,诸葛亮当时的实际职务,是东汉晚期的尚书令,而非丞相。刘备此时突然新设立尚书令,实际上就是要诸葛亮在军政事务的处理上首先要通过李严才能到达刘备那里。刘备这一举动不仅仅是要培植李严,更是要削弱诸葛亮的权力,此举对诸葛亮造成很大威胁。
刘备病危时,嘱托李严和诸葛亮共同辅佐刘禅。但是,刘备的安排却让本来以为得到支持的李严落入下风,因为刘备的遗言明确了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立即接管了李严部下的所有事务。
诸葛亮和李严之间的这种权争实际上正是刘备一手造成的。
章武三年五月,十七岁的刘禅在成都继位,即改元建兴。由此开始了诸葛亮执政时代。刘禅登基后迫不及待地使用新年号,这一举动历来被后世批评,但实际上,刘禅当时都是听从诸葛亮,定然是诸葛亮决定这样做。实际上诸葛亮此举就是对刘备决定不满的一次表现。
除了年号问题,诸葛亮在对待李严问题上也做出了决定,一方面他虽然加封李严,但是却继续让他坐镇江州,尚书令之职名存实亡。自从诸葛亮执政起,李严尚书令的身份便不再有任何记录了。
建兴三年三月,诸葛亮率大军南征,但是前后都没有看到李严的身影。诸葛亮对待无论是李严本人还是李严部下都选择了“冷处理”的方式。
李严以为诸葛亮在出征之后会将全国政务托付给自己,暗中等待诸葛亮的传令,但是诸葛亮并没有这样做。建兴五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作出了周密的安排,却未曾提及李严,而是将重任托付给了蒋琬。至此,李严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李严后又主动写信给诸葛亮,劝其像曹操、司马懿那样进爵称王。诸葛亮批评李严说:“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这时,诸葛亮已经打算彻底击垮李严。
建兴七年,陈震向诸葛亮汇报了李严的狡诈和早年为官劣迹。建兴九年,李严奉命调往汉中,实质上是在诸葛亮势力范围之内,毫无自主权可言。这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令李严负责运输军粮。李严却不按时交粮,反说刘禅要求诸葛亮撤军。事后李严百般推卸自己的责任,诸葛亮上书后主责问李严。
诸葛亮与众将共同签名弹劾李严说:“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情狭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闻军临至,西向托疾还沮、漳,军临至沮,复还江阳,平参军狐忠劝谏乃止。今篡贼未灭,社稷多难,国事惟和,可以克捷,不可苞含,以危大业。”于是,废李严为民,徙梓潼郡。
李严其实到最后都在寄希望于诸葛亮能够让他东山再起,因为他知道,诸葛亮的后继者是绝对不会再任用自己的。所以当诸葛亮死讯传来,李严也郁郁寡欢而去。
后世有人对李严进行了某些丑化,更突出诸葛亮的神明。但李严本人还是有一番才能的。实际上,李严和诸葛亮之间的冲突只是封建王朝帝相之间权力斗争的一个延伸。如果没有刘备临终前的安排,或许他们也不会有这样大的矛盾。
当然,李严和诸葛亮之间的冲突也与本身的性格有关。李严更为在意某些表面的东西,比如在刘备称帝问题上的舆论造势,再比如生活上的奢华,这些都与诸葛亮的思想不符,甚至以此为耻。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要求刘禅“远小人”,这个小人必然也包括李严。
一将功成万骨枯,诸葛亮如神话一般的人生其实也是需要旁人的兴衰荣辱来作为陪衬,李严也不过是诸葛亮一生中的绊脚石之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