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二妻福芝芳:熬死王明华,挤走孟小冬,她的成功值得你学习
1930年,梅兰芳伯母过世,孟小冬闻讯后,剪了短发、披麻戴孝,一个人来到梅府悼念。可她刚入宅门,便被三四个仆人拦下:孟大小姐,请回。
身在大厅的梅兰芳看到了这一幕,他转头望向身怀六甲,在灵堂前正襟危坐、迎来送往的第二任妻子,低声道:“不看僧面看佛面,小冬已经来了,我看就让她磕个头算了。”
(福芝芳)
福芳芝一听,刷地一下起身,厉声道:她要是敢进这个门,我就拿三个孩子的命跟她拼了!
梅兰芳面露难色,不置一词。孟小冬颜面尽失,在众目睽睽下,崩溃离开。
结婚三年,同是明媒正娶,孟小冬却连梅家的大门都没能踏进。
这一切,皆因为福芝芳。
01
识大体,知进退,稳坐正室
福芝芳何许人也,有何手段,竟让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都对她言听计从,连孟小冬都只能忍气吞声?
用“梅党”要人冯六爷的话概括,起初不过是:长得不错,唱得不错,能生。
但,就“能生”这一点,在当时“梅党”看来,尤为重要。这得从梅兰芳的原配妻子王明华说起。
(王明华)
王明华出生京剧世家,美貌、贤惠,更为梅兰芳生有一儿一女。为了更好地支持丈夫的事业,王明华不顾劝阻,竟然做了绝育。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谁料在梅兰芳事业有成,一家人幸福美满之时,一双儿女却因荨麻疹夭折。
王明华悲痛欲绝,梅兰芳也深陷痛苦不能自拔,更为要命的是梅兰芳是一脉单传,肩负着两房传宗接代的重任。
虽然王明华和梅兰芳感情破好,但迫于“梅党”的压力,王明华只得张罗为梅兰芳再娶。
最终,他们相中了素有“天桥梅兰芳”之称的旦角——福芝芳。
(福芝芳和梅兰芳)
至于为什么是她,有人在回忆时透露,其实当时冯六爷有私心:
福芝芳年方二八,家境贫寒,没读过书,家中只有母亲,没有任何社会背景,不用担心以后梅兰芳只听老婆的话,撼动“梅党”在其心中的地位。
也就是说,这个女人看起来“省事儿”。
嫁入梅家后,福芝芳确实应梅家要求,放弃了自己的舞台事业,但她的为人却不那么好拿捏,也可以说是非常有主见。
(福芝芳和梅兰芳)
她到梅家的第一件事情是学习。
福芝芳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便主动要求丈夫为他聘请家庭教师。
之后的日子,她每天上午练字、背古文、读白话、看杂志,一学四年,从不间断。
日积月累,从大字不识,到能自己看小说,后来甚至可以帮丈夫编排新戏,和丈夫一起鉴赏字画。这样聪慧伶俐、勤奋上进的妻子,谁会不喜欢?
除了学习,她还操持家务,辅佐丈夫的事业。
(梅兰芳剧照)
福芝芳不但能处理化妆、服装设计这样的后台杂务,还特别善于调解班底演员之间的矛盾,梅家班之间的各种冲突,都由她出面调和化解。
所以,不但梅兰芳觉得又添了贤内助,连梅家班的人也十分喜爱她。
当然,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处理和王明华的关系,但就连这一点,福芝芳也堪称满分!
(王明华)
要知道梅兰芳并非与王明华感情破裂才娶的福芝芳,夫妻二人一直是相互扶持,恩爱有加。就连新婚之夜,梅兰芳也是先去王明华房间陪她说了会儿话,告知她:我去了,你歇着吧。而后,才到的福芝芳房间。
福芝芳对这一切看得清楚,却并不嫉恨。
在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她就嘱咐奶妈把孩子送到王明华房间去,算是她的儿子。
王明华也被福芝芳的“懂事”感动了,亲手给孩子织了虎头帽,待到满月,又送还给了福芝芳,并嘱咐说,自己身体不好,希望妹妹多料理家事,也呵护好梅家的这根独苗。从此就退出了对梅家的把持。
(梅兰芳和福芝芳)
王明华是善良、贤惠、顾大局的,福芝芳也回敬她以尊重、真诚和妥帖,直到王明华去世都是如此,而王明华去世后,她真的成了梅府唯一的女主人。
如果说,当初福芝芳不要聘礼要名分,是她立足梅家的第一步,那能同时赢得梅兰芳、王明华和“梅党”的心,才是她坐稳正室位置的关键。
识大体,知进退,福芝芳用她的妥帖周到、勤奋能干,获得了尊重。
02
该放放,该狠狠,智退小三
这样和睦顺遂的日子一过就是五年,直到孟小冬出现。
一个是妖娆多姿的旦角之王,一个是刚正不阿的须生之皇,观众们喜欢看梅、孟的戏,并把这种喜欢带进现实,称两人是天作之合,伶界佳话。
在周围人的推波助澜下,两个互相喜欢、欣赏的角儿走到一起。1926年,梅兰芳在东城缀玉轩迎娶了孟小冬。
(孟小冬)
这在男人三妻四妾的民国本是常事。大家以为福芝芳会像王明华对待她那样,大大方方接受孟小冬。
结果却出人意料,一向和善的福芝芳在这件事情上十分决绝。
1930年,梅兰芳计划访美演出,福芝芳正在孕期,准备带孟小冬同行。这对孟小冬来说,是一次证明自己身份的好机会。
可福芝芳深知,若是让孟小冬以“梅夫人”身份亮相,以后再提到'梅夫人',恐怕就没有她什么事儿了。
于是豁出去了,对梅兰芳说:你要是觉得我怀孕不方便,我马上找医生堕胎。
梅兰芳知道福芝芳说得出做得到,十分为难,最后干脆谁也没带。
(孟小冬)
另一次击败孟的斗争便是文章开头的那一回。
梅兰芳兼祧两房,同时继承大伯家的宗祧,伯母就相当于自己的母亲。葬礼上,孟小冬有心披麻戴孝,却被福芝芳命人拦在门外。还讽刺她非梅家夫人,而是“孟小姐”,没资格到跟前叩拜。
这一次,梅兰芳依然没能为孟小冬解围,让孟小冬失望至极。
很多人都觉得梅兰芳看重子嗣,福芝芳这是恃子而骄,其实事情远没有想得那么简单。
福芝芳的聪明在于她总是能拿捏心思,直击痛点。
(孟小冬)
梅孟初识,孟才18岁,福芝芳已是多个孩子的妈妈。她知道面对才貌双全的孟小冬,梅兰芳肯定是心动的,所以即便伤心,她也并没有撒泼耍赖,强加干涉。
只要不进梅家的门,一切都先放着。日子久了,梅孟之间难免摩擦。
孟小冬抽大烟,梅兰芳很是反对;梅家希望家眷不要抛头露面,孟小冬时常背着梅出去唱戏;梅去美国前给孟小冬和福芝芳各留了一万块钱,回来时,福芝芳打点好一家老小还有结余,孟小冬却只有亏空。
(梅兰芳和福芝芳)
时机成熟,福芝芳开始对梅兰芳吹起了枕边风,虽然是在诋毁孟小冬,听起来却句句在理,仿佛处处为梅家、为梅兰芳的事业着想。
所以,即便她几次三番、霸气凌人地对待孟小冬,却没有招致丈夫和身边人半点厌烦。大家反而觉得,她是真的为梅兰芳好。
福芝芳还明白,梅兰芳处处被人围绕,对于感情问题,很多时候难以决断。“挺孟派”“挺福派”相持不下,他也为难,于是她便主动出击,为自己在“梅党”中游说。
1926年,发生了一桩让梅党心有余悸的血案。孟小冬的一位狂热粉丝持枪闯入缀玉轩,误杀了梅兰芳好友张汉举,这让梅兰芳感受到生命威胁。
福芝芳便紧抓这个案件的影响,对“梅党”要人冯六爷旁敲侧击:大爷的命要紧。这让“挺孟派”开始动摇,纷纷倒向“挺福派”,也由此做出“舍孟留福”的决断。
(孟小冬)
1933年,心力交瘁的孟小冬做了最后的决定,她在天津《大公报》连载三天启事,与梅兰芳决裂,至此退出了“孟福之争”。
面对第三者,福芝芳该放的时候放,该狠的时候狠,分析利害得失,关键时刻,紧守梅家大门,没让第三者得到半点名分。可谓打出了妇女婚姻保卫战中,漂亮的一仗。
福芝芳也用行动向我们证明:婚姻之路,相伴容易,长久却难,挽得住,那才是真本事!
03
有气节,真性情,协夫抗日
如果说,福芝芳是靠一时的聪明、手段挽住了梅兰芳的心,那要做到一世相伴、至死不渝,靠的可就得是持续合拍的真性情。
(梅兰芳)
1919年,为了传播中国古典艺术,梅兰芳曾有过一次访日演出,在日本当时创造了一票难求的奇景,也因此拥有了大批戏迷。
抗日爆发,伪国民政府想利用梅兰芳的影响力营造'亲善友好’的假象,再次“请”他赴日演出,梅兰芳坚决不从。
面对日伪威逼利诱,福芝芳不卑不亢、掷地有声地放下狠话:梅先生一生宁折不弯,强项低头,绝对做不到!
梅兰芳知道,福芝芳是真正懂他!她的支持,给了他抗争到底的力量。
(梅兰芳福芝芳和孩子们)
1941年,日军包围香港,梅兰芳被困私人寓所,与外界断了联系。一时间关于梅兰芳变节的谣言甚嚣尘上,福芝芳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但面对外界质疑,她又十分坚强:知夫莫若妻,没有谁比我更懂梅兰芳。诸位别相信这些鬼话,梅先生会尽快安全回来!
梅兰芳平安归来,因为留着两撇小胡子,孩子们有些不适应,福芝芳打趣到:“爸爸的胡子,亿万观众可都喜欢得很,要剃,非要到抗战胜利后,他自己剃!”
作为一个女子,在最艰难的时候,福芝芳用她的坚强乐观,撑起了梅家!
(梅兰芳和福芝芳)
而除了有气魄,有格局,在关键时刻,她也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抗日期间,梅兰芳罢演8年,梅家的生活一度十分艰难。那时,只要他们同意演出一场,就可以获得十根金条,解决眼前的困局。
但福芝芳却始终支持丈夫梅兰芳站在民族大义一边,即便清贫如洗,也丝毫不为所动。
(福芝芳和梅兰芳一家)
最困难的时候,她从“闲来学画谋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中受到启发,对梅兰芳说:路不绝人,你师兄弟都能靠种地养活自己,你不也可以卖画度日?
一语点醒梦中人,一筹莫展的梅兰芳马上恢复斗志。粉丝们看不了梅兰芳的戏,欣赏其画作也是好的,所以画作经常被订购一空。
有一次,梅兰芳的画被日伪盯上,每张画作下都被订上小纸条—— “汪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周佛海院长订购”“东京展览订购”……
梅兰芳气急败坏,却毫无办法。这时,福芝芳操起裁刀啪啪啪一通乱划,把画作悉数破坏,让梅兰芳大呼:痛快!
梅兰芳爱上的,正是福芝芳骨子里的侠气。
(福芝芳)
梅兰芳曾在危难的时候写下:“半生氍毹唱皮黄,更思归曲翻新腔。无奈日毒梅花荡,蓄须明志别芝芳。”
福芝芳既担心又坚决地回道:“水淌大江几多愁,尝胆卧薪不低首。思幽幽矣慢悠悠,明月总是随君走。”
曾经大字不识的福芝芳,不但能回应丈夫的诗句,还真正走进了丈夫的内心!
如果说,两人一开始的结合只是各取所需,相伴半生之后,却是真的难以分开。
(福芝芳和梅兰芳)
晚年,梅兰芳在万花山脚下为自己准备了一块墓地,福芝芳打趣道:你百年后,那可是要被请进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梅兰芳却答到:我去了,你怎么办?
相伴已成习惯,就再也不想要分离。
福芝芳临终留下遗言:“梅先生事业如山,我本人只能算作一棵无名小草。”
梅兰芳却不只在一个场合说道:“没有福芝芳,哪有梅兰芳?”
最好的爱情,是携手一生,还能相互赞叹!
福芝芳生于平凡,却过出了平凡人都羡慕的一生。她的人生智慧,更值得我们普通人借鉴。
作者:木木
责编: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