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加冕!中国造世界最大全地面起重机,美日德都没有

全球唯一量产的最大吨位的全地面起重机,在中国横空出世,中联重科ZAT18000H是全球唯一满足140m风机安装的全地面起重机,也是吊装高度最高,吊装重量最大的全地面起重机,可以说出道及巅峰,那么我们就来讲讲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又一巅峰之作到底有多牛?

王者加冕!中国造世界最大全地面起重机

中联重科量产了最大吨位的全地面起重机,为“基建狂魔”又添加一新建设“神器”。那么这个“神器”到底有多牛。

从视频中大家都看到了全地面起重机和一般的汽车起重机外形差不太多,但是如果你仔细观看,是不是觉得全地面起重机的拖车有点像我国弹道导弹发射车的底盘。因为两者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地面起重机底盘能像汽车起重机灵活,具备一样长距离行驶;又能像越野车一样在崎岖、狭小、泥泞的工作环境快速通过;这得益于全地面起重机底盘是多桥驱动,加上特殊设计的油气悬架系统,让全地面起重机的底盘具备调节车架高度,增加整机侧倾刚度等多项功能,加上车体离地间隙大,以及充沛的发动机动力;让其能在各种复杂地面通行都能如履平地,即使58度的陡坡,通过也是轻松自如。

而且全地面起重机的底盘能实现全轮转向,所以让其拥有了三种转向方式,更加方便地调整车体位置。看起来全地面起重机优势不小,但是不能忽略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贵。

但考虑到这几年我国新基建的普及,特高压、风力发电等项目大规模出现,加上施工区域位置都比较荒凉,对于起重机的要求也是愈发的高,就在这个档口上,中联重科ZAT18000H全地面起重机横空出世,成为了唯一满足140m风机安装的全地面起重机。

中国全地面起重机屡屡刷新世界记录

中国造出了最大全地面起重机!该起重机上能吊装千吨重物,下能穿越泥泞无人能及。 该起重机拥有极佳的越野性能和越障能力,就一个缺点贵。

不过随着我国新基建项目投资越来越大,加上西部又拥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所以大批的风力发电设施和特高压输电项目落户西部。但是西部地区广袤无垠,地广人稀,无人区、高原、山地,也让设备通行和施工困难重重。

在庞大的需求中,推动了我国全地面起重机的发展。但是我国全地面起重机发展较晚,虽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引进德国利渤海尔全地面起重机技术,随后自己研制出25t、 32t、50t 全地面起重机。

但是当时我国技术引进缺乏长远考虑和布局,加上资金匮乏,引进的技术主要是我国软件技术方面的薄弱点,却没有购置加工设备;国内又没法生产相关配套件,造成了我国全地面技术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在我们毫无寸进之时,国外的全地面起重机却大放异彩。尤其是率先研制功全地面起重机的德国,在工程机械的发展和布局却具有非常大的前瞻性。

70 年代末,德国的哥特瓦尔德公司的研发出首款全地面起重机就获得了极大的声誉。随后德国利渤海尔公司在这个基础上,开始了“全地面”设备的开发,各种吨位的全地面起重机出现在市场,占据了起重机市场不少的份额。随着发展,全球市场对于大吨位的起重机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建筑、石油开采和风力发电设备安装都依赖重型起重机。

所以全地面起重机的研发企业越来越多,目前知名的全地面起重机生产商包括德国的利渤海尔,还有特雷克斯-德马格、马尼托瓦克-格鲁夫和日本加藤等。 尤其是日本的工程机械一直发展得不错,世界第二大工程机械制造商小松、还有三菱、川崎等一些知名大企在工程机械一直拥有较大市场份额,但受制于日本本土市场不大,导致日本企业在重型和超重型设备的研发和制造缺乏经验,尤其是和德国技术存在不小的差距。

但怪就怪在日本的工程机械的销量普遍比德国高。典型的技术不够营销凑,这也值得国内一些企业学习,加上日本企业危机感比较重,虽然日本放入全地面起重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市场份额开始逐渐攀升,但是居安思危,没有忘了提高技术,为了缩小和德国的差距,日本企业开始兼并德国公司已获得技术支持。

这几年中国企业也开始学习这个套路,这就是取长补短善莫大焉。

日本多田野公司兼并德国法恩公司以后,拥有了生产大吨位起重机底盘和全地面起重机的技术。随后多田野公司在法恩公司的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不仅在全地面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将市场打入德国。不过多田野的欧洲子公司去年已经申请破产,反观中国工程机械却越来越红火,这多少有点擦脚步当领带-可怜又可笑。

除了日本,作为世界的灯塔,大漂亮的全地面起重机的技术也是从德国淘来的,在1995年,曾经让众多军迷颇为赞赏的德国的克虏伯公司被格鲁夫公司兼并。随后格鲁夫公司又被美国的马尼托瓦克公司收购,加上美国在越野车的研发工作一直都在世界的前列,所以拥有了德国全地面起重机技术之后,变得更是强大。

这几个国家在全地面起重机各有所长,但是德国技术依旧是独领风骚,尤其是利渤海尔多年来一直走在起重技术的前沿。很长一段时间千吨位级全地面起重机只有利渤海尔能生产,尤其是在 2007 年利渤海尔推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全地面起重机 LTM11200,最大起重量达1200吨以后 ,一时出尽风头。

不过随着发展,欧美进入了瓶颈期,对于工程机械的需求大减,很多企业濒临破产被中国企业收购。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加速发展,对于工程机械的需求大增,尤其是徐工、三一、中联等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开始大量引入外国先进技术,吸收相关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核心技术外国依旧对我们严防死守。包括油气悬挂技术、单缸插销技术、多轴转向、多轴驱动技术、超起技术的相关配件曾一直依赖进口。

但是随着国内一些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始逐步创新开始逐渐摆脱了对外国产品的依赖。在利渤海尔推出LTM11200仅3年,徐工就推出了QAY1200,也是我国首款1200吨级的全地面起重机,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先进水平。

随后中联重科更是开发出ZAT18000H,是世界首款1800吨级的全地面起重机,让德美日的企业确实震惊不已。不过我们越来越强,德国人也不是吃素的,利渤海尔很快推出了LTM11200的升级版本LTM11200-9.1,通过使用变幅副臂,将吊装高度提高到170米,比ZAT18000H还高15米,不过最大吊装重量我们绝对领先,所以从这就能看的出中国工程机械的飞速进步。

中国为什么能造世界最大的全地面起重机

中国已经开发出世界吊装重量最大的全地面起重机,这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发展需求。目前中国在工程机械上屡创辉煌,但是依旧避免不了一些杠精的酸言酸语,意思是我们核心技术依旧依赖进口,尤其是全地面起重机油气悬挂、液压系统、单缸插销、多轴转向和驱动以及超起技术都是采购的,我们只不过是组装起来。

之前我有一期节目讲的是潍柴造出50%热效率柴油机,就有不少评论说潍柴就是生产个烟囱,其他都是进口。实话说,目前我们很多设备的很多核心零部件还依赖外国产品,但是在全球化的时代,科技产品有几家能摆脱外国供应商?

大漂亮的波音飞机和芯片也不行,英国、法国、德国都不行。而且中国一直被多项条约制约,所以无法采购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核心技术有的时候只能依赖自主研发,这也让中国中低端芯片可以避免依赖外国技术,这大漂亮也做不到。

目前三一、徐工还有中联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比如全地面起重机油气悬挂技术已经不依赖进口;油气悬挂技术是实现复杂路面进行越野的重要部件,主要功能是实现缓冲,一般由泵、 蓄能器、控制阀和悬挂缸组成。

骑过山地车的观众都应该知道山地车都会有悬架系统,其实两者原理极为相似,都是将悬浮缸的液压油传递给具有一定压力气体的蓄能器,将油的压力对气体做工,从而实现缓冲和吸收振动;随后悬挂系统可以操作控制电磁阀,使悬挂油缸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步回油,使整车的高度下降,为车辆的高速行驶创造了有力条件。

考虑到全地面起重机的整机质量较大,转弯时对于轮胎的压力磨损较大,而且因为体积较大,转弯较为困难,所以要开发多轴转向技术使起重机可以实现现楔形行走,转向更加灵活。目前多轴转向技术,我们除了在全地面起重机应用,还有我们的千吨级造桥机也已经广泛使用。

起重机的核心技术单缸多节臂插销技术及控制技术,我们也很早就掌握。这项技术算得上是起重机最核心的技术、原理和老式收音机的收缩天线类似。虽然是核心技术,但结构简单,对制造工艺和精度的要求较高。起重臂的伸缩依赖伸缩油缸,油缸杆与基本臂尾部铰接,利用油缸筒的油压伸缩实现各节臂的运动,可以完全实现国产。

除此之外还有起重臂的超起结构,因为起重机吊臂向外延伸时,因此在吊重时起重臂会受重力产生很大的形变,所以需要一个会拉的臂架减少吊臂的形变。这项技术原理不复杂,但是应用技术却很难,所以国外对我们进行了封锁,这几年我们才有所突破,目前超起结构有Y型和门型两种超起,Y 型结构主要在超大吨位的起重机上运用。主要原因是Y 型超起可以调整夹角,能减少吊臂变形的同时,还能提高起重机的侧向稳定性。

还有液压技术也已经被我们攻破,这都体现了中国科技、经济的进步,但是我们依旧要戒骄戒躁,一步步迈向科技的最前沿。所以下一期我将讲中国特大型推土机横空出世,届时不见不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