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古诗中的那一抹秋阳斜照,让人怦然心动
纳兰性德说:“终古闲情归落照。”
自古以来,闲情逸致只能寄托在落日的余晖上。
是啊,晚照永远都在,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去感知,
王勃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当落霞遇上了孤鹜,秋水遇上了长天,那一刻竟凝成了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诗意。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雨后的新竹,格外惹人怜爱,晚山斜阳的那一刻,最让人怦然心动。

残阳中的博大胸襟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是一个爱生活之人,他巧妙地选取了红日西沉和新月东升这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从而创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之美。
红日西沉,天边的晚霞映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九月初三的夜晚,站立江边,脚下的草叶上挂着珍珠似的露珠,初升的弯月悬于天幕。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星星点点,这秀丽的景色真是可爱极了。
一首小诗中,不但把天地日月江河的瞬间变化纳入其中,还把有囊括宇宙的博大胸襟融入其中,这种能力,是非大家不能完成这样的。

落日中的超逸淡泊
归嵩山作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嵩山很早就是历史文化名山,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佛道文化著称于世。
王维都曾一度隐居于此,以退为进。
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正是年富力强的 三十来岁,但是已经历了个人生活和职场的几番起伏,来嵩山隐居不久,王维再度出仕。
清澈的流水环绕一片沼泽地,沿着巍峨嵩山山麓,架着辘辘归去的车马,悠闲从容地驶向山间丛林。
流水仿佛有情,伴我东去;倦鸟归巢,同我还家。城已荒,渡口依旧,落日的余晖洒满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脚下安家落户,紧闭人世变换,不可逆转,而自然永恒,年年如此。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历来被称颂为壮景佳句。
荒城、渡口,落日、秋山,四种景物,简单的十个字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境界开阔的薄暮秋景图,朴实自然,意境高远,衬托出诗人凄清淡泊的心境。
一首《归嵩山作》让我们读出了诗人无可无不可的超逸与自信。
有人说:“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写出了多么伟大的诗歌,而在于他的伟大的诗歌后面的高尚人格。”

日暮中的忧郁闲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一天的漂泊之后,诗人的船停在那个寒烟迷茫的小洲边。
太阳落山,一天的时光接近尾声,客子心中的愁却刚刚涌起。
平野特别空阔 ,天好像静静地低垂下来,几乎压在树上。
江风明月清澈,仿佛拉近了月亮与人的距离。
这首《宿建德江》中,前两句写的旅愁与后两句写的山水的情趣杂在一起,忧郁而又闲适。
而这些情绪,又都融在诗人塑造出来的秋日暮江晚眺的图景里,极其隽永有味、风韵天成、具有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俗话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中国人是眷恋土地的,土地中有他们的庄稼、房屋、子孙,有一切幸福的安宁。
太阳出来时,人们去劳作,夕阳落山时,辛苦一天的人虽一身疲惫,虽还有事没有完成,但毕竟也带着明天的希望准备回家,可以期待安宁的晚餐和幸福的家庭聚会。
可是,这对于在路上的游子来说,日暮时分,对归途的向往,却是一代一又代人不变的心声……

夕阳下的萧索况味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宋】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在此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词人“秋士易感”特别强。
在一个四天低垂、秋风萧瑟、夕阳西下、乱蝉凄切的景里,沉浮于宦海之中的词人,孤独、悔恨、怅惘,这样的一种情景交融,令人不由感同身受。
骑着马在长安古道上缓缓前行,柳树上,秋蝉鸣的叫。
飞鸟之处是太阳的沉落的地方,秋风不停地吹荡着郊野,放眼向远看,只见天幕低垂,笼罩着四面八方。
往事如烟,到哪里去寻觅自己的期望、理想?
过去的欢乐和兴趣已经变得陌生,一起同饮共醉的朋友已经老了,有的已不在人世,景况跟年青时代大不一样。
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当时只道是寻常”。平淡的七个字,人生中的多少欢愉,在经历的那一刻没有珍惜。
但当一切过去,,在残阳的晚照中一点点缅怀时,才知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一切,如今已消失,化为感伤。

龚自珍说:“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斜照,日暮情思,面对时间的流逝,生命感慨油然而生:让时光走得再慢一点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