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系列科普(二)
欢迎大家走进医学微视——肌少症科普讲座。继上次康琳教授为我们讲解了肌少症的概念、病因,我们对于肌少症有了初步的了解。今日再次邀请康教授为我讲解如何进行肌少症的诊断以及治疗~
有没有一些办法,老年人能够自我判断是不是得了肌少症呢?
我们可以教一些老年朋友完成自评问卷SARCF,通过自己在家中的表现,就可以判断自己的肌肉力量有没有问题。比如几个简单的问题:①力量—提5kg的重物,觉得费不费力?不同的程度等级对应不同的分数。这是一个反应我们上肢力量的测评。②辅助行走——比如在房间中正常的行走,没有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是否有困难?③起立——从椅子上站起来,不借助上肢的力量,能不能自己站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考验下肢力量的方法。④爬楼梯——比如爬一层楼或十级台阶,会不会有困难?⑤跌倒——没有任何外力撞击的情况下,不明原因的摔倒,这已经是肌少症的不良后果了。如果已经跌倒,我们需要更加怀疑有没有肌少症的问题了。
我们通过站立、行走、提重物等来判断是否得了肌少症,那这个分值在怎样的范围内是正常的呢?
如果我们把这几个问题都回答完了,得分在4分以下,那说明我们的状态基本上是正常的。如果自评得分大于等于4分了,我们建议老年朋友去医院寻找专业医生的帮助。
那临床医生是如何诊断肌少症的呢?
我们现在有很规范的诊断流程,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可能在今年10月份发布新的共识,对流程细节更加完善。目前我们根据欧洲诊断流程——第一,患者自评,老年人在家中完成SARCF量表。第二,老年人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评估①握力,这反映了上肢力量。如果男性不足26kg,女性不足18kg,这时我们判断上肢力量下降。②步速,这是一个很全面的衡量肌肉功能的指标。老年人以正常速度走6米的距离,记录时间,计算步速。如果步速<1m/s,这就存在了步速下降。③肌肉含量,通过CT、MRI、X线仪器检测或者通过最简单无创的体脂分析仪评估肌肉含量、脂肪含量情况。如果确实肌肉含量减少了,我们就诊断肌肉减少症。在完成诊断之后,我们会进行严重程度的分级,比如测评5次起坐时间、平衡功能,并结合步速,做出SPPB 评分,根据分值分为轻中重度。这样我们在后期干预中可以进行有效随诊。
刚才您说检测肌肉含量的仪器那么多,我们会首选哪一个呢?
其实我们诊断肌肉含量的金标准是CT、MRI。它们通过直接描记肌肉曲线,最精确的评价肌肉含量。但是CT有一定的辐射性,MRI检查时间比较长,费用也比较昂贵。因此在临床中没有首选,而是常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计算肌肉含量。但这毕竟是放射科的检测方法,不太适合社区或者养老院,因此普遍适用的是体脂成分分析仪,采用生物电阻抗的方法,默认人体是一个电阻,当微电流通过人体时,脂肪、肌肉、水分对电流的通过是不一样的,因此可以分析出含量。这个方法就比较简便、可重复性测量。
学习了肌少症的诊断,我们该怎么治疗呢?
首先我们应该从病因角度上去治疗,如果这个老年人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比如慢性心肺疾病、肿瘤。我们首先要治疗这些原发性疾病。对于单纯由于年龄的增加、营养摄入不足或锻炼减少引起的肌少症,我们也要进行针对性治疗,包括三大部分——营养、锻炼、药物。
那我们常见的药物治疗有哪些呢?
药物治疗在三个部分中,是放在后位的。比如生长激素、雄激素,理论上可以促进肌肉的合成、增加肌肉含量。但药物是在人体正常激素分泌节律外额外摄入的。一般是老年人存在非常严重的肌少症、临床上已经依靠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者因为一些疾病需要手术治疗,肌少症会严重影响手术预后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短期应用药物去治疗。对于社区老年人来说,营养和运动锻炼就可以很好地帮助维持肌肉功能。
我们知道对于一些健美的人来说,他们要想长肌肉都是增加蛋白质摄入。那对于肌少症人群,通过吃蛋白质是不是可以增加肌肉呢?
回答是肯定的,像你所说的,像健美人士一样,他们通过摄入大量蛋白质来帮助肌肉塑性。我们当然没有期望老年人变成健美人士一样,但是确实可以通过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可以一定程度逆转肌肉的丢失。再举一个熟悉的例子,中国有位明星老人,叫王德顺,79岁依然活跃在T台上,可以看到他的肌肉含量非常饱满。因此不是说年龄大了,就一定会变得骨瘦如柴。通过锻炼、科学饮食,也可以获得饱满的肌肉。
如果我吃得多,是不是就可以肌肉恢复很快呢?
这就要看你吃什么了,如果都是碳水化合物的话,可能吸收到体内转化为糖分,作为燃料能量。但是对于肌肉合成,一定是蛋白质的摄入。所以,并不是吃越多越好。
非常感谢康琳教授对于肌少症的诊断和治疗做出了详细的讲解。让老年人在家也可以做出简单的判断,可以尽早就医。
我们更加期待康教授为我们解说如何从营养、运动锻炼两方面来进行肌少症的治疗!
详细内容亦可点击以下视频哦!
老年人如何自我判断是否得了肌少症?
临床医生是如何检查诊断肌少症的?
肌少症该如何治疗?
精彩链接:
肌少症系列科普(一)——协和教授带您一见分晓!
本期编辑: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