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郭杜街道羊塬坊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东接西万公路及北小张村;西临西太公路,与南北侧坡村和官坊村为邻;北与甫张村、大小仁村接壤;南连兴隆街道南雷村、东甘河村及西安电子科大新校区。按地域方位分为东村、中村和西村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680户,2460人;耕地3200亩,被西安高新区和部分企业征用。
1999年《长安县地名志》记述:“明万历年间已有此村。1968年此村出土王姓墓志铭文,载为杨林坊。据此,古代此村可能因一片杨林得名杨林坊,后杨林稀少,演变为今名。清嘉庆《长安县志》已记为杨塬坊。《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清末分为杨塬坊中村、杨塬坊西村、杨塬坊东村3村。民国时称为羊元坊,并在此设羊塬乡。1980年地名普查,恢复为羊塬坊。”
村中老人们回忆说,羊塬坊北靠细柳原,南面和东面是一个小坡,村子就建在簸箕形的凹地中。三个村曾经都有城墙、城壕和城门。东村西北有从南山直通西安古城的官马大道(俗称大义路),路旁有汤房庙以及传说中的唐代大将刘弘基、殷开山大墓等;在东、西两村之间,还有供奉刘备、关羽、张飞三结义的“三官庙”。村南有显圣庙(即伍员庙);村北有药王庙(供奉神医孙思邈)。
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春秋时,秦岭沣峪河谷中,有一对成了精的野羊,经常跑到山外糟蹋啃咬老百姓的庄稼青苗,众人怨声载道,愤怒不已。奇怪的是,惟独羊塬坊的田禾,碧绿茁壮,完好无损。于是,其他村子的百姓们便自觉起来执刀荷棒,追杀野羊。两只羊逃跑进了羊塬坊,一只被砍了头(即今村中“三官庙”前的石羊),另一只被在细柳原上避难的伍子胥(伍员)搭救(即今村民刘战财家门口的石羊)。
村南的显圣庙前,左右矗立着两通石碑,一通是清顺治八年(1651)重修显圣庙记(该庙始建何时,尚待考证)。另一通则记述了近20年来群众迁移学校,第三次修庙塑像的事迹与过程。该村籍、年近八旬的米文华先生著文叙述了儿时记忆,村南有座很大的寺庙叫“显圣庙”。山门里有座大戏楼,两侧各有配殿、鼓亭和钟亭。“殿中齐顶的‘显圣阁’内供奉着伍子胥的高大塑像,两边是横眉冷眼的四大金刚。据说全国供伍子胥像者仅此一座。另据村中老人们回忆,农历七月二十,是显圣庙的庙会,也是羊塬坊三个村的古会日。当时,西安秦腔名家余巧云、萧若兰、张红中等都前来献演,村中男女老少恪守祖先遗训,就是不点不唱有关伍家父子的戏。
三个自然村中,东村以王、刘、叶、米姓为主,王姓占60%以上。中村以王、米、刘姓为主,西村则集聚刘、孙、万、杨、苗、呼等多种姓氏。
(高符中)
羊塬坊人爱戏、演戏由来已久。据说在西安易俗社演职人员中,素有“占半家”之称,如管前场的王惠文,点汽灯的王志远,茶社的刘德润等。凡羊塬坊人前来看戏,一报村名找乡党,甚至享受不买签子(门票)的待遇。陕西兴平籍的易俗社第五期学生、秦腔名旦高符中(1911—1984)就娶妻羊塬坊米氏之女。使该村在戏剧方面,涌现了担任渭南地区人民剧团团长的刘孝坤等艺术人才。
羊塬坊小学始建于1946年,其前身为两个私塾学堂合二为一,并按照区划命名为“长安县甘河乡第二中心国民学校”。1950年更名为“长安县郭杜区第四完全小学”。1962年改名“长安县祝村人民公社羊塬坊小学”,1968年附设初中班,生源扩大至周围两乡一镇十多个村。1984年更名为“祝村乡羊塬坊小学”。
该村还走出了1962年在中印边界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王有成(1938—1962),陕西省药材公司党委书记王志强,获原国家人事部、国家广电部授予先进工作先进称号的米文华,西安市委党校专家刘怡翔,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栏目记者孙拓,西安电视台主任记者王东田,2003年9月被推荐旁听省十届六次人大常委会有关法律审议的农民代表王秋选,从事影视戏剧创作50年并有《山村新医》《智取华山》多部作品问世的农民剧作家刘潮英,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后孙涛等。
投稿、闲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