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雷吟诵讲堂第九课《咏鹅》
阿雷吟诵讲堂第九课《咏鹅》
吟咏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欢迎走进阿雷吟诵讲堂。今天我们要吟唱的这首诗,是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唐朝骆宾王的《咏鹅》。
一首工于描写的咏物诗
这首《咏鹅》据说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体诗。相传骆宾王小的时候,家住义乌县城北的一个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来临,塘边绿树成荫,池水清澈见底,鹅儿成群,戏于水上,呈现一幅迷人景色。一日,家中来一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于是就问他几个刁钻的问题,哪成想骆宾王皆对答如流,致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又想难为一下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稍加思索便随口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咏鹅》。
我们一起读一读: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诗的首句打破五言句式,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增强了表达效果,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它的叫声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生动逼真。先写所见,再写所听,层次分明。这可能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
诗的后两句则写鹅群在水中游泳的情形。骆宾王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描绘鹅群戏水的情形。鹅毛雪白,池水碧绿,“白”“绿”相映,鲜明夺目;同样,鹅掌红,水波是清,“红”“清”映衬,十分艳丽。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清”相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面悠然自得,漂浮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红掌拨水,水波荡漾。这样,动静相生,描绘出了一种变化之美。
一位逐鹅而去的骆宾王
骆宾王因鹅而出名,那缘何又逐鹅而去呢?这就要了解一下他的人生履历啦。
骆宾王,浙江义乌人,初唐著名文学家,和杨炯、王勃、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童“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李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旧唐书》说是被乱军所杀,《新唐书》说是遁入了空门。
以上是常规说法,百度可知,而我在《唐诗人简史》中,则读到这样一种结局:那就是他跟随李敬业起兵,当了起义军的秘书长,曾写过鼓励将士们讨伐武则天的《讨武曌檄》。此文开篇即历数武则天之累累罪恶,层层揭露,有如贯珠,事昭理辨,并点明武氏乃亡国之祸根,从而道出讨伐武氏之必要性;再写起兵讨武之正义性,气盛而辞断;最后向敌方晓以赏罪诱胁。全文综合运用对仗、用典、夸张等表现手法来烘托文章气势,对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现出强有力的说服力和号召力。
据说,骆宾王的这篇《讨武曌檄》与王勃的《滕王阁序》齐名,连武则天看了都赞不绝口。只是,李敬业兵败,凭着这篇文章,骆宾王要是落到武则天手里,那还有好果子吃吗?于是跳水而亡,寻他儿时的白鹅而去!
一点诗词吟唱的小知识
徐健顺教授的《吟诵概论》里对于吟诵的方法中明确指出:吟诵历来有规矩。
吟诵和非吟诵的区别只有一点,就是看它守不守吟诵的规矩。那吟诵有哪些规矩呢?对于所有汉诗文(诗词歌赋)都要遵循的吟诵规矩有五点:
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文读语音、腔音唱法
我们以后会不断去了解这些吟诵规矩哦。
一件会青蛙叫的小乐器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件乐器叫蛙鸣筒,你看就是下图这个色彩艳丽,形如游鱼的乐器啦!
蛙鸣筒,顾名思义,就是演奏出来的声音很像青蛙的叫声。你可以在今天的《咏鹅》的吟唱里听到哦!
蛙鸣筒,又名鱼蛙、刮胡等,大多做成鱼的形状,因此又名鱼蛙。这种乐器的拿法很特别,你猜猜这个蛙鸣筒正确拿法是怎样的?
估计你要猜,一定是拿着尾部吧!错,错,错!正确的拿法是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头分别插入那两个孔内,然后,右手拿木棒刮擦表面,而发出声音哦!
一支引吭高歌的咏鹅曲
这首咏鹅曲,要唱得清新欢快,所以节奏亦快一些,方能把鹅的高傲灵动、姿态优雅的样子通过歌唱表现出来。让我们一起引号高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