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AI续写的隐患
林黛玉大战孙悟空、孔融让梨因一个梨引发了血案、蒲松龄笔下的狼袭击了多个城市无人能敌、为孩子买橘子的父亲在月台摔倒暴毙……近来,AI续写故事作为文本的视频在网络流行起来。这些经过AI创作应用续写的文学名著,给读者产生既熟悉又陌生、既荒诞又深刻的奇怪观感。而有些名著经过AI一顿操作后更成了爆款爽文,一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所谓的AI续写就是机器人写作,只是比起以往刻板生硬地照搬硬抄,现在的AI创作更多了一个数据库,供其学习“练笔”——通过爬虫软件抓取各大爆款网文、论坛或网站的高赞评论,由此建立自己的文库体系,不断学习,试图越写越好。
不可否认,有的小说在经过AI续写“润笔”之后,有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反转,故事也因为拓展了新元素,有了更多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而这些都是符合爽文套路的创作手法。但是,这些看似句法完整、辞藻华丽的续写,在脱离原著情节之后,其实是平平无奇的。正如有网友所言,AI续写缺乏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思想性和情感共鸣。
那为何AI续写让人欲罢不能?一方面有人们的猎奇感“作祟”。作为一种机器语言,“不讲人性”反而可能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如2017年微软研发的机器人小冰于出版了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种用代码替代拼音、电脑代替人脑所敲出的文字,体现的不只是科技的力量,更是一种全新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机器人的“浪漫”。
另一方面,AI续写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进行拓展或重构,这本身等同于二次创作。通过对故事语言结构进行重组,同时读者也在重构的故事里,加入了自己的解读。这使得读者有颠覆既定、打破传统的阅读体验,这也是人们追捧AI续写的主要原因。
AI续写虽然玩得嗨,但其中洗稿抄袭的隐患,还是值得警惕。曾有人测试过,通过对关键词加以替换,一篇查重率极低的网络爆文就可能炮制而成了。而且通过音频化或影视化的二次创作后,抄袭可能更难判定。这无疑对保护创作者的权益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在法律法规上打好预防针,防止事态走偏。
其实,AI写作已经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在一些需要有行文规范,且不大讲究情感共鸣的文字创作,如报告类写作,AI文字的严谨性与逻辑性,无疑是更方便且更合适的。那如果按照这个思路,AI写作能否成为我们个人写作的助手呢?比如,在公文写作上,自动形成模板;或在评论写作上,在作者明确观点及思路后,自动提供相应的数据与素材供其选择,这无疑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可能性,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