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匮》教你用乌头母子治大病

我们在学习《金匮要略》的时候会发现,一些含有附子、乌头的方剂后面常有“其知者如醉状”这类的描述。

这里的“知”是药物起效的标志吗?“

如醉状”是单纯的起效反应,还是乌头碱中毒的反应?

《金匮》方后注中的“知”是什么?

在《金匮要略》方后注,有时会看到“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等说法。比如在乌头桂枝汤、乌头赤石脂丸、麻子仁丸、栝楼瞿麦丸、桂枝茯苓丸等方后注中,都提到如果“不知”则增加每次服用的药量,以知为度。“知”应该指的是患者服药后有某种感觉、反应,或者是药物起效的一种标志。

什么样是“知”?根据方剂成分的不同而不同。栝楼瞿麦丸中“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麻子仁丸,其“知”应当是指大便畅通;对于桂枝茯苓丸,其“知”应该是血止;而其他含有乌头、附子的方剂则有“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其知者如醉状是乌头碱中毒的反应吗?

对服用乌头、附子之后“如醉状”的反应又当如何认识呢?

《神农本草经》认为乌头“其汁煎之,名射周,杀禽兽”,被列为下品,以后历代医家及本草著作称乌头“有毒”,用之不当,容易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本草纲目》中记载“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

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乌、草乌、附子中含有二萜类双酯型生物碱,即乌头碱,生品毒性较大,误服或过量服用极易导致中毒。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肌肉组织。表现为唇、舌、颜面、四肢麻木及呕吐、眩晕、心慌、心率减慢或心动过速、呼吸痉挛等,进而危及生命。这里的感觉麻木、眩晕、呕吐,和条文中描述的“如醉状”“得吐者”是类似的。但古人并没有将这些反应视为中毒,而是当做药物起效的标志,这种认识与现代研究证实的“乌头碱即是乌头、附子的毒性物质,又是其有效成分”这种观点不谋而合,也就是说其治疗量与有效量会非常接近,当出现轻微的中毒反应时,也就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因此“其人如冒状”与“其知者如醉状”是已经出现中毒的表现。需要中病即止,否则性命堪忧。《尚书·说命》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服用乌头、附子后出现的反应应当是这句话较好的例证,古人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应当是建立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的。如果能够严格控制摄入量及摄入方式,如久煎、煎时加生姜或者跟桂枝汤同煎等,服用附子应当是安全有效的。

乌头、附子止痛效用明显,现在多将乌头和附子联用,从而减少单用的药量进而减少毒副作用。但目前,对于中药的用量并没有达到像西医那般精准,不同批次或者不同炮制方法的附子或乌头所含成分并不完全相同,而且患者对于药物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大多情况下患者并不在医生的监视下服用药物,有很多因素不可控,在这种情况下明确这种接近中毒剂量的有效剂量似乎并不可能。因此现代在应用乌头、附子之类的药物时,首先是选用制品,其次要将处方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剂量范围内,是比较稳妥的办法。

读过了贾老师的讲解,关于怎么使用乌头和附子这对母子中药的疑团,小编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了呢!

但在学习《金匮要略》的过程中,小编还有很多疑问:

为什么用五行生克对“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解释会自相矛盾

张仲景通过“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构建了的一个什么样的医学体系

古人为什么说因风气而生长?而不说因寒气而生长?因火气而生长?

张仲景所说的“不越三条”跟陈无择的三因学说究竟有什么联系?

这些问题在贾老师的《金匮传习录》中统统为您揭晓!

贾春华老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金匮要略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首届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状元”。硕、博士阶段先后从师于《金匮要略》大家周夕林先生、《伤寒论》泰斗刘渡舟教授,并于博士后阶段在黄启福教授、王永炎院士、鲁兆麟教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在《金匮传习录》的讲学过程中,贾老师将带您走进:

详尽而透彻的条文解读

详略得当的条文阐释,逐字逐句的超精细解析,与你共同回味《金匮》原貌。

生动而严谨的理论分析

别开生面的理论梳理和总结,正本清源,合理推断,带你走入 仲景的思想世界。

深入而浅出的方证诠释

层层剥离、纵横相关的病证研究,简洁透彻的方药释义,和你一起紧密联系临床,拓展思路。

新颖而独到的认知模式

独具新意的认知模式,另辟蹊径的临床思路与科研方向,让你重新认识和学习经典。

(0)

相关推荐

  • 【名医医话】吴生元: 附子运用既继承又创新

    附子在我国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附子的记载,指出:"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q ...

  • 经方扶阳 | 少阴病与扶阳法

    表实证(太阳),表虚证(少阴),里实证(阳明),里虚证(太阴),半表半里证(少阳,厥阴) 少阴病 少阴病与太阳病的病位同属表部,太阳病主要是机体循环功能失调,包括体表微循环及上皮附属腺体的功能失调,内 ...

  • JT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90

    这篇个人觉得比较难,但是有很多好用的方法,比如鸡屎白治疗风湿性疾病,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条文 金匮要略条文17.24 夫六府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六腑 ...

  • 《金匮悬解》内伤吐血——脉法与病理解

    吐衄下血瘀血十四章 1 吐衄下血者,是木郁之令冲,血离经而外溢也,内伤之血从吐衄下泻而外亡也.血离经而不能外溢者,则内蓄积而瘀血也.血离经而外溢者,从木冲而来.或为虚劳,或痰阻经络. 吐衄下血一 寸口 ...

  • 《金匮悬解》——竹叶汤,竹皮大丸,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产后九 中风发热十九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皆是胃逆之证.此阳虚土败,水泛胃逆,肺气壅满,阳郁头面,而不降也.竹叶汤,竹叶,桔梗凉肺而下气, ...

  • 《金匮》防己黄芪汤可减肥、治狐臭

    天医堂推荐搜索 减肥 狐臭 金匮要略 导读:本文作者继承岳美中老的经验,用防己黄芪汤减肥,方剂保持原方,举例具体,有说服力.此方还可以治狐臭是小编的意外发现,从湿热论治,大家一并参考. <金匮& ...

  • 《金匮》泻心汤,诚为治吐血、衄血良方,惟...

    <金匮>泻心汤,诚为治吐血.衄血良方,惟脉象有实热者宜之.若脉象微似有热者,愚恒用大黄三钱,煎汤送服赤石脂细末四五钱.若脉象分毫无热,且心中不觉热者,愚恒用大黄细末.肉桂细末各六七分,用开 ...

  • 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二十二20210115

    ​卷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二十二原文 20210115 (论一首 脉证五十四条 方十六首)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 ...

  • 金匮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二十20210114

    (证三条 方八首) ♥57集20分♥♥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利中).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阴脉,尺 ...

  • 胡希恕老先生讲金匮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这章主要讲的是痰饮咳嗽病,咳嗽原由很多了,主要讲的痰饮.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痰饮之病,痰饮是个概括的说法,那么细分可以分四类,这 ...

  • 金匮诵读11丨寸脉沉大而滑

    赵以德注解 (十一)沉,阴象也:滑,阳象也.阴主血,阳主气.邪在于血,则血实:邪在于气,则气实.故血实者脉沉,气实者脉滑,邪盛者脉大.五脏治内,属阴,主藏精宅神,今血气并其邪而入,堵塞于脏,身之精气不 ...

  • 金匮诵读23丨湿家之为病

    赵以德注解 (十四)此证出<伤寒论>.注云:雾伤皮腠,湿流关节.疼痛而烦者,湿气内流也.湿同水也.脉沉而细者,水性趋下也.痹,痛也.因其关节烦疼而名湿痹,非脚气之痹也.<内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