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集大成者——李叔同

佛学集大成者——李叔同

初识李叔同是因为送别这首歌,经百年传唱,经久不衰,已经成为经典.他是通才也是奇才,书法篆刻,音乐美术,成就横跨东西.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又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淑筒.他是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生于天津河北区地藏前故居李宅,幼儿聪明,他的父母都笃信佛教,因此 他幼年时就受到了佛教的熏陶.他的长嫂信佛,曾教他背诵佛经,他六七岁时,开始跟着年长自己12岁的兄长读书,并学习日常礼仪.兄长文熙对他监督甚严,日常工作不得马虎,应对进退也不得稍越礼仪.他小小年纪便受到如此严格的教育,无疑会使他的天性受到压抑,但对他养成严肃认真的习惯却大有好处,他日后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样的好习惯.1884年5岁在天津,他的父亲病逝,终年72岁,李叔同跟他的母亲在李家的处境更显尴尬.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李叔同小时候难免有一些自卑的倾向,他沉默寡言的性格,就这样形成了.

关于他的学习经历,1895年李叔同16岁考入城西北文昌宫旁边的辅仁书院,学习制义.自幼才思聪慧,成绩斐然,文章常常名列前茅,获得奖银.百日维新时,他赞同康,梁  '老大中华非变法无以图存'的主张,曾私刻一印 :"南海康君是吾师".因此在当局者当中,李叔同乃是个不折不扣的逆党之人,他被迫携眷奉母,避祸于沪上.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教育蔡元培.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跟同学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梦蝶》、、、是中国的话剧创始人之一。之后回国担任教员。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云游温州、新城北山,普陀、厦门、泉州等地讲律。抗日战争爆发后,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余困难与万一 ”等语句,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他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从留存的《自画像》、《素描头像》、《裸女》以及《水彩》《佛像》等刻可窥见一斑。他的书法作品有《游艺》、《勇猛精进》等。出家前书体秀丽、挺健而潇洒,出家后则渐变为超逸、淡冶,晚年之作愈加严谨、明净、平易、安详。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代史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物保护学、人体断食实验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