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数据的复习课分层教学模式

之前上传过基于学习数据的复习课的PPT,只是讲了可供参考的做法,没有对照教学环节推进展开,老师们可能难以融入自己的复习课。因此,本文按照复习课的教学流程,绘制了目标-活动-技术三线图,并说明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Ⅰ. 梳理整章知识脉络,发现知识缺漏

相较新课,复习课查漏补缺的目的更明确,需要将散见各个课时的知识整合起来。如果课上机械地将学过的知识都过一遍,学生掌握的好或不好的内容都是一律对待,就会没有重点、没有层次,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因此,课前需要先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自主检测,以便教师能够诊断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展开复习。

对于客观题,高分云测试可以快速反馈学生的完成度、易错点。当然,错误的集中选项亦要重点关注。点开饼图,做些分析,才好明白学生的障碍所在(参见:不是你以为的世界)。“使人疲惫的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不清除障碍,而只示范、召唤,始终难以抵达远方。

有了预习数据,系统就可以将学生自动分层。系统默认的是4层,老师们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删。分层容易,干预则需要处理资源配套和多层多线程处理的问题。为了减少资源制作和逐层应对的挑战,将学生分为2-3层即可。

对于主观题,或者学生梳理的知识网络,可以通过拍照上传的方式提交到高分云讨论区。点赞数或者评论数可以作为老师快速筛选典型作业的手段,进而通过置顶或加精华的方式标记,以便课中讲评。

梳理知识网络,一般都会采用思维导图或者概念图的方式。常见的三种方式中,赵国庆 和熊雅雯(2018)认为“基于焦点问题构图”的方式“更准确、更灵敏”。他们也提出了焦点问题加核心概念的优化方向。

老师们可以通过焦点问题加核心概念的形式,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巩固知识点、考察方式和易错点。比如,英语作文里经常要用到连接词,可以设置一个焦点问题,请同学们总结作文里会用到哪些类型的连接词,然后让他们列举一些典型例句。数学可以让学生总结初中学过哪些函数,这些函数有什么关系。画概念图,就是将知识整合贯通以及外化的过程。画出了概念图,就可以通过同伴比对或者老师反馈的形式,填补学生知识结构上的漏洞。

II. 明确本节学习目标

目标陈述应有助于导教、导学和导测评,因此目标应该清晰具体。让学生齐读123的方式,会稍嫌抽象,且缺乏针对性。对学生构成问题的目标,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目标。前置学习的反馈,其实就是最好的手段。将学生知识上的错漏与考试或能力培养的需求进行比对,就能够明确接下来需要突破的方向。

易错点的讲评,如果是客观题,直接关注易错题和错误集中项即可。思维导图,则可参照容里中学廖丽丹老师的方式处理:

廖老师选择推送两幅有错误的思维导图,让1-6组讨论修改第一幅,7-11组讨论修改第二幅,“使学生在讨论学习中掌握易错点”。之所以没有选择让学生直接组内讨论各自的思维导图,是因为组间存在差异,学生所在的组内,未必就能覆盖到典型的易错点。
钟洪蕊,公众号:智慧课堂面面观生源好,所以表现好?

Ⅲ. 巩固易错点

之所以重点强调巩固练习,是因为这时的小测,能够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临近结束时才进行检测,便很难再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只能用来教学反思,而非学情诊断。如果数据不好看,还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演砸了的感觉。

为了兼顾学生差异,巩固练习即可进行分层。如廖丽丹老师就对全对和非全对的同学进行了分层,并提供了不同的学习资源。

Ⅳ. 突破重难点

用变式进行分层的方式,是我们在探索过程中逐步明确的观点。由经典例题或者经典案例出发,不断变换条件,逐层递进,可以体现出学习难度的层级变化。此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初中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仍然有待发展,一节课呈现过多文字材料,或者材料之间缺乏联系,就会造成阅读/理解比例失调和“一厘米深、一公里宽”的窘境。

进行变式,可以采用正、反、合的螺旋推进方式,或可采取从简单到复杂的阶梯推进方式。如兴华中学的毛校的“一案到底”即采用了正、反、合的的方式,容里中学的胡桂贞老师采用了A+A'-B的“互补-提升”的方式,而周君令中学的李晓婷老师则让学生通过答题人到出题人的角色转换,进行变式练习。

互动讲评的过程,仍然要注意反馈学情,快速聚焦学生问题。针对不同难度、不同题型,便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重解题思路,轻解题规范题目,可以采用点名或抢答的方式。稍有难度的,可采用抢答的方式;兼顾公平,需要抽查的可采用随机点名的方式。注重规范的主观题,则可采用白板,并通过分数或分组机制快速筛选典型问题。一方面可以白板互批,获取分数,然后聚焦需要关注的分数段,快速筛选典型问题。某些难度大的题目,可关注分数较高的同学,难度中等的题目,可关注分数中上的同学。另一方面可以推给组长,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标注上传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

分层或者关注到学情后,进度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满堂灌的时候,老师不需要考虑太多,按部就班地往下推进即可。关注到太多可能性后,教师就会分身乏术。关注优生,后进生就跟不上;关注后进生,优生就会觉得无聊。此时,就要考虑通过微课进行分身。对于优生,他们的自律性和自学能力更强,老师在讲评基础题目的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自主去看变式练习的讲评微课。

为了保证进度,也需要进行限时训练。一方面考试一定是限时的,需要提前进行训练;一方面我们对以练代管的数据分析显示,任务完成率与成绩的变化负相关,即任务完成率越高,成绩越差。因此,我们在课中可以借助倒计时进行限时训练,或实时查看任务完成率,当达到86%左右,即开始讲评。毕竟,学习数据有一定的代表性即可。聚焦典型问题是关键,全部完成还在其次。

Ⅴ. 归纳知识体系及方法技巧

聚焦问题,变式练习,关注的始终是知识技能层面的东西,还需要总结提炼相应的方法和思想(崔允漷,2013),以便学生能够迁移、类比,不只能够做这一种题目,还可以做这一类题目。此外,零碎的知识也需要纳入知识体系,形成链条。

Ⅵ. 培优转化

课前和课后,都是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时机。后进生转化,可以落实错题集;优生培育,可以采用智能补强。为了避免逐一抓学生的重复低效,可以录制微课,解决共性问题。

个性化学习是一种稀缺资源,需要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的极大丰富,目前仍然可望而不可及(参见:观点汇编|警惕“个性化学习”和“自适应学习”)。但至少我们可以杜绝满堂灌,先练后讲,通过合作学习和分层学习慢慢向它靠近(参见:面向个性化学习的分组与分层)。

致谢:

在华南师范大学汪晓东博士的倡议和指导下,红旗中学卢健颜老师和容里中学廖丽丹副主任进行了智慧课堂分层教学的初步尝试。后来本人协同容里中学李影霞副主任、胡桂贞老师,容桂外国语学校陈淑英老师、欧雅燕老师等人亦开展了若干实践。

以上教学模式的提炼,离不开师长和学友的辛勤付出,特此鸣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