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日课
初夏时分,草坪和树叶的绿正是由淡转浓的时候。园区依山而建,美得令人心醉。孙老师和老伴住在这里,几个同学约好一起去看望他们。
大家自带了水果、饮品和半成品的菜,放下每日重复的工作,边聊边准备午餐,就像春节回家时一样温暖、惬意。
老师家是一楼,简单的装修、简朴的家具,是老师一向追求素朴的风格。一个大约十几平的小园子,种上了各种蔬菜,紧挨着院墙的是几棵山葡萄,搭起一个夏天可以乘凉的棚。午饭时大家就品尝了去年这些山葡萄酿的酒,吃完饭同学们还赞不绝口。
老师笑着说:“饭后一小时还有美味呦。”他引大家到小院的桌旁坐下,一款未开封的普洱和茶具放在那里。“为什么要饭后一小时才可以喝茶呀”,有同学忍不住问。老师可是个养生专家,从一个喝茶时间的问题聊起,到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再到老子的思想以及先秦文学,又到老师投入精力最多的《易经》……同学们的每一个提问,老师都会耐心作答。直到茶香飘出,同学们才好像听到了下课铃声,一杯普洱茶入口,大家思维更加活跃,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默契。
这是一款2016年的生普,五年的陈化使最初的花香变成果香,口感厚重、顺滑。一款好的普洱茶,随着时间的变化,口感也会不一样,这也是普洱最迷人的地方。所以,新茶最好放一放再喝,老师说这个过程就像《易经》乾卦中的“潜龙勿用”。大家会心一笑,有两位学得很出色的同学说:“当初学易时就是这样被老师由生活中的小事慢慢引导入门的,看似晦涩难懂的《易经》其实会在生活的多个角落呈现。”
畅谈的时间总是那么快。申时,老师将变淡的生普换成红茶,滇红的香与柔,可以消减一些生普的寒性。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倾进杯中,令人进入一种微醺的状态。
茶会促进肠胃蠕动,助消化,看看桌上的茶点越来越少足以证明了。一直在屋里忙的师母应该很了解我们此刻的状况,不多久,端来一盘热气腾腾的小包子,并让我们猜猜是什么馅儿。除了看到有鸡蛋,谁也没有猜出那种清香扑鼻的菜是什么。师母笑着说要带我们去看看这菜长什么样儿,大家兴高采烈地跟着师母来到园区靠山坡处。好大一片啊,青翠欲滴,一个个椭圆的叶子紧密相连。“说它是菜,其实它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草,叫苜蓿草,具有清内热、止咳平喘、增强免疫力等功效……”没等师母讲解完,已经有同学开始采了。因为老师住的地方环境好,大家也是准备采些野菜带回家的,没想到这野菜不用去林间垄上寻寻觅觅,园区中就有这么多,既干净又营养。
看着每人一大把的劳动成果,师母感慨,她小时候可不会拿这些野菜当好东西。是啊,七十多岁的人了,生活的辛酸都已尝遍,唯一的女儿远在加拿大,老两口选择在这样安静的地方过晚年生活,会不会寂寞呢?回去的路上与师母聊天,我知道了答案,那就是不断地学习来充实生活。
学习,是对生命不同情境的一种体验,也是自身圆满的一种方式。老师和师母都是懂中医的,师母还自学了针灸,小毛病都是自己看,很少去医院。两个人都爱喝茶,上午收拾菜园,下午切磋茶道,乐在其中。平时也很注重锻炼,在海南过冬的几年,老师每天下海游泳,从不间断,这是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的。
暮色降临,大家恋恋不舍地踏上归程。一路上话都不多,或许是在整理内心满满的收获,或许是在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方式吧!师之道,不只是授业解惑,更有细微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言之教,唯智者领悟。
回望老师的住所,已经消失在夜色中。但今天,老师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心灵的世外桃源!
作者:负暄梧桐 | 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详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师微信(wecha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