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带瘤生存?癌症患者如何实现?老中医一次性给你讲清楚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得了癌症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将体内的癌细胞完全清除,实现“无瘤生存”,这样才算完全治愈。实际上,这种传统治癌观念已不适用,通过科学的综合治疗实现“带瘤生存”已成为如今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为什么“带瘤生存”是肿瘤治疗的趋势?哪些人适合带瘤生存?

“无瘤生存”是每一位癌症患者、家属的美好愿望,对于极早期的病人,或者少部分的血液相关的肿瘤病人,这个愿望是可能实现的。但对于中、晚期患者而言,并不务实,因为手术虽然切除了可见的肿瘤块,但体内依然残存潜伏起来的癌细胞,它们会在一段时间后卷土重来,而放、化疗、靶向治疗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杀死所有残存的癌细胞,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放化疗等手段的副作用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下降、乏力、虚弱、免疫力降低等问题,也会进一步影响其抗癌治疗效果。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地将带瘤生存理念纳入肿瘤治疗中,指出肿瘤可分为三类:可预防类、可治愈类和无法治愈类,其中,无法治愈类的患者,应以追求长期带瘤生存为目标。

综上所述,带瘤生存主要包含两种含义:①无法根除的事实;②目的是实现患者的长时间高质量生活。其主要适用于四种情况:①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②肿瘤生长的部位存在不可切除的重要脏器;③对放疗、化疗不敏感的肿瘤;④患者无法耐受手术以及放疗、化疗。

患者如何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实现长期“带瘤生存”需要中医理论的指导,遵循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调节机体达到正邪相对平衡状态,使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包括持续生长、侵袭及远处转移等)与机体免疫功能保持相对平衡,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与进展,使肿瘤细胞长期处于相对静止、休眠状态。

简单来讲,即在恰当的时机经过规范化综合治疗后,患者的相关症状减轻或消失,以最小损伤、用最低治疗成本达到最大治疗效果,使病情在一定时期内趋于好转。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患者机体正常营养供给,以维持各脏器正常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免疫功能,因为它是抑制肿瘤持续进展的重要屏障。如果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对机体屏障功能造成损伤,就会使机体丧失扭转肿瘤细胞行为的能力,甚至加剧病情的恶化。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进行化疗的患者,一旦出现白细胞下降等免疫功能降低的表现,往往需要先提升免疫力治疗的重要原因。

乐启生中医团队的敖杰男教授(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也强调:“带瘤生存”的目标是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正邪相争始终贯穿着肿瘤发病、治疗全过程,扶正祛邪是使正邪力量达到相对平衡;辨证施治原则是在兼顾整体的同时灵活施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最终实现“带瘤生存”。“带瘤生存”强调和谐共生,治疗上不单追求肿瘤体积的缩小,而是消减肿瘤的恶性行为,使肿瘤细胞处于不活跃状态。

中医中药的使用可以给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前段时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印发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就明确地提到了这一点,该《计划》也重点指出,肿瘤的诊疗工作,应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造福更多的患者。

带瘤生存典型病例

周女士,73岁,2010年12月在体检中发现右肺上叶占位,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后段小结节(1.7cm×1.9cm),内部密度不均匀,恶性不除外,纵膈小淋巴结显示。当时患者拒绝行手术治疗及穿刺活检,予抗感染等治疗后出院。

2011年6月复查发现肿瘤略增大,为2.2cm×2.3cm,随后在家属的劝说下,周女士积极配合主治医生的方案治疗。行GP方案化疗,并多次住院予鸦胆子、康艾等中药制剂以抗肿瘤。但由于周女士的抗拒心理,化疗仅仅进行1疗程。之后多次CT检查病灶稳定。

2014年3月,复查胸部CT提示:①右肺上叶前段占位(3.3cm×2.5cm),结合临床,考虑右肺癌;②纵膈淋巴结肿大;③双侧胸膜轻度增厚。

2011年至2014年期间,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PD)。

其后,周女士一直口服中药治疗,未再进行手术及放化疗。至2017年再次复查时,胸部CT提示:①右肺上叶占位(3.8cm×2.8cm),考虑肺癌;②纵膈淋巴结肿大。2014年至 2017 年期间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SD)。

小结

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会存在如咳嗽咳痰、疼痛、乏力、食欲差、睡眠差等身体不适症状,而这些不适往往会加重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缓解或消除这些症状往往也是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部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是通过稳定瘤体、改善症状来达到“带瘤生存”的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