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五)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 批次 | 公布日期 | 所在街道 | 地点 | 年代 | 类别 |
国际礼拜堂 | 第五批 | 1989.9.25 | 太平路街道 | 衡山路53号 | 1924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新乐路东正教堂 | 第八批 | 2014.4.4 | 湖南路街道 | 新乐路55号 | 1936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上海特别市政府旧址 | 第八批 | 2014.4.4 | 枫林路街道 | 平江路48号 | 1927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江南弹药厂旧址 | 第八批 | 2014.4.4 | 龙华街道 | 龙华路2577号 | 1876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位于绿树成荫中的衡山路53号,建于1925年。主要是美国侨民集资兴建,占地7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2平方米,是近代哥德式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堂内有1400个座位,为各国、各教派的基督徒共同礼拜的场所。
国际礼拜堂是基督教教堂,由礼拜堂和三层高的副楼两部分组成。国际礼拜堂主体建筑样式为德国的仿哥特式教堂建筑,礼堂可容纳700余人。礼拜堂占地733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72平方米,为红砖结构,堂高16米,江裕记营造厂承建,平面为L形。教堂与左面一幢三层楼房相连。大堂屋面两坡陡峭,铺盖石板瓦。内为3廊型巴雪利卡式,侧廊2层。大堂正中为祭台,两侧为二层廊式楼厅。1931年建造了3层侧楼小礼堂、牧师住房、办公室、活动室,后又置管风琴和建造400平方米交谊厅(今衡山路网球场)。各处走道均为磨石子地坪,堂内设备齐全,有暖气,全部造价约为3.3万美元。
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它建造于民国21年(1932年),由东正教上海教区主教维克托尔(白俄)向东正教徒和白俄侨民集资建造的,也称圣母大堂。建筑是典型的俄罗斯东正教堂风格,中间顶部为大的半圆穹顶,四角有四个。南侧一幢两层楼房,为神职人员住宅,建筑面积为538平方米。
圣母大堂外形类似莫斯科救世主教堂,属于拜占庭式建筑,体现了俄罗斯民族形式的建筑特征。教堂的穹顶是以木构架支起的一层金属外壳包裹,浑圆而又饱满,底部略为收缩,状似洋葱头,外表包以铜皮。主穹顶高达35米,另由4个小穹顶拱卫,装饰孔雀蓝色的穹顶群和蔚蓝色的天空融成一体,显得端庄、肃穆。教堂呈十字形布局,它的外形线条简洁,主体部分已接近简单的多面体,正墙顶头露出拱顶尽端,这些半圆的尽端,使轮廓充满活力而又有变化,令人感到活泼舒展。教堂内部宽敞,挂有许多油画。前台可容纳300人的大型合唱队,大堂可供2500名信徒做礼拜。
1936年2月圣母大堂落成。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2月圣母大堂做了最后一次宗教仪式后停止了宗教活动。1988年7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该教堂进行了维修。1994年3月18日,新乐路东正教堂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位于徐汇区枫林桥地区,旧址分别为3号楼和7号楼,两座建筑通过二层连廊连接。清水红砖墙面带少量仿古装饰带和简化的古典式窗套。建于1919年,最初为江苏对外交涉使公署,1927年改为上海特别市政府办公楼。1933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新大厦在江湾落成,遂将市政府由平江路迁往江湾新大楼办公。平江路48号楼房后又由外交部上海办事处使用。1936年11月楼房转让给上海军医事业委员会。抗战期间,此处曾为汪伪政府办公机构的一部分。1949年后,房屋收为国有,主楼曾一度作为医科大学幼儿园,辅楼为医科大学教工职工宿舍所在。1975年,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原邮电部第一研究所)与上海第一医学院经房屋置换后将楼房作为办公所在地。
这是一栋漂亮的两层小红楼,整栋建筑用我们所熟悉的红色墙砖砌成,就是这朴素的红色,使整个房屋充满了耀眼魅力。而这栋房子在设计上最有意思的是连接主楼和附楼的工字型天台。让方方正正的房子有了蜿蜒曲折的感觉。站在二楼的天台向上仰望,一道道红色的防火墙在篮天上勾勒出明快的弧线,真的是美极了。在总体西式的建筑两端,造型独特的封火山墙高出屋面,采用了中国传统民居封火山墙的变异形式,曲线显得优美。
这幢平面相互垂直的两幢房屋组成,大楼由风格一致.以中国古建筑为蓝本,飞檐大顶,琉璃绿瓦,梁柱斗拱,浓墨重彩,富有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华贵气息。但是,它又不完全拘泥于古典教条主义的束缚,山墙曲线优美,使总体上西式的建筑有了来自中国传统民居风火墙的变异形式,又有山墙垛的曲线和圆形的烟囱烟道口结合,有着别样的活泼灵动。在二层由户外连廊联系,红色砖砌墙面呈现了丰富的肌理,外廊上的宝瓶栏杆透出西方传统建筑装饰遗韵,敞廊上混凝土横梁的率直外露显示出20世纪现代建筑气息。
上海特别市政府旧址列为第八批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龙华路2577号,建于清光绪二年,现存厂房是中国最早制造近代火药和枪弹使用的翻砂车间,屋架全部铁制,内有二十四根铁柱支撑。
清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上海江南制造局,江南黑药厂是江南机器制造局下属一个分厂,在龙华路2577号创意大院内,现在以经看不出这里曾经是当年全亚地区最大的兵工厂痕迹,只留了一些断垣残壁砖瓦,墙上贴的照片,述说着这里曾经是兵工厂,要看兵工厂还是要去淞沪警备司令部,还保留了清朝时期龙华弹药厂铁柱厂房,是最早建造并使用的车间之一,钢柱支撑的屋面,外墙为青砖砌成,屋架全部用钢制建,房屋结构已有一百四,五十年的历史,至今完好无损。
1867年仿制出德国毛瑟11mm前膛步枪,这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种步枪,该枪使用黑火药和弹头,都出自江南弹药厂。龙华兵工厂生产火药,枪弹。粟药厂枝术,机器设备,厂房支撑房梁的钢柱全部来自德国克虎伯兵工厂,厂房设计图纸由德商瑞生洋行堤供,共建造88幢建筑当时亚洲最大的弹药厂,民国初期1925年,龙华兵工厂交上海总商会接管,改为民用工厂,解放后兵工厂隶属于南京军区,为部队军工机械厂第一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