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麦秸垛》宁廷常

一个个麦垛,星星点点分布在村庄的周围,仿佛一座座城堡。麦垛的大小,代表一个村的形象,决定村庄的贫穷和富有。麦秸垛大的村庄,小伙子好找媳妇,俗话说“门外看麦秸,门里看猪圈”。

  用地排车把麦子拉到场里,摊开,晒好后,牵来牛或者驴,把绳索套好,拉着碌碡,人牵着缰绳,让牲口拉着碌碡转圈,嘴里喊着号子,牲口听着似懂非懂的号子,忽闪着耳朵,一圈一圈的拉着碌碡画圆。这古老的压场方式,只有老年人才可以,年轻人是绝对不会牵着牲口拉着碌碡压场的营生。

  麦子挤压出来,用叉子挑开麦秸,再把混着麦糠麦粒堆积起来,风来了,一个人用木锨把麦糠倒进簸萁里,一人端起簸萁,把胳膊抡圆了,找准方向,迎风一扬。麦糠顺风瓢走,麦粒飘在空中,宛如满天星星,然后慢慢落地,堆起一道直直的小丘。

  麦糠麦粒麦秸,各归各位。通过碾压,原本圆鼓鼓金黄的麦秸变得薄如纸片,亮如银光,太阳一照,白晃晃,会刺人的眼睛。用手一摸,软软的,极有韧性,扯不断。

  几家一个麦场,一家一个麦秸垛,麦秸垛一字摆开,仿佛站岗的哨兵。

  垛麦垛很有趣。像优美的舞蹈,又像像一曲和谐激情的旋律。因为会引来一群孩子“大会战”。他们推着木叉,满场撒欢,一边“嗷嗷嗷”地嚷,一边推着麦秸转圈,打着旋把麦秸推到麦秸垛附近。这边妈妈还没来得及对孩子发出警告不要摔倒,孩子早一屁股摔的四仰八叉,等妈妈抡起巴掌跑过来,孩子早已经打着滾跑远了。

  垛麦秸垛是一个技术活。麦秸垛底铺上一层圆圆的厚麦糠,一圈一圈踩实,铺平,一起垛麦秸垛。垛到一人高,便用木叉,叉起一团麦秸,把胳膊抡圆了把一叉子麦秸往上一抛,“嗖”地甩上去,轻盈的像抛出一道银色的云团。打垛人,朝着麦秸飞来的方向扬起叉子,麦秸落下时,稳稳当当顺势接住,叉到需要的地方。如此这般升高,在圆柱形的麦秸垛上垛个圆锥形,在圆锥上铺上一层麦糠防雨。最后,把麦秸垛周围的属于垛外的撕下来,麦秸垛垛好了。

  麦秸垛是我们藏猫猫的好地方,偷偷摸摸撕一个洞,钻进去,神仙也找不到。

  麦秸烧锅做饭少不了它。特别是烙饼,除它莫属,从垛上撕下一筐麦秸,“哔咔”用火柴点着,麦秸火便发出“劈哩叭啦”的声音,有时会“啪”的一声响。用麦秸烙的菜饼柔软,色彩鲜艳,口感好,味道香。

  麦秸也喂牛喂驴不可缺少的草料。

  抱来一堆麦秸,一个人把麦秸缕顺溜,双手掐好,放到张开的铡刀上,人按住闸刀用力猛地铡下,便发出清脆的“剋呲”声,仿佛节奏优美的旋律。如此这般一送一铡一“剋呲”,一会麦秸变成一堆三指长的碎麦秸。用水稍微一润,干麦秸变成软乎乎的草料,在加上一些铡好的花生或者地瓜秧,就是牲口的“美味佳肴”。

  麦秸干洁柔软,抱一抱麦秸,铺到铺上,比任何棉褥子暖和的多既经济又舒适。有钱人家,买一块布,缝成和铺一样大的长方形,留下一个口,从口塞满麦秸,用针把口缝上,铺到铺上,这便是草“褥子”。冬天铺上它,不透风,暖和柔软,是高级“席梦思”。

  最宝贵的是,麦秸是女人生孩子的必须品。女人做月子,马上临盆,床上上铺上一层麦秸,每个孩子,都生下落到麦秸上。美其名曰“落草生根”。做月子离了麦秸不成。

  麦粒是细粮,麦糠可烧火,可做饲料;特别是麦秸,那年月,又有谁家能离得开它啊?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简介:宁廷常,山东省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宁阳县政协特邀研究员,《磁窑镇志》主编,小学高级教师,2021年,在《泰山文化》、《新泰文化》、我“东营微文”、发表十篇散文,其中,《拜年》、《乡愁里的童年》在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发表。

(0)

相关推荐

  • 贺赵丁:老翁忆旧2——麦子

    2.小  麦 小麦对谷子玉米等而言,俗称细粮,在六七十年前的农村,属高级粮食,用它加工成面粉(俗称白面)后,可做成各种各样的熟食,多成为商品,非一般人能常享用. 小麦在赵县种植已久,何时引入赵县,我不 ...

  • 坡刘村史 经济 小麦的收割

    小麦的收割 一.割麦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收麦主要靠人力.坡刘村人收割麦子的方法,一种是镰刀割,一种是用芟(sān)子芟. 镰刀割麦有偎镰和走镰两种.偎镰是人蹲在地上一镰一镰的割,割一把向前移一下, ...

  • 宁廷常:麦收如歌|散文

    依依:最后一次争吵|小说 文/宁廷常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麦子走过了最贪婪的生长期,麦酱变成了淀粉,胖乎乎的麦粒紧紧地簇拥在麦秆之上,麦芒如针,如剑,精神抖擞.麦收季节到了,仿佛不是收割的到来,而 ...

  • 【随笔连载】70后农村青年与打麦场有关的青春故事(五)

     (五).有一种准备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因为夏收的农具平时很少用,用完就收拾了,束之高阁,夏收前,勤快爱好的农户就会早早的把这些农具提前找出来,修整一下,以防到时候影响使用.现在的很多小孩子都已经不认 ...

  • 麦收

    又是一年麦梢黄,田野里到处是一片金黄色,干燥的热风吹拂着,掀起阵阵麦浪,此伏彼起,沙啦啦作响.即将成熟的麦穗摇来晃去,好像在等待着人们的收割.在我的家乡,麦子成熟得比山区要晚一些,芒种过后不几天,就进 ...

  • 麦天忆事 | 作者:​杨洪昌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碾场

    白鹿原上--碾场 眼看着地里的麦子一天天变黄了,又到了夏季收割的季节,不由我想起60年前我在家乡白鹿原,参加农业社生产队碾场的事. 1955年农村实行合作化,农民的土地都入社,归农业社集体耕种.夏季收 ...

  • 高 涛:颗粒归仓 ​

    颗粒归仓 高涛 每次看到"高陵场畔"的石槽碌碡.犁耧耙耱.织机纺车和那些马灯.门礅.木龛等农耕器具,都勾起了我儿时熟悉又模糊的记忆,似乎闻到了苜蓿草的香甜味.摔得噼啪响的泥瓦炮声, ...

  • 散文《大汶口文化发祥地——堡头村》宁廷常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泰山孕育了人类起源的大汶河:大汶河诞生了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孕育出圣人.一山一水一圣人. 堡头村,就是大汶口文化 ...

  • 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生业模式初探——山东定陶何楼遗址浮选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摘要: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主要分布在鲁中南的汶.泗河流域,并散见于山东其他地区,这一阶段是中国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展,农业社会建立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系统的植物考古浮选法,在山东定陶何楼遗址 ...

  • 山东大汶口文化酒器初探

    摘要:中国有悠久的酿酒传统,近年来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陶器残留物分析,使我们能够获得史前时期酿酒技术的直接考古学证据.本文对山东王因和西夏侯遗址出土的4件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进行微植物和微生物分析,初步揭 ...

  • 古玉界:神秘的大汶口文化古玉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古籍中记载的少昊氏文化地区,为龙山文化的源头.另外该文化类型 ...

  • 大汶口文化、泰山文化和曲阜孔孟文化一体论

    这个命题之所以能成立, 是因为从远古时代起, 即有大量的氏族首领.部落酋长和后世帝王持续不断地在以大汶口为中心的地域(北至泰山.南至曲阜) 进行频繁的活动, 学习经验, 传播经验, 促进文化交流, 增 ...

  • 大汶口文化代表陶器

    大汶口文化分布于山东和苏北.年代约为公元前4040-2240年.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因遗址分布在堡头村西和泰安大汶口一带,故名.以大汶口墓群最具代表性.出土陶器均匀规整,纹饰较少.多数 ...

  •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考古的重要收获(文明之声)

    栾丰实 ( 2021年03月20日   第 05 版) . 走过百年的中国考古,以自己的方式命名了众多的考古学文化.很多原本极其普通的小地名因为与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相关而著名起来,比如大汶口. 大汶口文 ...

  • 大汶口文化

    甲骨文 祈 原文标题:祈 有个字, 兵. 意思都明白. 这个字在甲骨文里, 是这样的: 这个字象形的意思, 是两只手拿着"斤". 到了后来的字体里, 就是上面是"斤&qu ...

  • 国博禁止出境文物(六)大汶口文化象牙梳

    这件顶级国宝,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象牙梳,陈列在古代中国新石器时代展厅后段,跟网纹船形壶并排展放,也是不很起眼.不过它可是迄今为止史前时代保存最完好的梳子,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象牙雕刻精品之一,而且也 ...

  • 大汶口文化与北京白云观

    在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墓葬中 有西朱封王者墓葬 考古挖掘的人们非常震惊 死者身上覆盖的衣服都化成了灰 有几公分厚 有棺有椁,一层一层的,摆满了随葬品 我最关注的是墓主人的一枚玉簪 X 这枚玉簪上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