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四) 总第4期
老赵说诗词
和大家聊聊近体诗
赵连生
有位“谈诗论对”者说得好:陈规旧律总是根深蒂固,新生事物总是举步维艰,新陈代谢虽为规律,但总须有足够的时间去逐步融合。在这漫长的融合期间,可以倡今知古,今古并行,今不非古,古不限今。欲严则严,喜宽则宽,严不碍宽,宽不妨严。
个人以为:联句意思完全相同可视为合掌,“雷同”未必是合掌,只要有一两个对应的词意不同,就不算合掌。下面列出一些联句,大家可自考自判。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
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
~郎士元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李白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孟昶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传统对联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宋之问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毛泽东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毛泽东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毛泽东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
溪水泠泠杂行漏,山烟片片绕香炉。
~沈佺期
仙人六膳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
~沈佺期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五、近体诗的变格。
人们写近体诗大多遵循正格,在构思时因用韵、对仗、遣词、达意等方面的考虑,采取一些变通的方式,因与正格有所不同,被后人称之为“变格”。在近体诗创作中,变格只能偶一为之,不可作为常态。
近体诗在一千多年的传承流变中,有无聊文人的文字游戏,也有自封雅士的装腔卖弄,还有死钻牛角的偏激判论;而真正精研细论的有技艺指导价值的诗论才是诗词创作的“正能量”。
为了使当今的诗词爱好者不被“琳琅”的“旁门左道”所诱惑,而正确学用有价值的变格,现将三方面的变格情形分论如下:
第一种,从词语的组合上,有所谓的“十三种变格”:一意格、折腰格、续腰格、连珠格、分应格、各应格、错应格、单尾格、双尾格、到头结穴格、翘首青云格、下答上格、下翻上格。这纯粹是画蛇添“角”,毫无意义。
第二种,从律句的用韵(押韵位置)上,有什么葫芦格、辘轳格、进退格、飞雁入群格、飞雁出群格等,这最早是初学者练韵的写法,后来成为某些人卖弄的方式。另外,现在有人依然将南朝沈约的“八病”说视为经典,须知,一方面它是专门针对当时的五言诗(那时没有五言绝、律)而言的,已经有“吹毛求疵”之嫌,唐宋以来的有名望的诗人都不屑一顾;再一方面已经成为当今继承、弘扬的绊脚石,有害无益,不论也罢。
第三种:从联语对仗的位置上,因
1、偷春格(首、颈两联对仗)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云:“次联不拘对偶,疑非律诗,然起二句明系对举,谓之偷春格,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即律诗的首、颈两联对仗,颔、尾两联不对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对仗)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不对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仗)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不对仗)
2、蜂腰格(颈联对仗)
宋代魏庆之《诗人玉屑》云“颔联亦无对偶,然是十字叙一事,而意贯二句,及颈联方对偶分明,谓之蜂腰格,言若已断而复续也。”如杜甫的《即事》: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即非。(不对仗)
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不对仗)
秋思抛云鬓,腰支剩宝衣。(对仗)
3、藏春格(颈尾联对仗)
明代仇兆螯云:“凡诗上四散行,下四整对,乃藏春格也”。即首、颔联不对仗,颈、尾联才对仗。如杜甫的《早花》: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不对仗)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不对仗)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对仗)
直苦风尘暗,谁忧客鬓催。(对仗)
4、扇对格(隔句体)
《诗人玉屑》载:破题与颔联便作隔句对,若施之于赋则曰:“几思静话,对夜雨之禅床,未得重逢,照秋灯于影室。”,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如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五律):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不对仗)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不对仗)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对仗)
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不对仗)
缥缈巫山女,殷勤湘水曲,(对仗)
5、富对格(前三联对仗)
如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绮筵。(对仗)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对仗)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对仗)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不对仗)
6、富对格(后三联对仗)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不对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对仗)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对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