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49条
147、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见《伤寒论》.第249条)。
作者:蒋远东
三阳病都有吐,太阳中风叫干呕;太阳伤寒叫呕逆;少阳病的吐叫心烦、喜呕;阳明病则是颇欲吐。《太阳病上篇》第166条讲: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由此可见,吐是气上冲咽喉不得息,吐的原因是胸中有寒,治疗的办法当吐之,宜瓜蒂散;吐后腹胀满是服瓜蒂散的后遗症矣。本【注】讲,伤寒吐后,胸不胀满是表邪已尽,这个表邪已尽即是太阳伤寒的寒邪已尽。腹中是胃,腹胀满是呕吐的时候,涌入胃中的壅热未退,宜调胃承气汤下其壅热,胃和则愈。
因为,调胃承气汤能调和胃气,程知在本【集注】中讲:热在上焦则吐,吐后腹胀满则邪不在胸,其(此)为里实可知;然胀满而不硬痛,自不宜急下之法,但与调胃承气汤和其胃热可矣。本【注】讲:以无硬痛,故不用大小承气汤也。
本【方解】讲:调胃承气汤有调和承顺胃气之义,非若大小承气汤专攻下也。《内经》讲: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火淫于内,治以苦寒。君大黄之苦寒,臣芒硝之咸寒并举,攻热泻火之力以备矣,恐其速下,佐以甘草以缓之,又恐其过下,而少少与之。意在不俊不猛而和也。
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去皮、酒浸)4两、甘草(炙)2两、芒硝半升。上3味,以水3升,煮取1升,去渣,内芒硝,更煮两沸,少少温服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