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500多人的冈崎支队,怎样顶住八路军万人围攻?

NO.1155 - 关家垴之战

作者:霄羽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与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1940年10月22日,太行山深处。

当冈崎谦受中佐率领3个步兵中队抵达温庄时,遭到了八路军的阻击。擅长游击战的八路军以往很少在一块阵地上死打硬拼,可这一回他们却异乎寻常的顽强,不禁让冈崎谦受吃惊。

一路误打误撞的冈崎并不知道,八路军总部此刻就在温庄以北5公里外的拴马村,副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参谋长左权等高级将领都在村子里。这正是八路军部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挡住冈崎支队的原因。

表现彭德怀和左权的油画

八路军投入阻击的部队是129师386旅772团和决死1纵25团、38团,他们为了掩护总部机关撤离,在温庄足足打了两天,付出了伤亡300多人的代价。冈崎支队准备追击,却因道路过于险峻而打消了念头。

冈崎支队沿着七树沟一带随机扫荡,却鬼使神差般地来到了八路军的黄崖洞兵工厂。负责外围防守的八路军两个连疏于防范,被日军轻松突破,随后破坏了兵工厂的设施,缴获了大批弹药。对于武器弹药极度匮乏的八路军来说,这样的损失可谓剜心之痛。

日军

彭德怀怒了!在太行山前线主持工作的他决心动用一切资源,彻底歼灭这支在根据地内如入无人之境的日寇,灭敌气焰、壮我军威!

8个团打一个支队,兵力对比20:1

1940年7月以来,八路军持续发动的「正太路破袭战」声势浩大,让日军决策层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于是从10月起,调动数万兵力向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

百团大战中八路破袭日军据点

按照惯例,日军的扫荡通常每个支队以4个中队为基础,但冈崎支队是临时拼凑的,只有3个步兵中队,外加1个山炮分队、1个工兵小队、1个辎重兵小队、1个无线电分队和1个战斗救护班,是分别从37师团、41师团、混成第9旅团、混成第4旅团等部队中抽调过来的大杂烩。

该部总兵力535人,够得上大队的编制,之所以被称作「支队」,是因为其主力构成是来自不同联队的三个步兵中队,而且没有大队级必备的步兵炮小队。按日军的通常称谓,不管该部总共多少兵力,都会称为支队而非大队。

冈崎谦受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27期,职务是37师团226联队副联队长,没有当过一把手,独立指挥作战的经验比较缺乏。之所以派他来带队,是因为日军各部队主官要全部留守以对付中条山附近的国民党军,而担负扫荡任务的就只能是副职出马了,这才让冈崎有了独当一面的机会。

在捣毁了黄崖洞兵工厂后,八路军增援人马滚滚而来。冈崎敏锐地预感到这是八路军的头等主力,原因是他们拥有迫击炮。冈崎的判断完全正确,向他们杀来的正是陈赓386旅。

冈崎感觉到了危机,于是率部夺路而走,一口气撤到武乡县蟠龙镇,准备从这里退回沁县。不过,八路军129师的部队这个时候就在蟠龙镇附近休整,无需大范围调动兵力就能实施对日军的包围,彭德怀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战机。

10月29日下午,彭德怀赶到蟠龙镇的石门村,在这里正式下达作战命令:集中129师386旅、385旅、新编第10旅各一部,加上决死1纵25、38团以及总部炮兵团,于10月30日凌晨4时对日军冈崎支队发起攻击。

训练中的八路军

此役,八路军集中8个团1万多人围歼冈崎支队500多人,双方兵力对比接近20:1

谁占领柳树垴,谁掌握主动权

面对八路军绝对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冈崎的的当务之急是赶快给自己的部队找到一处可以凭险固守的地方。于是,他连夜抢占了关家垴。

关家垴位于蟠龙镇正北6.5公里处,山顶是平地,北面是悬崖,东西两侧也很陡峭,只有南坡相对平缓。挑选这里作为防御阵地,可见冈崎眼光的老到。

抗战时的日军

日军的战斗力相当强悍,不顾急行军的劳累,立即投入土工作业之中,几个小时就构筑了核心阵地,各阵地之间用交通壕连接起来,形成从山脚、山腰到山顶的三层阵地。战壕壁上还挖了不少非常实用的「猫耳洞」,能有效躲避炮火的打击。

关家垴的对面是一个叫柳树垴(也叫狮脑山)的山冈,与关家垴互为犄角,战术价值极大,已被决死一纵25团2营先期占领。冈崎派出1个中队趁夜偷袭,从西侧一条偏僻的小道摸上山去,利用2营换防的间隙突然发起攻击,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柳树垴。

丢失阵地的2营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做反击准备,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才开始进攻,而日军利用这几个小时已经修好了工事,让2营的进攻伤亡惨重却徒劳无功。

八路军的重机枪阵地

没有固守柳树垴,为八路军整场战斗留下了极大的隐患。可以说,这一失误是致命的。冈崎在日军兵力本就不足的情况下还敢于分兵攻占柳树垴,可见其战术素养确实不凡。

柳树垴失守后,导致八路军进攻部队必然暴露到日军交叉火力之下两面受敌,战斗会变得更加困难。彭德怀让总部特务团在夜里提前发起攻击,从关家垴和柳树垴的中间突破,消灭藏在窑洞里的敌人。不过这一尝试没有成功,日军在把一排窑洞全部打通,每个窑洞都是火力点,形成了密密麻麻的交叉火力网,把占领了南坡一排窑洞的特务团压制得无法动弹。

日军的工事修得堪称精妙,连身经百战的团长欧致富也从未见识过。看到情况不妙,他只好下令暂停攻击。

彭德怀在关家垴前线指挥

孤注一掷的总攻失败了

要想拿下关家垴,必须首先夺取柳树垴。反击柳树垴的任务,落到了决死第1纵队25团和38团身上。这一任务责任重大,不容有失,彭德怀为此亲自来到前沿做战斗动员。受到鼓舞的两个团官兵奋勇冲杀,经两小时激战,连续发动7次攻击,终于在天亮时夺占了柳树垴。两个团的一线战斗部队基本拼光,营连干部数十人伤亡。

占领了柳树垴的八路军部队遇上了更大的困难——日军飞机来了。毫无防空经验的官兵们在日军航空兵的打击下乱了阵脚,原本已经伤亡过半的25团和38团顿时垮了下来,在日军步兵凶狠的反击下溃退到了山脚下。

这样一来,八路军在进攻关家垴的同时,不得不抽出3个营的兵力反攻柳树垴。

表现关家垴战斗的浮雕作品

正面攻击关家垴的是386旅的头号主力772团,他们在总部炮兵团6门山炮的支援下,沿着唯一的一条小路发起攻击,结果因为缺乏步炮协同的训练而遭到己方炮火的误伤。战至中午,772团1营只剩3人,3连只剩下指导员和2名伤员,4连只剩下10人。

经过10月30日一天激战,八路军伤亡极为惨重却进展缓慢。日军尽管也在不断减员,却始终占据着两个高地,战斗力丝毫不减。与此同时,外围的阻击战也于同日打响,日军的数千增援部队正在步步紧逼。

面对日军的困兽之斗,杀红了眼的彭德怀发了狠,在已经打残了的772团、16团、38团、25团中各自拼凑出1个营,对关家垴发动最后的总攻,大有孤注一掷的架势。

表现关家垴战斗的油画

从下午16时开始,八路军接连发起18次冲锋,阵亡者的尸首铺满了道路,终于到了晚上冲上了关家垴主阵地,在山头展开了惨烈之极的白刃格斗。在这次总攻中,冈崎谦受被击毙。至于他是怎么死的,史料中并无记载。

日军并没有因为失去总指挥而慌乱,依然在各自中队长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可见其战术素养之高。几乎弹尽粮绝的冈崎支队残部完全依靠白刃肉搏守住了最后的阵地,一次次杀退八路军的进攻,在绝境中支撑到了天亮。

日军援兵已经近在咫尺了,最近的距离彭德怀的指挥部只有4公里。

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伤亡严重的八路军力量已经用到了极限,实在无力歼灭最后的几十个鬼子。心有不甘的彭德怀只好含恨下令撤退。11月1日,冈崎支队残部在铃木支队接应下回到洪水镇,关家垴之战至此落幕。

战术上暴露出严重问题

在八路军内部,关于这一仗该不该打,该怎么打的问题,当时就引起巨大争议。

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斗过程中明确反对死打硬拼,对这一仗意见很大。他在「七大」发言时认为,百团大战的发动是必要的,但战法的确大有问题,需要深刻吸取教训。

刘伯承(右)

八路军发动对冈崎支队的进攻是把握住了战机的,不存在该不该打的问题,但在战术上暴露出了严重问题。除了武器装备太差、火力孱弱、训练水平低下这些固有的问题外,各级指挥协同不力更是主要原因

对于以游击战起家的八路军来说,山地攻坚战是全新的课题。在具体战斗中,一些指挥员毫无协同概念,甚至没有时间概念,各梯队之间的进攻跟不上,好不容易打下的阵地不能固守,一次次攻上去又一次次被反下来,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反观日军,其山地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冈崎谦受对战场形势的判断及战场的选择均准确无误,体现出高超的战术素养。冈崎大队老早就觉察到了八路军的行动,连夜抢占了关家垴和柳树垴,利用其精心构筑的「猫耳洞」,有效地避开了八路军火炮的杀伤,使得八路军被迫在敌火力下仰攻,处处受制,十分被动。

左权

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虚心向敌军学习,是人民军队的好传统。关家垴战后,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陈赓等人仔细研究了关家垴日军阵地,对其赞不绝口。从此,日军的防御体系,特别是土工作业技术都被八路军迅速掌握。特别是猫耳洞这一独特的防御工事,至今还被我军广泛运用。

军队的战斗力是通过无数硬仗恶仗打出来的。关家垴战斗是八路军对山地攻坚战这种作战模式的一次勇敢的尝试,尽管并不成功,但锻炼了部队。经过关家垴战斗洗礼的八路军部队,后来都成长为我军精锐主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