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大学参加一次公开的教育辩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https://www.ucl.ac.uk/ioe/news-events/public-debates
连续三年蝉联QS大学排行榜教育学第一这件事已经让IOE声名鹊起,中国学生可以说是非常多。人一多了之后,就会成为话题呀。不仅生活中会遇到,网上也常有吐槽说我们学校(前两年并入UCL所以也被称为学院)课程很水,一周只有一节课的,读到大学了,有的都读到研究生了,还喜欢课多的话不如考虑去高三复读一年,任何一所晚自习到11点的高中应该都比这里更适合你。
不吐槽不快乐之后,就要开始正式介绍这个十月一经推出就在推特上成为热门话题(相当于微博热门)的“IOEDebates"。
推特截图1
推特截图2
如果你之前都不知道,没关系,我们学校就是这么贴心地既有文字回顾(官网就有)、又有视频链接(需要科学上网)、还有音频链接(官网就有),当然你还可以去推特上根据关键词#IOEDebates搜索相关的讨论记录。
看到出生日期的时候突然间就想起了母校南师大,也是1902年诞生的。
第一次讨论的主题是:
http://www.ucl.ac.uk/ioe/news-events/events-pub/oct-2017/what-if-furthering-social-mobility-through-education
第二次(11.28)讨论的主题是:
http://www.ucl.ac.uk/ioe/news-events/events-pub/nov-2017/what-if-overcoming-academic-vocational-divide?utm_source=homepage&utm_medium=carousel&utm_campaign=event-debate-vocational-201711
第三次(12.05)讨论的主题是:
https://www.ucl.ac.uk/ioe/news-events/events-pub/dec-2017/what-if-transform-teaching-career-choice
我就不翻译了,话也只能说到这里。
毕竟我也还在第三场辩论的等待席(waiting list),可能只能在线围观。
只是想说,在你以为大学水的时候,很可能是你自己该重新思考大学之于你的意义,有时间抱怨不如好好把学校网站摸索一下。
毕竟我也是现场听了一遍,之后又看了录播和推特,才差不多稍微了解一点这些大佬们在吵吵的内容是啥。
坐在台上的教授固然牛,坐在台下的也有白发苍苍的学者,如果你仔细看了前文的话,会发现推特截图之一就是IOE的一位学者提出这样的质疑:
在哲学意义上,真的存在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差异吗?
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今天也在见导师的过程中和他讨论到,因为这其实与我连续每周一写的志愿活动*回顾也有关系,如果你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不如一起讨论。
相关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