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的眼睛看:凸眼、纵目,但是非“臣”,而是“望文化”的表达

三星堆的眼睛看:凸眼、纵目,但是非“臣”,而是“望文化”的表达
文/黄饮冰
1、[cp]三星堆的凸眼和纵目。凸眼是眼睛凸出,中国有句俗语说“只认得鼓眼睛将军,不认得平眼睛罗汉”,凸眼也就是“鼓眼”。对于纵目,传统的解释是“竖目”,看三星堆,纵目是跑出眼眶的眼睛,俗话说“千里眼”。所以三星堆既有“鼓目”,也有“纵目”。 ​​​[/cp]
2、凸眼是我的说法。有网友评论说,凸眼在《史记》是有记载的,虞舜的父亲“瞽叟”之“瞽”,就是凸眼。这个史料记载大家都知道,没有人把“瞽”解释成“鼓目”,是因为“瞽”被解释成“盲人”。为什么解释成盲人呢?因为“瞽”被解释成“鼓皮颜色的眼睛”,那就是盲人的眼睛。当然,“鼓”也有“凸出”的意思,所以“瞽”拆开成“鼓眼”也可以算作是一个新发现。
3、但是“鼓”与“凸”还是不同的。“鼓”是“球状凸出”,就是“球鼓”,“凸”就不仅仅是“球状凸出”。请看三星堆的“凸眼”:

三星堆的凸眼,明显不是球鼓,而是“棱凸”,给人“菱角凸出”的立体感。

4、“鼓目”有没有呢?有的。与三星堆同期的新干大洋洲商代古墓,出土的就是“鼓目”。

5、与三星堆最接近的“凸目”,可以追溯到杨官寨遗址。

这大慨就是三星堆文明的文明底蕴,即三星堆最早的文明基础,还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在我的框架中,其人就是古夏人。伏羲被古夏人称作“第一王”,神农代伏羲氏为王。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区被我称为“古夏王国”,都发生在古夏王国,庙底沟文化,三星堆一期,石家河早期都属于古夏王国范畴。古夏王国的东部就是“太昊王国”。黄帝杀两昊蚩尤代神农氏为天子,统一上古中国东西部。

对于“纵目”,传统解释是“竖眼”。人的眼睛怎么会是“竖”的呢?只见到“横”的眼睛。所以想象中的第三只人眼就是“竖目”。
6、也有人把三星堆凸眼解释成“臣”。“臣”是什么呢?看甲骨文“臣”:
“臣”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绝大多数字形像一只竖立的眼睛。“臣”本义指奴仆,奴仆服侍主人时,通常是俯首帖耳,不敢正视主人,奴仆听主人吩咐,低头侧耳倾听,呈现在主人面前的就是竖眼,因此古人用竖眼代指奴仆。“臣”在甲骨文里,多是无眼珠的。发展到金文阶段,中间加了一点表示眼珠。也有一些字形是横向的眼睛。臣或正写,或反写,表意相同。西周继承了商代结构与作风,只是横写的“臣”消失了。
“臣”的眼睛会不会“凸”出呢?不会。“臣”无论如何用“凸眼”去看主人的。所以所有的考古中出现的“凸眼”,不能解释为“臣”。
7、结合生活实际,人的“凸眼”感觉,在下列情况才会出现:一是极力远望,就会有凸眼欲出的感觉。二是暴怒大眼瞪人,就会有眼出眼眶的感觉。三是重压之下,眼有被压出的感觉。对于三星堆“凸眼”,我还是倾向于“望”的解释,也就是“望眼”,是“望”文化的表现。“望”文化在古蜀国是有历史记载和传说的,杜宇就是“望帝”。
8、纵目。对于纵目的传统解释,纵目就是竖目,进一步解释,竖目就是“臣”。但是考古中出土很多“凸眼”,包括“球状凸出”,“棱状凸出”,“向前外伸出”。用“竖目”解释不了。
看三星堆的凸眼造型,真正的纵目,应该是如此样子的眼睛造型:

纵的意思,除了“竖”之外,还有“放出”的意思,三星堆的这个眼睛造型,就把眼睛放出眼眶之外了。这就是“纵目四望”“纵观全局”的纵目。

9、三星堆也有“球凸”的鸟眼睛,如下图:

鸟眼凸出,也无非是表达“锐眼观察”。

黄饮冰随笔2021年4月8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