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41岁和14岁的“战争”,提前“开渠泄流”,我做了一些尝试

写在前面

严格来讲,我家宸哥还没正式进入青春期,他今年刚满11周岁,但自主意识已越发强烈,从几次“权利之争”中,我看到他对“独立自主”有了更高的需求,日常细节的表现比如——

  • 他有时在书房里会反锁房门,大部分情况只是写作业和看书,不愿被打扰,有时则是为了表示不满情绪;

  • 他给手机设置了密码,虽然那部手机他只有偶尔的使用权,大部分时间是由我在保管。但他已经有意识保护自己的“小秘密”,于是他设置了一道屏障,不允许别人窥探,而我选择了默认支持。

促使我更积极地对“青春期”进行思考的,是闺蜜今年和其儿子的关系变化,她猝不及防跌进41岁与14岁之间的急风骤雨中,三天两头崩溃不已,甚至心脏不适入院检查,事后她对我说:“管,有生命危险;不管,为人父母又怎么做得到不闻不问?过不去这道槛啊!”

她的哭诉令我百感交集,既想帮她理出头绪,更是为了自己的提前预演。

我明白,一切问题的核心便是关系!不够好的亲子关系会让青春期的叛逆来得更猛烈,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开渠泄流”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和指导思想,我发现了更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

为了参加同学聚会,孩子决定不参加集训,身为父母该支持还是决定反对?

双节放假前,教练通知:10月3日-8日,每日上午9:00-11:00篮球集训。

同时,宸哥班上一些同学正在组织假期聚会,不出意料地,时间撞车了。

他想参加同学的聚会,我和宸爸觉得集训也很重要,因为那是对教练和队友的责任与尊重。

他很坚持,“5天集训只请假这一天,我保证会努力练习,一定不掉链子不拖后腿还不行吗?”

“你的同学9:30集合,再坐公交车去三坊七巷,估计要十点半才能到,而你9:00开始集训,咱们可以提早一些到,再跟教练商量一下,提早半小时走,我开车送你到目的地,时间上并不会相差太多。”爸爸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大家一起出去玩,路上的时光也很重要,会有很多快乐,我不想错过。而且这是第一次我们孩子自己组织单独外出,没有家长接送和陪同,在我看来这也是一次独立训练,你送我到目的地,意义完全不同。”他有些急眼了。

我们被说服了(除是觉得他有道理,更重要的是我知道如果强行阻止他,势必爆发一场“权利之争”,两败俱伤,不如顺毛捋)。

前提是他必须自己去和教练及队友请假和解释。

出发前,如下对话——

爸爸:这次一共多少同学参加?

宸哥:12个,8个男生,4个女生,AA制。

爸爸:参观路线都安排好了吗?

宸哥:我们只讨论好在哪里集合,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其他的到时再说。

爸爸:我建议你们出发前还是先做一下功课。

宸哥:这次活动是小军组织的,我配合就好。

我问他需要带多少钱,他想了想后说了一个数字。

我马上给他的钱包转了账:“带好手机,出门在外最重要的是安全,既要保护自己的安全,也要关照队友,景区人多眼杂,记得一定要清点好人数,自己别丢了,也别把同学弄丢了,尤其要照顾好女同学,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就给我打电话。”

他回来了,沙哑着喉咙,我却觉得不虚此行

为了不打扰他的兴致,我全程没有打过电话给他。

为了让我放心,他一共给我打过2个电话,发了一次信息:

  • 抵达目的地时他买了一杯水果茶,打电话跟我说了;

  • 中午吃饭时,他第二次给我打了电话;

  • 他拍一张照片发给我,照片上是两个香囊,果然!那是他送我的礼物!

(顺毛捋,他就变成了一个温顺、善解人意的乖孩子!反之,呵呵,脑补一下!)

“今天玩得开心吗?和你预想的一样吗?”我问。

“因为没有提前规划路线,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漫无目的地闲逛上。小军太不靠谱了,一路上都在玩手机,根本没有组织大家,一路上一会儿少一个人,一会儿又少一个人,我和洋洋光忙着找人了,我嗓子都喊哑了。”他一顿吐槽,我意料之中却不动声色。

接着他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过程的种种——

凯凯没有组织意识,公交车站到三坊七巷的路上,他自己刷了辆共享单车一路冲在前头,结果却骑过头了;

几个女生每一家店都要逛,拖了大家不少时间;

XX有些莽撞,回来路上一说要坐地铁,他跑到前面炫耀说:“我会坐地铁”,然后一溜烟跑没影了,结果大家到1号线站台却找不到他,原来他跑到2号线站台去了;

洋洋最靠谱,宸哥说以后组织活动一定选他搭档,因为今天就是他俩一起不时清点人数,又把掉队的人喊回来……

他还观察到大家在消费时的表现,又跟我们谈了关于财富观的话题。

围绕着一次出行,那天晚上我们扩展聊了很多话题,大多数时候我只是提问,引导他说出想法,有时候我也会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供他参考。

写在最后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你需要多提问,少给建议,因为建议就是批评。——《解码青春期》

当我试图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提出我的建议时,他就皱起眉头,一脸的消极抵抗。

当我自以为道理讲得清晰明了,可他仍然我行我素,往往不愿意采纳我的建议。

原来,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建议就是批评和否定。

当我说“你应该”,他理解的含义其实是:“你没有做好。”

所以,对待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少唠叨 ,学会用提问代替建议——

比如,孩子总是看错题目,你告诉他“你应该检查”或者“你应该把题目中重点的词画出来”,孩子点点头,但是却未必照做;

如果换个说法,问问他:“对于这种错误,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也许孩子自己能够提出更好的方式,也很可能孩子的方法并不靠谱。

这时候可以告诉他:“可以啊,你试试看这样是不是好用吧!”或者“我还听说有种方法,也一起提供给你选择。”

这样,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权,他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引导,欢迎分享你的高招!

育儿路上,愿我们都成为有觉悟、能自省的成长型父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