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vs皇后:一个人如何把弱者思维转化成强者思维?

前面我已经对比甄嬛和皇后写过强者思维和弱者思维的区别,概括起来就是:强者善于合作,弱者习惯撕逼。

今天想以皇后和甄嬛对待叶澜依截然不同的态度,分析一下造成强者和弱者思维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件事:认知是具有多面性的。

叶澜依进宫后,皇后对叶澜依的认知是:“像现在的情势,只怕还会有的晋封啊。”

这是皇后基于对皇帝宠爱嫔妃的一贯习性和作风的了解做出的判断,但深层的原因是皇后容不得别的嫔妃得宠生育。所以她这话的潜台词是:她这晋升势头强盛,就要威胁到我的地位了。

齐妃的认知是:“祖制宫女晋封,也得从官女子做起呀。”

齐妃搬出祖制是试图找出叶澜依身份的不合理之处,不承认叶澜依地位的合法性,而深层的原因是齐妃瞧不上叶澜依卑微的出身,说白了就是这种人跟我在一个局里混,她也配?

眉庄对叶澜依的认知是:“不必对她太好。”

哈哈哈,我们眉庄完全是根据自己的行动做出的结论,上一篇写过了,她在叶澜依被害之后前去送慰问,结果热脸贴了冷屁股,叶澜依没给她好脸。

浣碧见了一面叶澜依之后的认知是:“奴婢就是看不惯她桀骜不驯的样子,把自己当什么人哪!”

这是典型的嫉妒,深层原因就是浣碧自认为自己的出身比叶澜依好得多,但是叶澜依作为皇帝的宠妃任性来去,而她还得规规矩矩地当下人。

而甄嬛见过叶澜依一面后的认知是:“当真是与众不同。”

“当真与众不同”这是一个开放句,既可以说叶澜依不合群的与众不同,也可以说叶澜依备受皇帝宠爱的与众不同。既有贬义也有褒义,只看听到的人如何理解。

深层原因是她刚回宫,处在一个观察状态,想要伺机拉拢更多的力量壮大自己的团队。只要不是敌人,那就有极大的可能成为盟友,即便发展不成盟友,也不要成为敌人。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些认知的多面性呢?

是由「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的方式」导致的。

强者看待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方式有两大特点:

第一,强者不看表象,而是看原因和逻辑;第二,强者考虑问题不着眼于自身,而是着眼于全局。

因为强者不看表象,看重原因和逻辑,就不会像浣碧那样被嫉妒情绪支配,而是像甄嬛这样观察分析叶澜依的品性和特点,比如分析出她“与众不同”。

进而了解她的思维方式和需求,比如了解到她“喜欢合欢花呢”,并殷切地满足她的需求,建议“叫下人铺开布在那树底下,等雨停了去了水,就可以把花瓣送到你那儿了,这样你也不用自己淋雨。”

相比眉庄送安慰被冷言拒绝,甄嬛得到了叶澜依的感谢。

因为强者考虑问题不着眼于自身,而是着眼于全局,就不会像齐妃那样轻视任何人,而是像甄嬛这样客观理性地认清叶澜依身上的附加价值,对叶澜依示好,就是变相地讨好皇帝,因为“论起来总是皇上喜欢的人,有些场面不得不过”

皇后呢?完全相反,典型的弱者,是齐妃和浣碧的集大成者。

弱者看待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方式有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充满抗拒和敌意,说白了就是那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危机感。

因为总是充满抗拒和敌意,所以皇后得出的结论总是非常感性的,比如她坚信皇帝如此宠爱叶澜依,是被鬼迷心窍了。

也就是说在皇后眼里,这事就是一条死路了,没辙了。她能做的就是赶紧毁掉叶澜依身上对她存在威胁的特质,比如生育能力。只要没有了生育能力,叶澜依就对她毫无危害了。

因此,她看不到叶澜依能为她所用的可能,更看不到一旦叶澜依被敌人争取过去对她来说将是怎样一种危险的局面。

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的误区,总以为自己和他人处在一种零和博弈的状态里。片面地认为如果别人得到的好处多了,自己得到的好处就少了,因此总是对身边的人抱着一种对抗性和戒备心。

就拿职场中最普遍的现象来说,一个人升职加薪了,就会有人像齐妃一样认为“肯定是潜规则上位吧?就他的工作能力哪点比我强”,宁愿用诋毁的方式也不愿正视人家的工作能力;

也会有人像浣碧一样认为“不就是当了个小领导吗?有什么好得瑟的”,嫉妒心强的人看什么都带着有色眼镜,是没法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的;

也会有人像皇后一样想方设法地从背后搞人家,就是见不得别人混得好。

这样的人都带着职场戾气,是很难和别人建立良好社交关系、创造更多的机遇的。只有那些能认可别人的优秀并懂得同别人愉快地建立合作的人才有机会走得更高更远。

综上所述,一个人培养自己强者思维最深层的就是从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这一点上开始训练。

放下那种非黑即白的对立感,放下那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危机感,去收集信息客观全面地分析事情和人,用发展的眼光做决策,该合作的时候合作,要竞争的时候当仁不让,而不是片面地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一刀切地应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