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是最健康的运动,能延寿十年?聊一聊常见的运动鄙视链

相信很多球友都读过这样一则报道,在常见的网球、羽毛球、足球、慢跑、骑自行车、体操、游泳和健身等八种运动项目中,网球是最健康、最延寿的运动,打网球以延寿9.7年位列八项运动项目之首。

追根溯源,这则报道来源于丹麦“哥本哈根城市心脏研究”(The Copenhagen City Heart Study)项目和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研究人员的研究结论。据称该研究结论发表在国际期刊《梅奥临床进展》(Mayo Clinic Proceedings)上。在这家网站上,我确确实实找到了这份研究报告。

其后,福布斯、BBC、纽约时报等媒体转载了上述研究结论。经过多次辗转,这则消息又传到了中国,在国内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影响深远。相信有不少喜欢打网球的球友都曾在朋友圈转发过这则消息。

为了弄清楚这个报告的详细内容,我从网络上查找并下载了这份报告原文,经过仔细研读后,我发现这则报告的内容和结论远不像几百字新闻说的那样简单,其背后还有很多东西易被读者忽略。

第一,延寿9.7年的参照人群是什么?这则报告原文显示,此项研究的参照人群是“久坐不动、几乎从不运动”的人群。也就是说,所谓打网球能延寿9.7年是相对于那些几乎没有任何运动健身习惯的人群而言。而我们很多人看到这则新闻的标题就想当然地理解为,打网球的人要比普通人多活9.7年,或者说打网球的人比不打网球的人要多活9.7年。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无疑是大大曲解了这则报告的核心结论。

第二,延寿9.7年是怎么算出来的?根据报告内容,9.7年是基于8557名受访对象生活习惯、健康数据的统计计算结果。这份报告声称,调查的主要方法是随访,调查人群的年龄分布是20~93岁,调查的时间跨度为25年。至于9.7年的计算,则是将受访人群按是否运动以及运动习惯进行分组,再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计算出打网球人群的寿命,减去“久坐不动、几乎从不运动”人群的寿命,最终得到了9.7年的结论。

这里面就牵扯到两个问题:其一,8557名受访者中已经去世的人,在生前表述自己有打网球的习惯是否可信?其二,对于8557名受访者(含打网球的人和“久坐不动、几乎从不运动”的人)中仍健在的人,预测其寿命是否可靠?

第三,调查样本是否具有普遍代表性?非普查性质的抽样调查,其最大的问题就是以局部或部分来推断全体,这种方法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调查的样本数量不充分,样本的选取不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那么无论其后的计算方法如何,其结论都是值得商榷的。这项研究的对象是丹麦居民,而丹麦是北欧发达国家,其气候、饮食、生活习惯与中国有非常大的差别,而这些差别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寿命。

因此,拿丹麦的调查结论来推断与丹麦迥异的中国,无疑是不太恰当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白了就是,即便这项研究结论是正确的,那也仅仅是在丹麦,而在中国则另当别论。

在这篇研究报告的后半部分,研究人员对为什么网球的延年益寿功能居八项运动之首作出了可能的解释。其核心观点如下:

第一,网球的运动模式比其他项目要好。研究人员认为,网球可以运动到全身的肌肉,打球过程是一种间歇性的剧烈运动,而这种模式是优于单一节奏、持续性的运动模式(比如,慢跑、游泳、自行车等)。

第二,网球的社交功能可以有利于调节情绪,提高社会适应性。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慢跑、游泳、自行车、健身可以独自进行,而网球作为对打类球拍运动,需要有球伴,大多数打网球的人还会加入俱乐部,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打球带来的快乐。

细细分析起来,以上两点解释带有明显的套路痕迹,显然是从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两方面,或者说是从运动的自然属性和运动的社会属性来解释的。而这样的解释显然是经不住推敲的。

从运动生理方面来说,网球能运动到所有肌肉的属性并不具有排他性或唯一性,在纳入研究的另外七项运动项目中,羽毛球、足球、游泳等很多运动都是全身运动。我们知道,人体共有639块肌肉,如果如研究人员解释的那样,网球可以运动到全部639块肌肉,那其它运动项目只能运用到500多块,甚至400多块肌肉?这显然不太科学。

另外,网球是间歇性的剧烈运动,而慢跑、游泳、自行车等就一定是单一节奏、持续性的运动吗?事实上也并非如此,比如游泳、自行车等运动项目就有急有缓,中间也有休息停顿,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单一节奏、持续性运动。

从运动的社会属性来说,现代社会很多的运动项目并不是孤立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已经让人们越来越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就拿我身边看到的情况来说,几乎任何一项运动都有一群爱好者组成的团体,他们因为钟爱同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而结识,也像网球俱乐部那样结成了各种不同的俱乐部或协会,定期开展团队活动,相互交流。就比如,即便是很少人玩的石锁,在我所在的城市就有一帮爱好者们聚在一起组成了“石锁协会”,定期交流切磋技艺。

所以,尽管说网球具有社交功能,球友们通过定期交流可以让人收获安全感、归属感和社会支持感,形成良好的社交关系。但是,网球在这方面其实并没有突出的优势,其他运动项目也都有类似的功能,这并不是网球独有的。

综合以上分析,说网球是最健康的运动,这一说法本身就不靠谱,至于能延寿9.7年的结论就更经不住推敲了。事实上,所有的运动项目,并没有谁最健康谁不够健康之分。

运动项目本身没有标签,是从事这项运动的人给自己贴上了各种标签。我们平常经常听到网球、斯诺克、高尔夫是优雅的绅士运动,一些喜欢或从事这项运动的人也就自觉高人一等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种想法的人还真不少见,明明自己素质一般,打球水平又Low动作又难看,可到了网球场上立马自我感觉良好,处处显摆自己是个有素质的、有高雅爱好的人。与不熟悉的人交流时,有人就常常自诩自己平常就喜欢打打网球、听听音乐会、看看歌剧等,以此来彰显自己高雅的爱好、与众不同的生活情趣等。

在这些人眼里,网球就成了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工具了。与其说他们真心热爱网球、享受网球,倒不如说他们更在乎网球带给自己的高雅感觉,通过打网球来提升自己的素质和社会层次,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说某一项运动高贵,则意味着另外一种运动可能低贱。这自然就牵扯到了体育运动圈子里的鄙视链问题。由高到低排序,我们最常见的鄙视链条就是:马术>高尔夫>网球>羽毛球>乒乓球。

生活中,类似上面的鄙视链几乎无处不在。70多年前,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类似地,还有上海的地段鄙视链:静安>黄浦>徐汇>长宁>浦东>虹口>杨浦>闸北>普陀>闵行>宝山>嘉定>青浦>奉贤>崇明>金山。再比如,微信朋友圈鄙视链:看戏/音乐会>晒书>秀恩爱/晒娃>美颜自拍>晒包晒吃>微商代购>谣言/鸡汤/震惊。

生活中的很多鄙视链真的既好玩又好笑,有的鄙视链听起来简直能让人“气笑了”。就我们谈到的体育运动来说,所有的体育运动代表着人类跳出舒适圈,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勇气,不管是哪种运动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不能因为各种运动的技巧不同、装备不同,就简单地将其划分为三六九等,被人为抬高或被鄙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你会发现每一项有人在坚持的运动,都有它神奇的魅力。

运动无贵贱之分,健康快乐就好! (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云卷云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