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林 | 扬州贮草坡
【往期回读】
诗话贮草坡
扬州 俞林
作者俞林先生: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追求卓越,崇尚自然,注重精神。代表作有《长征组歌》《黄土地上的农夫》《脊梁》等。作品散见于报章杂志。
《扬州画舫录》有一段关于贮草坡的记载:“草草馆在中埂上岸,本南门草厂。瓜洲人编载江芦,谓之芦商;其船谓之柴,至此为柴码头。先驳运上岸,地名贮草坡。坡上为南门街,多屋舍寓芦商。”
贮草坡
江芦河芦沟芦
草帘草垫草窝
买也吆喝
卖也吆喝
南门外贮草坡
生意最红火
富了芦农
肥了芦商
方便了城里人
安全越冬……
贮草坡位于南门外大街东侧的运河滩。从文昌阁向南过南通路,有一座响水桥,响水桥南有一条比巷子略宽的小街,那就是贮草坡。
贮草坡
明清时期,贮草坡曾经是一处较为繁华的大市场,市场内不但经营草料,还经营芦柴草料制品。草帘、草垫、草窝更是城里人的枪手货。尤其是冬季来临之前,市场内更是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于耳。《扬州画舫录》有一段关于贮草坡的记载:“草草馆在中埂上岸,本南门草厂。瓜洲人编载江芦,谓之芦商;其船谓之柴,至此为柴码头。先驳运上岸,地名贮草坡。坡上为南门街,多屋舍寓芦商。”
斑驳的地面,印证了历史的沧桑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由于城里居民能源结构的改变,传统的柴草逐渐被现代的煤、油取代,随着市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草帘、草垫、草窝也逐渐被棉花制品取代,贮草坡的芦草市场也就逐渐衰败了。
由于贮草坡市场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知道贮草坡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去年初,扬州电视台新闻女士雨薇在此采访,竟意外发现一处标有“贮草坡5号”门牌号的古建筑。一位守门的老人说,这个房子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属于清代建筑。走进屋子才发现,这是一座古老而苍桑的四合院,最里面是一大片荒废的土地。此景此情,让人感慨万千。
“贮草坡”唯一保留的一户人家门牌
令人欣慰的是,荒废的贮草坡上,不知何时长出了一坡绿油油的野草,而且都是猪爱吃的野草,于是就有猪农专门挖回去喂猪。更有甚者,直接把猪赶到贮草坡放养。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地将贮草坡称之为猪草坡了。去年是农历己亥年,中国邮政从全国挑出50家与猪有关的原地邮局,扬州“猪草坡临时邮局”荣幸入选。扬州藉作家、著名华裔神探李昌钰的妻子蒋霞萍作为特邀嘉宾,专程从美国回乡,为“猪草坡”纪念戳、纪念封揭幕。“猪草坡”纪念戳、纪念封风靡一时,成为2019年热门收藏品之一。
盖有“猪草坡”邮戳的首日封
为此,扬州作家茆卫东还特地到贮草坡采风,写下了《聆听猪草坡》:“我们顺着猪草坡,一会爬坡,一会下坎,走着听着,对话着,身心感觉大自然。”扬州诗人张庆流连贮草坡时,也写了一首名为《贮草坡》的诗:“江芦滩放的地 / 讲究坡度 / 是为了便于财源滚滚 / 秋收冬藏。”
无论是贮草坡,还是猪草坡,它都承载了一段历史,一段文化,见证了扬州城的发展轨迹。如今,它又以各种方式,比如诗歌、纪念戳、名人游记,鲜活地留在了我们永恒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