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在高效的问题下发生
(1224)
让学习在高效的问题下发生
今天,陪同教研室的领导,连续听了四节语文参评优质课。其中,前三位老师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让我们先后欣赏了现代文、古文、古诗三篇经典。那就是老师提前精心预设了一个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一个个问题去阅读、去赏析、去理解文章,最后在老师有策略、有价值的提问中,让学生的学习自然、高效地发生。
这种教学方法,师生互动频繁,让课堂一直沿着老师预设的思路前进,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优点:
第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走在“教”的前面,整节课的主旋律就是老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始终都处在学习解决问题答案的紧张状态之中。老师通过有目的、有选择性的提问,通过暴露、追踪、反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信息,再对难点、重点、疑点进行智慧性的点拨、引领与综合,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了展示、帮助与提高。
第二,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精心预设好的,学生只需要认真地面对文章,通过速读、细读去体会、去品味每一个问题,然后再在课文中去努力读出问题的答案。也就是说,在学生学习的背后,始终按着老师的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最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技能,让学习更高效。
没有“是不是”、“对不对”类型的问题,因此,所有问题反映出的学生素质可靠而有效;问题解决的途径模式化、套路化,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并强化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与技能,使学习效果立竿见影。另外,每节课老师预设的拓展作业问题都紧密结合生活与实际,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很大的软肋,也就是拘谨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老师预设的问题大都是学生经过阅读文本,从课文中得到的,因此,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固然可以促进思维,但这种思维是被动的、有局限的,甚至是肤浅的。学生始终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去思考,不可避免就限制了学生自己的思路,让学生真正的疑惑、真正的不会隐藏了起来,让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大打折扣。
问题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创新契机,但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提出的,而不是学生经过思考提出的,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也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这种教学方法高效的根本就是问题的高效,个人认为,如果能够穿插一些冷不防提问,或者让问题翻转,或者把课后的拓展前置到课内,也许更好些。当然,这样的课堂会让老师更难把控,对初中生来说,思维的要求太过苛刻,也许是高中生的事。
总之,这三节课充分展示了我们的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课堂艺术,在有针对性的高效问题下,让学生的学习实实在在地发生着。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