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日记之四:做山头茶等于给自己挖坑?

之一
连续三日茶山下雨,下的比较透,估计这场雨一下,大树茶就该发了,尤其是森林里面的茶,发的更晚,比较难以估计的是,若是再下,茶就散了。
春茶的密实度是比较高的,和雨水、谷花都还是有区别,所以,有人强调用春茶来发酵,不是没有道理的。
只是“密实度”到底怎么喝明白?这倒是值得探讨的。
我和一桌人喝茶,有点年份的茶,仓储非常干净,口感的饱满度很高,只是滋味稍淡,这是纯料茶的特点,越到后期,滋味越淡,喝的是饱满的口感,悠长的回甘,深远的山野韵。
高低端茶的品鉴方法,我自己感觉是有差异的。
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你到勐海的厂家喝茶和到易武喝茶,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地方的人喝茶的方向完全不同。
很多茶品,单论前几泡的口感,相差无几,但是,看价格,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难道市场真的不会喝茶?
高端与中端,很多时候就是身体的感受,但是,这一点又不太好容易理解,水温不一样,泡茶方法不同,甚至气场不一样,都会有影响。最容易理解的,还是从茶品本身来理解。
喝茶最容易混淆的就是厚度和浓度,好多人喝到浓度高就认为是好茶,这其实是混淆了茶汤浓和厚的关系,而这个关系背后反映的就是品质。
茶汤浓,茶汤厚还真不是一码事,厚是厚,浓是浓。
要茶滋味浓,投茶量大,闷泡时间长就能做到。
茶汤厚薄,说的是茶叶的内质,浓淡则是茶叶多少的关系。好比做菜,盐放多了咸,放少了淡,与菜品本身的品质没有关系。
有些茶滋味清爽,口感清淡,也会让人误会为茶汤寡淡,其实还是不一样,古树茶普遍性而言,滋味不及台地茶浓,如果喝茶就找茶的苦涩,认为茶叶才有内容,其实找的是口腔的刺激性。
品质好的茶,汤水是淳和厚重的,口颊生津,喉韵明显,即使喝到无味,黏滑度和饱满度仍然很高。
之二
路过曼松的时候,大家要进去,我说不用进去了。今年曼松奇怪地一下子热起来,好多人都在采,王子山移植的300棵古茶树,很多人据说都采了一颗,算了算账,采的数量大概率是超过了移植的数量,再则,这些茶树也是属于则道公司的,难道可以随便采吗?
同行的一个湖南茶商也买了一公斤曼松,一路上鼓动我喝喝,好茶谁都想喝,我看看他,你收这一点点茶,怎么赚钱呢?
回到杨家寨路边吃饭的时候,他说还可以,反正圈子的朋友不多,薄荷塘一斤,多依树一斤,茶王树一斤,也都能分完,再做点茶园茶,基本一年的茶也都能卖完,养家糊口没问题,发财不可能。
我问他,你不存茶吗,都卖空,他回答哪里有多余的资金去存茶呢。山头价越来越透明,他们都是做预售,先拿钱的一个价,下山了放到铺面是另一个价,没有办法,平均两年培养成熟一个客户,成熟了,他上茶山了。
他自己开玩笑,每年做的事都是自己挖坑埋自己,山头不是自己的,茶客都要山头,好不好另说,反正我给你是真货。
之三
山头茶这几年的发展趋势有点像前几年的老茶界。
有些茶明明存得不错,但是,大家都不敢做自己的品牌,都是打成“八中茶”,因为名气大,红印、黄印、88青。。。
山头茶也是一样,打的都是山头,自己的品牌藏一边,真货假货都是山头名字,山头成了大家共推的“大品牌”。
我问茶友,古树茶十年了,又有哪一款真正的名山名品,如同88青,如同红印茶的?
每个收茶客的收购的数量小,流传范围小,流通的价值不大,尤其是一些藏家茶,市场不流通,商业的价值更是等于零。
成熟的茶山,这两年的茶质其实有问题的,名气越大的越是这样。我和朋友进一个寨子,喝一个名气特别大的茶,不好喝,但是,大家的反映都一样,都认为那款茶特别好。
这会让人很感慨,山外的世界到底在追山头的什么呢?

之四

选茶在选山,一山一味,这说的是纯料,是新茶的滋味,那转化后是什么味呢?
前几天有茶农送茶样过来,是一个名寨的茶,我一喝头就昏,滋味太浓烈了,但是,香味缺失,也许是采摘过于频繁,原本的山野香气失去了?
我喝这样的茶,哪怕是下午喝,也会一晚上睡不着,联系起来想,要么是茶醉,要么是农残中毒,反正说不清。
滋味浓强的茶叶,原本都只适合存老茶,把苦涩散尽,刺激感减小,才有喝茶的价值。
这种价值观,是华南一带的习惯,但是,现在的市场不知道扩大了多少倍,地域极其广,喝茶的审美方式也极其不同。
大部分人从绿茶转喝普洱,甚至从铁观音转喝普洱,找寻的恰恰就是之前的味道。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新茶喝不来,高仿的老茶也喝不来。喜欢的茶品就是五六年的大树茶,香气要有,回甘要有,苦涩转化要快,茶汤还要有嚼劲。
这样的喝茶方法,是不是就是错?
可是,核心点在这里,现在的山头茶,量小,分散于玩家,流散到市场,怎么知道转化后的滋味?
玩家收茶量小,存量就更少,普洱茶比拼的还是未来的功力,小批量存茶,很难存出好茶,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只是拥有好原料,而不是拥有好茶。
没有样板,各自说的品鉴高度,不就是各自的吹嘘?
再一点,一个寨子几十上百户人家,茶地不一样,炒茶不一样,结果当然不一样。
不一样的结果,但是,大家印刷的山头名字一样,这是在卖山头,还是在卖茶呢?
为什么市场都在说:“我家的山头是真茶,别人家的都是假茶?”,道理大概就在这里——你在做山头,而不是在做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