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怎么成了高敏菜?
问起近年来哪种蔬菜的农药残留问题较多,也许会有人说:“鸡毛菜。”其实不然,答案是:“韭菜。”鸡毛菜的农药残留问题有区域性,同时较多发生在夏季,而韭菜是我国常见的蔬菜,一年四季均有供应。
近几年,韭菜成为各地农药残留问题的“重灾户”,特别是一种叫“腐霉利”的农药在各地韭菜监管抽检中频频曝光。韭菜成为消费者普遍关注的 “高敏菜”,意为对其危害高度敏感的菜,同时也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2019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部有关单位联合开展了韭菜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通过对全国7省124个韭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出售的462份韭菜样品进行取样抽检,腐霉利总体检出率高达40.2%,超标率为18.0%。
为什么腐霉利会被大规模滥用呢?我们从韭菜种植的源头来看看。现在韭菜生产方式主要分为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两种,其中有一种“灰霉病”是韭菜常见的病害。尤其是春季和秋冬季交替的露地韭菜,以及大棚温室生产的冬春季韭菜,最容易得灰霉病。得病的韭菜最初叶面会有白色至淡灰色斑点,所以也称为“白点病”。随后病斑扩大,严重时会造成全叶枯死腐烂。北方各地的韭菜灰霉病病棚率一般在70%以上,病株率严重者可达80%以上,重病田可造成毁棚绝产。菜农最怕韭菜得此病,腐霉利作为防治灰霉病的登记用药被菜农普遍使用。在大棚生产的条件下,腐霉利自然降解的能力下降,残留期延长,造成大棚韭菜的腐霉利检出和超标率高于露地韭菜。有检测显示,大棚韭菜腐霉利的检出率为67.2%,超标率为39.2% ;露地韭菜腐霉利检出率为30.2%,超标率为10.1%。露地韭菜的腐霉利检出率和超标率虽然少些,但是杀虫剂残留问题比大棚韭菜多。
有人以为韭菜有气味,虫子不爱吃,所以韭菜中的杀虫剂使用量会少些。其实不然,韭菜的虫害最主要是韭蛆。露地种植的韭菜,在春、秋季时会有大量韭蛆的幼虫群集啃食韭菜的鳞茎部,造成韭菜根基腐烂、叶枯而死。目前没有根治韭蛆的特效药,而毒死蜱、甲拌磷、氧乐果、克百威等中高毒农药在韭菜种植时使用可防治韭蛆、蓟马等虫害,尤其是对抑制韭蛆的爆发有较好的效果。虽然国家禁止在蔬菜上使用这些高毒农药,但个别菜农会违规使用,危害食品安全。
除此以外,菜农为追求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常常选择成本低、见效快的用药方式。韭菜种植过程中混合用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在韭菜种植地头调研发现的不同农药废弃包装就达20余种,种类涵盖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韭菜经检出的农药品种则多达40余种。可见,韭菜的农药残留问题确实不能轻视。
虽然韭菜的农药残留问题较多,但并不是说韭菜是“毒菜”,认为韭菜不能吃了。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与药物毒性、残留量和摄入量都有关。就拿腐霉利来说,它是一种低毒农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针对腐霉利设定的限量标准较为严格,规定韭菜中腐霉利含量不得超过0.2毫克/千克,而日本规定韭葱中腐霉利含量不得超过5毫克/千克,美国要求酿酒葡萄中腐霉利含量不得超过5毫克/千克。按目前我国韭菜生产的现状,韭菜中的腐霉利残留量很容易超标。如何依据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和韭菜生产中腐霉利的残留水平,对韭菜中腐霉利的限量标准进行重新评估,也是一项重要研究。
当然,解决韭菜的农药残留问题,关键在生产源头,加强韭菜绿色生产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攻关。针对韭菜灰霉病、韭蛆等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农药残留易超标问题,需要科学严格的管控措施和问题解决方案。
同时,建议消费者到正规的市场和超市去购买韭菜,因为正规场所的食品安全管理相对较好,蔬菜进入市场前一般都有抽检。最好买有食品安全溯源管理的韭菜,其生产基地有比较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措施,这样可以降低韭菜农药残留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