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茜】细嗅历史蔷薇——读《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有感

文/高晓茜
细嗅历史蔷薇
——读《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有感

近日读温伯陵写的《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简直是脑洞大开,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新奇的角度,解读着不一样的历史观点,让你读懂历史的过去、现在、未来,读到历史上的烟火气、蔷薇香,的确是本好书。

比如写的宋徽宗赵佶,在我的记忆里上高中时,历史书是只简略几笔,写了“靖康之耻”,只记得宋朝两个皇帝,被金兵俘虏到五国城,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就连百度宋徽宗赵佶,大部分内容都是他缺乏担当、昏庸无能,是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贬义浓浓。

但是,温伯陵从另一个角度为读者呈现,作为皇帝的宋徽宗,他和大臣推动社会福利、人文关怀、教育理念,无一不是现代社会的先驱。

大宋新政的第一把火是福利事业。宋朝一直有福利政策为穷苦家庭提供教助,但真正将这项福利扩大到全国的则是皇帝赵佶和宰相蔡京。

1102年8月20日,大宋所有的州县都接到命令:“立刻在当地建立安济坊,为穷人看病。”为了防止基层偷懒,安济坊还专门奖励和提拔官员。如果病人死亡率低于百分之二十,那么主管的官员就能拿到50贯的年终奖,多好的福利政策。

9月10日又设立了居养院,这是向穷人提供衣、食、住的机构。只要是寡妇、鰥夫或孤儿,都能在这里领到一份口粮和救济金。

1104年,漏泽园创立,这项福利给予穷人们最终的关怀。每个去世而无地埋葬的人都会被送到这里,每个墓碑上都会写明死者的名字、年龄,还会赠送一副棺材和三尺深的墓穴。宋徽宗赵佶对穷人有一种怜悯的慈悲。

除了办福利,他还“兴教育”。为了鼓励兴办学校,朝廷规定了县学的人数:大县50人,中县40人,小县30人,招不满学生就扣俸禄。有了朝廷的财政支持和精神鼓励,无数学校在大宋拔地而起。太学尤其是重点培养对象。

几年后太学生达到21万人,每年要消耗340万贯铜钱,而太学生又被划分三个等级,只要“品学兼优”达到最高级,就能直接参加考试,并授予官职,在科举外,赵佶打通了另一条人才上升的渠道。

在“办教育”的大潮中,赵佶在京师还设立了几所专科学校,都置于国子监的管理之下,有画院、书院、医院、算院……,而他倾注心血最多的是画院。

画院的学习时间是三年,课程有宗教艺术、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建筑等课程及《论语》《孟子》等文化课。

全面的教育,造就了杰出的人才,画《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画《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画《万壑松风图》的李唐等等一大批历史上杰出的画家应运而生。

民国大师陈寅恪先生说:“中华文明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姑且不说赵佶自己的廋金体、花鸟图、园林等艺术大作,以及“雨过天青去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汝窑”,且只看他安济坊、居养院、漏泽园、办福利、兴教育等等,创我国当下福利政策之先河,中国当下的扶贫政策,扶助贫困者摆脱贫困,帮助扶贫对象开发经济和发展生产,为六十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七十岁以上的高龄补助、政府养老机构的设立等等,这些都有他的功劳,就冲这些,是不是得给他一个大大赞!

这个宋徽宗的另一个脸谱,让我感慨,但这只是这本书的一小篇文章,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从新奇的角度细嗅蔷薇之香,不得不让人佩服微信知乎历史大神温伯陵了,他的文笔风趣幽默,有些标题霸气十足,他会用“关羽,你站住,我要和你交朋友”这样的标题写关羽;用生而为人,请你善良,写隋炀帝……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一改往日历史书的呆板与无趣,带来的是通俗与有趣,值得一读。让历史照进现实,历史映射人生。历史指引我们为人处世,教会我们怎么对人,对事,对自己,也教会我们为善,为爱,看来有时间要多读些历史书,多嗅这历史蔷薇之香。

作者简介:高晓茜,渭南市作协会员、大荔县作协会员,偶有文章发表纸媒和网络平台。喜欢简单生活,想用简略小笔,书写世间美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