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军的雪耻之战:极度谨慎的张祖谅采取了一个极度冒险的作战计划
1953年5月,在开城板门店谈判期间,由于美国和李承晚的破坏,谈判陷入僵局,面对着敌人的一再挑衅,志愿军司令部命令60军防御正面敌人占领的883.7、973、902.8 等高地发动进攻。
此战是我军从1952年转入阵地防御以来第一次突破具有现代化设防的一个团阵地,并且拔掉了敌人号称“密苏里防线”的重要支撑点。
所谓的“密苏里防线”是东起文登里西至北汉江一线的“凸”字形阵地,是敌人在1951年夏季反扑的时候占领去的,后来又经过长期的经营,形成了坚固的阵地防御体系,守在这里的敌人是南朝鲜的精锐部队第2军团第5师、第6师。敌人又以美国总统杜鲁门家乡——密苏里州的州名命名,称之为“密苏里防线”,又和著名的“密苏里号”军舰同名,所以这里也有着钢铁军舰般坚强,如同总统家乡一样安全的意思。
当时双方的前沿阵地都是在高山之上,在这期间有着深沟相隔,距离也很远,想要一举拿下这些高地,还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张祖谅却大胆采用3500多人的大潜伏,出奇制胜,反而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
张祖谅,1911年生于河南商城石桥区大塘弯村,1930年参加赤卫军少先队,1931年加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红军,193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战士、副班长、排长、科长、政治部干事、政治部保卫科长、129师386旅科长、政治委员、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参谋长、副司令、60军副军长兼任参谋长。1952年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军长,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小心谨慎的张祖谅
60军是从68军的手中接过这里的防守任务的,张祖谅一到任,立马上前视察部队,观察地形,了解敌情。
张祖谅打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小心谨慎”,所以不论走到哪里,总会身体力行确保没有任何问题。
再加上自从180师被包围之后,张祖谅就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带领60军打胜仗,打赢仗,以此来洗清60军和180师身上的污点,所以作战更加的小心谨慎。
张祖谅在作战会议上面曾经说过:“不打则已,打则必歼。向敌人薄弱处开刀,向突出处攻击,发挥炮兵作用,克服单一步兵思想。杀敌1万,自己伤亡超过3000,这都不算胜利。”
张祖谅对战士们所有的细节都是非常关注的,都是身体力行的安排,甚至连侦察小分队带不带大衣都会和战士们商量讨论。
“是不是把军大衣带上?”张祖谅担心战士们趴在雪里面会被冻伤,就想让战士们穿上军大衣。
然而没有想到战士们却说道:“不行!带上军大衣,走起路来太笨,尤其战斗打响了以后。”
“打响了,那就把大衣扔了。”
“这样还行!”
……
在张祖谅的小心谨慎之下,60军接手阵地之后,打了26次小型的反击战,除了一次扑空之外,还有两次没有完全解决战斗之外,其余的战斗都打成了歼灭战。
兵团和志愿军司令部不断接到60军的捷报,还将他们的战果通报了全军,让各部学习!
此后,60军的小型反击战是越打越漂亮,1953年3月29日,60军一个排在5分钟内歼敌1个连,歼敌200多人。志愿军司令部表扬:“以小的代价在短时间内歼敌 200 余人,打得甚好。”
4月,60军的一个团又是以敌我伤亡九比一的代价,十天歼敌 1500多名,通报全军表扬。
被逼的冒险决策
就是这样一个处处谨慎的将军,却在不久之后的大型反击战之中,却采取了一个极度冒险的决策。
用张祖谅将军自己的话说:“这是敌人逼出来的!”
1953年4月,朝鲜停战谈判恢复了,但是敌人却在拖延时间,不想很快达成协议。美国叫嚣着要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要以军事方式解决朝鲜问题。
为了教训敌人,早日实现停战,志愿军领导决定对敌人发起夏季反击。60军的目标就是自己对面的“密苏里防线”。
拿下这对面的阵地是60军指战员一直以来的愿望,敌人凭借着这几个阵地,可以居高临下,俯视60军纵深20多千米,平时还利用地形优势向60军阵地放冷枪。
善于用脑的张祖谅在考虑了实际情况之后,为了进攻时候方便,张祖谅趁夜将部队调集到了敌人阵地山腰死角处,挖掘坑道。为了挖掘坑道,每次炸石头的时候,60军都会放炮进攻作为掩护。很快来年高挑地道已经挖好了,可是想要进攻高地,光凭两条坑道却是远远不够的……
经过张祖谅的再三观察和思考,为了将部队大量安排到了敌人的近前,使得攻占了阵地的战士们可以守住阵地,张祖谅的心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潜伏……
小规模的潜伏此前有着很多次成功的案例,可是这次需要潜伏的是三五千人,这是前所未有的,自从萌生了潜伏的这个想法之后,张祖谅一直在反复思考潜伏的有利条件和困难。
5月上旬,20兵团召开作战会议,大家在商谈着打掉这几个制高点的重要性以及困难。
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会议主要讨论的还是怎么打下阵地。
对面敌人的阵地工事坚固,火力密集,而60军进攻的话面对的则是山高陡坡,路程遥远,极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减少伤亡,夺取胜利,成为了讨论的重点。
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在会议上提出了大潜伏的设想:敌人前沿和侧翼都有着大片的树林,如果提前把部队隐蔽在敌人前沿,在第二天再突然发起攻击……我方可以集中炮兵打击敌人,以巩固阵地。
郑维山讲完之后,会场上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大家都被郑维山的建议惊到了,都陷入了思考当中。
张祖谅对于大潜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早就做过思考,对此他胸有成竹,率先打破了会场上的沉默,发表了对郑维山的支持。
他分析了实际情况之后,说道:“如果精心组织,潜伏是可以成功的……同时,用这么多兵力在敌人前沿潜伏,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可以出其不意……”
张祖谅的发言,有理有据、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潜伏成功的可能性,使得与会的同志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分别提出了自己部队愿意支援这次作战。
提出作战计划的郑维山听了张祖谅的分析之后,信心更加足了,他一拍桌子说道:“打!错了我负责!”
张祖谅当即说道:“我俩共同负责!”
郑维山却摆摆手说道:“不要你负责,我是兵团司令,当然我负责!”
大潜伏方案就此定了下来。
后来郑维山这样评价张祖谅:张将军这个人很不错,有头脑、有主见,他的发言对我们兵团领导下定这个决心起了促进作用。
方案定了下来,可是想要大部队的潜伏却有着很多非常现实和尖锐的问题。
最后,张祖谅等首长将如何实现这一目的交给了战士们集思广益。
“一定要让全体指战员弄清楚,为什么要打这一仗?为什么必须采取潜伏这种战术手段?潜伏中究竟可能碰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应当怎么解决?”
他要求各级指挥员们深入前线和基层中,听问题,解决问题……
所有可能的问题已经想到了也得到了解决,慰问品也到了,演习也进行了,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6月9日,在战斗发起的前一天,张祖谅在前进指挥所问每一个参战部队:“还有什么问题?”
在所有问题都准备好了之后,各个潜伏部队在各级首长殷切期盼的目光中秘密前往了各个预定地点,终于在10日凌晨4点完成了潜伏,抵达了敌人的眼皮子底下。
潜伏到了敌人的眼皮底下,可是潜伏并不是很顺利的,敌人经常朝着潜伏区等地开炮,打枪,还会出来巡逻,很多战士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受伤了……
其中有一发炮弹落在了第535团第2营第5连的潜伏区,弹片扎进了战士张保才的双腿,鲜血如同泉水一样往外冒,染红了身子下面的土地……
等浓烟散去,战友们发现他受伤了,非常想去给他包扎,可是纪律却不允许,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张保才拼命咬着牙努力控制着自己不出声,直到他永远闭上了眼……
第542团3营8连的战士苟子清腹部被弹片击穿,肠子都流了出来,硬是没有叫一声,自己把肠子往肚子里塞,想用毛巾堵住可以继续参战,没多久就牺牲了……
就在潜伏的这几天,像是张保才、苟子清这样的战士还有着30多名。
6月10日晚上八点,随着信号弹照亮夜空,我军炮火开始轰炸敌人阵地,紧接着潜伏的战士们冲上了敌人的阵地……
阵地被志愿军占领之后,敌人就像是赌徒,将自己手中全部的空中力量和火炮力量倾斜在了阵地之上,在这样情况下,从来不向上级伸手叫苦的人也不得不向兵团司令郑维山求援:“郑司令员吗?我是张祖谅。部队弹药供应不上,请兵团支援一下。”
郑维山知道,张祖谅从来不叫苦,既然他开口,那肯定是出了问题,前线战事非常艰苦,郑维山立马派遣汽车运输弹药支援……
潜伏部队苦战4个昼夜,先后击溃了敌人190多次的反扑,歼敌7812人,才巩固了所有阵地。
志愿军如何进攻那么迅速,当时的南朝鲜军队是怎么也想不明白的,后来在他们70年代编写的战史上,还搞不清我军为什么进攻得那么神速,不明白他们的“主抵抗线”为什么会迅速崩溃。
许世友称赞:“张军长有魄力,把几千人潜伏到了敌人的鼻子底下,出其不意,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180师被围是韦杰的责任,吴成德杀马的那刻就知道自己走不出去 180师吴成德精神失常,却只记得龚村,妻子唤醒他后生死相随
志愿军司令部则发来嘉奖令:
我军 60 军此次反击 883.7 高地(含 973 高地)和 902.8 高地战斗,是我从敌 1 个团阵地同时突击,并占领了该团的主峰阵地,仅经 1 小时零 10 分钟战斗即创歼敌 1 个团大部的范例。这说明了只要我们战前真正做到充分周密的准备和细致的组织步炮协同,并把指挥的技巧与部队的英勇顽强相结合,同时冲锋突破敌 1 个团的防御阵地是完全可以的。我 60 军首创我军防御作战以来一次歼敌 1 个团大部的范例,特予通报表扬。望再接再厉。继续稳扎狠打,争取更大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
军联合司令部
1953 年 6 月 12 日
战斗结果传到了汉城敌人司令部和板门店之后,敌人立马变得老实了,在停战谈判文件协议上面的军事分界线上将敌人凸出来志愿军控制线的部分也被切掉了。也无可奈何……
#开国将帅##180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