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创]•向荣鑫:半城哀鸿遍地血(中学生励志散文)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我们跟随《长津湖》来到了丹东,与朝鲜相隔一条江。
七十二年前,第九兵团宋时轮部,曾从这里走过,有人回来了,有人将英魂留在江那边。我想丹东之所以厚重,是因为它被数十万渴望归家的英魂们,长久地深情地凝视着。视线不仅来自长津湖、上甘岭阵地,更来自整个三八线以北的朝鲜地区。雷公渴望回到沂蒙,“雷公”们渴望回归华夏……
时间回到72年前,开赴朝鲜战场前,伍千里对雷公说:“您教教他,教他怎么活下去。”伍万里学会了,他从朝鲜回来了,雷公却倒下了,他是老兵,不可能不知道当他抱起信号弹的那一刻起,前方等待他的会是什么。也许这就是战场上“军人的荣誉”,几百人的性命由不得他顾虑。他开着军车,身后跟着一道彩虹,从黑暗与冰雪中冲出来,他为了什么呢?他们又为了什么?也许如平河所说:“如果我们不打,那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是为了我们吧。为了给我们都建上四进院的房子,能安下四窝燕子……方志敏早就先于他们在《可爱的中国》里写到:“那时的中国,到处都是繁荣昌盛的景象,花园嬉戏随处可见……”
即使面对如此逼真的电影场景,我也想象不出来,72年前,他们在那趟列车上想了些什么。梅生说:“紧张,跟当新兵一样。”新兵紧张的是未曾见过的战场,而老兵却有对性命的忧虑,炮火无情的战场上,死亡和明天,究竟哪一个会先到来?但他们去了,零下近40度的低温,肆虐的狂风,哪里是土黄的单衣能挡住的?他们都是肉做的,可一天一个硬土豆,又怎么可能熬得住?《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里,记下了这一幕又一幕。在冰雕连的那一集里,有老兵的陈述:“在雪里冻了一夜后,发起总攻时,你去喊旁边的战友,能动的就拉起来,动不了的,就永远留在了阵地上。”纵恐惧,纵身体僵硬,可还得站起来;纵疲惫,纵长途跋涉,也得立刻动身;纵不愿,纵百废待兴,也必须打出这一拳。
毛泽东说:“这场战役可以保证我们100年的和平发展。”再过28年,百年期限便到。那时我们已到中年,雷公牺牲时的年纪,如果真的发生战争,我们是否也有勇气抱起那颗信号弹。最会在战场上生存的雷公却倒在了战场上,机敏的伍百里也倒在了战场上,年轻的杨根思、张小军……无数个他们留在了战场。
不知道梅生的女儿学好算术没,应该学会了吧?伍家四进院的房子,也该建起来了吧?沂蒙山上溃散的人民,也该返家了吧?
所以啊,丹东是英雄的城市,不大的城市是忠魂的埋骨地,也是英魂归家时,最先踏上的地方。若我们也在鸭绿江畔吹响骨笛,那从江里,从江外,从江内走出来的白骨,也会为我们耗尽这一副骨架吧。在那部小说里,女主角在“骨头”站起来时说:“别怕,他们生前都是为了我们,难道死后还会来伤害我们?”
所以说呀,青山处处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们来自无限,又归于无限,为了我们,为了国家。
金达莱花开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