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一首充满正能量的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只要读懂了受益终身(该文内还有清·袁牧五言绝句《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读一首积极向上的诗,一定是能够产生力量,可以通过诗歌中所传递出来的精神,还有那种正确的价值观所感动。清朝诗人袁枚这首《苔》就有那种力量,整首诗言简意赅,诗人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是提醒了世人,无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多么渺小也可以活得很精彩。

苔藓本身很不起眼,生长在阴暗处,但是它和别的植物一样,到了开花的季节,也是会绽放出如米粒般大小的白色花朵,尽管人们不会注意,可是苔藓并没有为此自暴自弃,反而想和牡丹争艳,希望可以像牡丹一样被人欣赏。正是这种充满力量,以及正能量的描写,让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以至于全诗充满了哲理,告诉了世人很多的大道理。

袁枚有很多的诗都是充满了哲理,并且正能量满满,在古代的读词中,这一类的作品比比皆是,除了袁枚的《苔》之外,我个人还喜欢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同样有着深刻的哲理,也是告诉了世人很多的大道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是中唐诗著名的诗人,与当时的白居易并称为“刘白”,也被后人称为“诗豪”,其诗大多都是充满了正能量。除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之外,还有《秋词二首》也是难得的佳作;其中的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让世人见识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唐朝的诗人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而且这种气质与生俱来,这也是与那个时代有关,当时唐朝空前繁华。但是对于文人而言,却又是承受了无穷无尽的苦难,刘禹锡就是一位很不幸的诗人,尽管少年成名,19岁的时候就已经在长安城的读书人中有着极高的声望,可是后来由于参与了“永贞改革”,也称“永贞革新”,在改革变法失败之后,也是和大多数的诗人一样被贬到了外地。

刘禹锡先是被贬到湖南,后来又被贬到岭南、贵州、四川等地,在当时那些地方都是属于蛮荒之地。但是刘禹锡并没有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是化悲痛为力量,重新调整自己,积极地融入到当地,并且在诗歌中一再强调自己身上那种独特的个性,才使得其诗不仅抒情,同时还有着一种深度的哲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创作的时间是公元826年(宝历二年),此时刘禹锡已经54岁高龄,刚刚从被贬这地回到洛阳,在那里遇到同样从被贬之地江州回来的白居易,两人可谓是同病相怜。当时白居易创作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以此来勉励刘禹锡,在酒桌上读了白居易的诗之后,刘禹锡也是感动不已,于是回赠了这首诗。

刘禹锡这首诗意境高远,在首联先是交代了时代背景,还有三十年来所遭受的苦难,当年被贬到了巴山楚水的荒凉之地,在那里吃尽了苦头,受尽了折磨,并且还浪费了二十三年最好的时光。可见当时刘禹锡极为伤感,回想到过往的岁月,那也是感慨万千,所以在颔联又是呈现出一种孤独之感,每当怀念故友,我就会吟诵《思旧赋》,正是由于离开太久了,回到故乡早已物是人非,再也不是以前的样子。

正是那些苦难的经历,让刘禹锡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为此在颈联和尾联则是表现得很豁达,这与前面的四句,也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虽然受尽了折磨,吃尽了苦头,可是并没有放弃,这就好像是在大江里翻覆船只的地方,现在依旧还有成千上万的船只在行驶,人们并不会害怕,看上去已经快要枯萎的树木,等到了春天又会重新发芽。

那最后两句则是感谢白居易,也是作为结束语,正是听了白居易所写的诗,让刘禹锡非常的感动,回到了故乡,见到了曾经的好友,什么也不想说了,只想举起手中的酒杯,喝个一醉方休。刘禹锡即使是在描写个人的苦难,那也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展开来描写,更多的还是表达个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这套诗词传:《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仓央嘉措诗传》《纳兰容若词传》,全套一共有六本,代表了六位作者传奇的一生。

在《苏轼词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面对人生的困境不服输的精神,看到苏轼面对无比艰辛的生活依然不放弃的人生态度,看到苏轼豁达的人生观,淡然的人生态度;

在《辛弃疾词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辛弃疾壮志未酬的无奈,看到空有一腔热血却不被重用的辛弃疾,不免为辛弃疾所感伤;

在《李煜词传》中,我们会看到李煜身为一代帝王的无奈,看到李煜沦为阶下囚之后的悔恨,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让我们更珍惜自己当下的美好生活。

全套六本书记录了不同的六位作者的生平小故事,读他们的诗词,品味他们的人生,感受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然后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用他们的智慧解决我们现在的麻烦,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大家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读一读,感受一下古诗词对我们的熏陶,让自己增长见识,提升气质,岂不是很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