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我不是投资女王,我是巴菲特信徒

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

9年前,她帮刘强东买了一张北京飞上海的机票,在上海签订投资框架,给了1000万美元,之后京东一路狂奔,去年完成在纳斯达克IPO,而她也在刘强东身上赚了160多倍,成为投资界女王;她把巴菲特的书作为自己的投资圣经,孤独时从中获取力量;她说今天她做投资还OK,是因为她花了3万个小时专注在一件事上。她,就是今日资本的创始人徐新。

10年前的2005年,今日资本在上海成立,如今资本管理规模超过10亿美元,管理的资金资本有上海的,也有全球的。徐新说,在上海这个城市,人们愿意为更好的生活奋斗,上海市场很大,对创业公司而言,得上海者得天下。

最初9个月,一个项目也没投

在今日资本创立前,徐新曾在香港本土投资机构百富勤、霸菱投资集团做过10年的投资,参与过娃哈哈、网易的投资。

创业最初,徐新和她的创业团队在太湖边的东山开了3天会,“当时规划的蓝图就是,打造伟大中国企业,打造第一品牌”,确定投资的领域是:消费品品牌、零售连锁、消费互联网。当年团队里有人质疑说:“我们是投资公司,目标不是投资利润最大化吗?”徐新回答:“我想做的不是赚点钱,而是要做一个伟大的企业。”这个目标,十年来从来没变过。

“当年投资公司的资金募集了9个月之后,我们一个项目都没投。”其实,徐新压力很大,“那些手一松就投、手一紧就不投的项目,我宁愿不投。”

“我们的打法和别人不一样,孤独的时候,我需要佐证自己的想法。”这时,徐新会拿一本巴菲特的书来看看。徐新说,每次读巴菲特的时候,就像跟老朋友聊天,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越到后面,每天投、每天判断、不断复盘,我看他的书,越来越认同。原来会觉得中国特色怎么样,后来我觉得人性是相通的,最终其实都是真理。”

投资赌赛手,不赌赛道

“别人可能投100个,赌赛道,但我们是赌赛手的。”徐新看重具有狼性的企业家,在她看来,这些人一般有几个特点:一、嗅觉灵敏,有洞察力,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二、学习能力强;三、领导力,能够吸引一帮牛人跟你一起干。

刘强东是徐新投资的经典案例。2006年10月徐新碰到刘强东时,京东商城只有50个员工,年销售额6000万元。见面那天,徐新和刘强东从晚上10点聊到凌晨2点,“4个多小时问了老刘的创业经历,直觉告诉我:这是一匹黑马,必须马上拿下!”当天,徐新就帮刘强东定了和自己同一班北京飞上海的航班,到了上海就把投资框架给签了,“生怕他跟其他投资人见面。”

当时刘强东说需要200万美元,徐新直接给了1000万美元。拿到一大笔钱的刘强东,胆子大了,扩展品类,降低用户的购买门槛。之后又做仓储物流,开辟了“亚马逊+UPS”模式,“刚到一个城市订单可能就20多单,但打平不亏钱要2000单。一个城市还好,复制到33个城市,这个亏损蛮厉害的,我们必须忍受亏钱的痛苦,所以那个时候,我们一直给过桥贷款,给了4次。”

相比京东,网易的投资让徐新真正知道什么叫睡不着觉,什么是濒临失败的滋味。那时徐新还在霸菱资本做一个“高级打工者”,1999年徐新A轮以5元/股入股网易。2000年网易在美国上市,股价一度冲到30美元,“当时我们没走,希望长期持有,结果2000年下半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网易经历了很多苦难,股价狂泻,员工都走光了。”徐新同时担任上市公司董事,“半夜我会突然醒来,心里慌慌的。”10多年过去了,徐新仍心有余悸。

但对丁磊,徐新一直很看好。印象深刻的是,当年开董事会,各董事说了5个小时的坏消息。开完会,丁磊对徐新说:“你知道吗?今天是我的30岁生日。”徐新当时心里想:经历这么大的起落,一般人可能需要20年,但丁磊在2年内就经历完了。那天,徐新请丁磊在香港吃了一顿海鲜。没几年,丁磊成为最年轻的中国首富,徐新在这个投资案子上赚了8倍。

选择比努力重要,未来看好分享经济

“创业很残酷,品类机会来临的时候,创业公司要舍命狂奔,要奔到什么时候安全呢?传统行业要有30%的市场占有率,比第二名大2倍。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竞争更残忍,市场份额达到70%才安全,不然随时可能有个'程咬金’杀出来,把你毙掉。”而这,也是徐新认为最有趣的地方。

在投资中,徐新和她的团队研究了很多模式,“有些生意天生就是个好生意,有些则比较中庸。所以我们坚信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徐新说,要判断是不是好生意,关键要看这个生意是不是消费品垄断,能否占领消费者的心智。消费者对每个品类的记忆只有一个很小的空间,记不住第二名,只能记住第一名,所以创业公司要变成消费者脑袋里的第一。一旦占据后,这个生意能持续20年,甚至60年,这是巴菲特所说的“护城河”,“我们的工作是在企业还没有变成第一品牌的时候,就先看准它,果断下手。”徐新说。

在互联网公司,徐新投资了西少爷肉夹馍,创始人孟兵1989年出生,是徐新投资的最年轻创业者。徐新说,以前做餐饮,一般都是厨师出身,而孟兵是从BAT 互联网巨头公司出来的产品工程师,一出来就是不一样的打法,做标准化,肉夹馍一共4个,有牛肉馅、素馅、孜然和猪肉馅;配方口味每个月更新迭代,越调越好吃,“互联网人做传统行业,都是聪明人,学习能力超强。我把这个称为人才颠覆。”

最近,徐新一直在看分享经济的书,这对她触动很大:当边际成本为零的时候,资本主义那套就行不通了,因为资本主义是逐利的,利润最大化,而当成本是零的时候,没有成本,就可以共享了。“这里有一个众筹的概念,以后都是社会化的东西,没有必要养那么多员工,配送可以搞社会化。”按照这样的判断和逻辑,徐新还投资了“回家吃饭”,这是全国最大的家庭厨房共享平台。

投资有点小成绩,因为花了3万小时

京东回报率超过160倍,唯品会赚了50多倍、益丰大药房12倍、土豆8倍……今日资本还投资了老盛昌、避风塘、相宜本草,也入股了大众点评。

徐新的投资战绩,让她有了“投资女王”的称号。对此,徐新说:“我不是什么女王,我每天工作14个小时,我很热爱这份工作。我已经做了20年了!”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这是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徐新算过,每天扣除吃饭睡觉等杂七杂八的事情,如果每天花5个小时专注做一件事,一周25个小时,则1万个小时相当于10年时间。“我做了20年投资,每天专注工作的时间可能8-10个小时,20年相当于3万个小时了。”徐新说,“如果说我今天有一点小成就,是因为我花了3万个小时在里面。有些人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时间就溜走了。”

徐新投资“三只松鼠”时,公司做了300个消费者的调查,每个消费者打半个小时的电话,“我当时打了80个,亲力亲为,从那个过程我学到很多。其实很多人在我这个级别,所谓的大佬,天天就只是听听汇报,看看pa-per文件,然后见创业者一两次,就下单了,我没有,都是一线。创业者见面我要参加,竞争者访谈我也参加,他老婆我还要访谈一下,我洞察得比别人多,因为花的时间多。”徐新说,投资之后参加所投公司的董事会,这个时候你会学习更多,最初投资的想法是对是错,你都可以复盘了,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和洞察力。

徐新总结道:“我们一路坚持,从未改变。这个过程中总有很多noise(噪音),别人投这个投那个,我们就专注持有,后来我们越变越好。最初的目标全部实现,以前的信仰,现在都变成了现实,数数钞票都还挺多的。”

徐新有两个儿子,一个12岁,一个10岁,记者采访徐新是在一个周五的晚上,第二天她要飞回香港,陪儿子爬山练剑练琴,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给儿子讲巴菲特小时候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儿子很着迷,徐新很放松,因为这是她一直坚持的东西,她还要成立一个投资期28年的基金,这是她的新征程。

晨报记者 苗夏丽 肖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