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敬佩他们顽强拼搏、负重前行,我读到的只有心酸和无奈
清晨醒来,请读“胡说”
胡子宏生命日记(1629)
你敬佩他们顽强拼搏、负重前行,我读到的只有心酸和无奈
(一)
天一街有家刀削面饭馆,多种味道的刀削面挺适合我的咀嚼力。隔几天不去吃一顿,就有点想。
经营刀削面面馆的,是一对30多岁的夫妻,来自邯郸。老公高大魁梧,憨厚老实,妻子寡言少语,勤快肯干。去年暑假,我去吃饭时,他家的两个孩子躲在柜台上看平板电脑或玩手机。我曾经提醒他们,管住孩子,不要沉迷于手机。
疫情终于结束了,面馆终于开业。我去吃刀削面时,正赶上顾客稀疏,与夫妻俩交流时得知,面馆关了门,两口子闲了两三个月。俩孩子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上网课。
面馆的生意逐渐兴隆起来,午饭时刻,铺面里的食客熙熙攘攘。夫妻俩忙碌着,柜台里,再也看不到孩子的身影。偶然一次,我看到,夫妻俩忙完后,却在啃馒头。顿时,我明白,吃多了刀削面之后,馒头就成为一道美食。
我很敬佩夫妻俩的奋斗精神,他们耗尽心血,把小小的面馆经营得红红火火。可是,当我看到夫妻二人吃着馒头,相对无言的时候,我感到的是心酸和无奈。
如果他们在附近有属于自己的学区房,如果他们有一个铁饭碗,至少,会把孩子接过来,陪伴着孩子的成长。没有孩子的家庭生活,会充盈着单调和孤寂。
实际上,他们的运气已经不错了,面馆生意火爆,得益于夫妻俩舍得放料,十元八元的价格也吸引来一大批附近的打工者前来就餐。
与此同时,他们旁边的烤肉店关门了,馄饨铺关门了,饺子馆关门了。有个卖烤鸭的新店铺,喇叭喊了两个月,如今也关门了。在我单位大门对面,一大片的店面落下来铁栅栏。
谁能说,那些烤肉的、包馄饨的、卖饺子的、做烤鸭的店主不勤劳?也许有人会敬佩他们在拼搏,在创业,用心血创造美好生活。但是,我读到的是,他们谋生中的心酸和无奈。
(二)
昨天中午,我再次懒得吃单位食堂里的自助餐,又去了那家刀削面馆。生意依然火爆。我落座后,对面也坐下来一位老人,貌似是农民工。在大碗刀削面上桌之情,他端过来一大碟子免费的泡椒萝卜。我心想,这么多的泡椒萝卜,他能吃完吗?
老人慢悠悠地嚼着泡椒萝卜,我笑眯眯地看着他,忍不住搭话。我问,老哥,多大年龄了。老人快言快语地说,71了,老家南和的。我又问,在附近干活吧?他说,栽树呢?
老人又反问我的年龄,六十几了?我小小地吃了一惊,告诉他,我虚岁54,没有那么老。他问,在哪里上班啊?我说,在政府东院呢,距离这里不远。
老人意识到我的工作是铁饭碗,又问,你肯定挣钱多,得三四千吧。我笑着摇摇头说,多,比三四千要多。老头惊讶地问,多多少?能超过6000?我笑着点点头,多,比6000还多。
望着老人吃惊的表情,我对他说,我也是从村里出来的,眼下,如果杂七杂八都算是,一年总收入差不多是10万元。
10万元?你怎么挣这么多钱呀——旁边,又一位等着面条上桌的农民工问我。我面前的老人也惊奇地说,10万,我一辈子也挣不了这么多钱。
我笑了笑说,我在城市里打拼了30年,工资加奖金、住房公积金等,年入10万总是有的。我这样说着,两位南和的农民工大哥,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实际上,我在两位南和区的农民工面前,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少优越感。至少,六七十岁的他们,能干靠自己的体魄谋生。如果让我去栽树,很快我就力不能支。
我想起,我爹在71岁的此刻,我正张罗着在县城里给他买房。这些年,他和继母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曾经,我的病情使老人的精神世界充满忧虑,幸运的是,这几年,我们父子内心的恐惧和焦灼,都在渐渐地减轻。
南和区71岁的老人,依然在市区做着打工的活计。在我看来,尽管他身体比我爹健康,如果不出意外,是一个长寿老人,但是,我在老人生存状态的背后,我感到了他生活的拮据。如果他有一个我这样的儿子,大概率不会惊叹地问我“每个月得挣三四千吧”。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会赞赏71岁老人在任劳任怨地衣食自足,会赞叹他的健康和生命活力。但是,在他满脸的沧桑和凌乱的衣服上,我读到了谋生的艰辛,我领悟出老人内心世界的心酸和无奈。我的父母已经脱离这样的劳动有十几年了。
也许有人会说,人家71岁的老人,都这把年龄了,还在打拼,靠辛勤的汗水养活自己,不给儿女添麻烦,他真是可敬啊。不过,我还是觉得老人的打拼有些辛酸。如果他不在工地上栽树,大概率在经济收入上就会吃紧。
(三)
前几天,我写了篇《哥哥,别抱怨,所有的委屈和辛酸,都是因为你在社会最底层》,提到了所谓的穷人和富人。文章发表几个小时后,沧州枣姐发表了荔枝微课《致敬每个在社会底层不遗余力活着的人,劳动最光荣》。我听了枣姐的微课,认同“致敬每个在社会底层不遗余力活着的人”,但是,我不觉得那种辛酸无奈的劳动有多么光荣。
我在文章里写到,一个富人姐姐买内衣花了1600元,挎包花了2万元。我有些疑惑,衣服干干净净,背包精致大方不就得了吗?何以如此奢侈?富人姐姐笑着说,穷人不懂富人的消费观,兄弟啊,高价的秋衣和背包,不是给你这个层次看懂的。
枣姐的结论是,那个富人姐姐一定是个暴发户。实际上,富人姐姐并不是暴发户,而是企业下岗后,从小摊位做起,逐渐把企业做大做强。她想对我表达的是,当一个人的收入逐渐增多时,个人的生活品味也会与之配套。
枣姐提及富人姐姐是暴发户,可能会觉得人家挣钱靠的是运气。实际上,富姐也是从最底层一步步打工的。平素,我们日常更加钦佩那些坚强不屈、忍辱负重的贫寒者,不过,一旦对方获得了成功,赚足了钱财,就不容易对其投去钦佩和尊重。
枣姐也提到了关于搓澡工的故事,只不过,她在沐浴时,遇到的是美女搓澡工,而我在洗浴中心,遇到的是帅哥搓澡工。枣姐写到的女搓澡工长相漂亮,而她自身也觉得自己蛮自卑,干这一行很丢人。
实际上,没有谁计较男女搓澡工是不是丢人。因为,大家都知道,随着社会阶层的固化,谋生越来越艰辛,搓澡工也是为了谋生,基本上不算是个人的爱好。但是,当我们认定某个职业“不丢人”的时候,就是一种歧视。因为,一种不被歧视的工作,是不会成为评价对象的。譬如,我们不会认定公务员不丢人。
是啊,搓澡工确实不丢人。如果按照枣姐说的“劳动最光荣”,那么,她自家闺女也做搓澡工,难道枣姐会觉得光荣吗?
那么漂亮的30多岁的女士,做了搓澡工,只能证明,她在谋生中遇到了很大的无奈,否则,她足可以摆脱这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这种工作,百分之百地浪费了上天给她赐来的颜值。她在年轻时,一定错失了什么,才成为搓澡工。
春天来了,天暖起来,洗浴中心的客人就少了。我去洗浴中心,依然找了2号搓澡工。小伙子给我搓澡的时候,随口就问了一句,如果您遇到了合适的岗位,麻烦给我安排一下。正好,有个朋友开了家按摩中心,下个月,我就会把他推荐给朋友的门市。
(四)
春节期间,我们全家去附近一家饭店吃饭。负责我们这一桌饭菜的,是一个小伙子。此前,他在此处吃过多次羊肉泡馍,多是这个小伙子接待我。巧的是,他跟我家大儿子是同龄人,都是出生于1997年。
小伙子给我们端过来饭菜后,抽空就聊几句微信。望着他黑黝黝的面容,再看看身边即将在北京就业的儿子,我暗暗地想,两个小伙子差了些什么呢?大概率的差异是,在青春对宝贵的岁月里,一个在刻苦读书,一个在荒废时光。
很难讲,餐馆里打工的小伙子有什么璀璨的前途,但是,至少在前半生,他的命运与我家儿子产生巨大的差别。小伙子成为端盘子的打工仔,我实在不好说他是不是丢人,但是,我认定,这样的生活状态,绝对不是“劳动者最光荣”,因为,他没有给孩子们树立起任何值得效仿的榜样。
我从未对底层人投去所谓的歧视,但是,我不觉得那种辛酸无奈的工作有多么光荣。如果非要说“劳动最光荣”,那么,我们这个社会被崇尚的榜样岂不是太多了?我们可以赞赏那种逆境人生中的坚强和拼搏,但是,这个过程是很辛酸无奈的。
就像我得病后,很多人夸赞我坚强、乐观、豁达。他们没有意识到,我所谓的坚强无非就是能抗揍——在战胜病魔的过程中,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疼痛和打击。其实,这就跟那些貌似可敬的农民工一样,令人钦佩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
南和71岁的老人,不打工能行吗?不行,不干活就没有钱花。年轻貌美的女搓澡工,不在潮湿的环境里卖力气能行吗?不行,她没有别的技能去挣别的钱,或者,相比起其他工种,做搓澡工的收入更高。这种无奈的打拼,已经让他们忽视了是光荣还是丢人。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根本不会在乎吃相是不是雅致。
真正令人歧视的、丢人的,是那种身处底层而懈怠人生的懒人。可是,身为父母,我们在钦佩那些底层劳作的强者的同时,我更愿意把他们谋生的辛酸和无奈讲给正在读书的孩子们。我一次次地在演讲中提到:不努力,永远在底层。
当然,有人会问,底层怎么啦,我不偷不抢,出力流汗,养活自己,我丢人吗?我会回答,当然你不丢人,但是,你无法摆脱生活的辛酸和无奈。如果你不服气,你休息两年试试,试问,你的钱袋里有多少“睡后收入”呢?
“不丢人”永远不是我们人生成长的目标,我要教育孩子,宁愿做“不光荣”而轻松的工作,也不可以用自己的艰辛而赢得别人的钦佩。这样的钦佩,顶多是一种同情,而不会成为别人的榜样。
我们培养孩子,包括自己的打拼,只有成为别人的榜样,才是我们人生真正值得钦佩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