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4
《上下五千年》189
刘邦本来是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在秦朝统治下,做过一名亭长(秦朝十里是一亭,亭长是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
有一次,上司要他押送一批民伕到骊山去做苦工。他们一天天赶路,每天总有几个民伕开小差逃走,刘邦要管也管不住。但是这样下去,到了骊山也不好交差。
有一天,他和民伕们一起坐在地上休息。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去做苦工,不是累死也是被打死;就算不死,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回乡。我现在把你们放了,你们自己去找活路吧!”民伕们感激得直流眼泪,说:“那您怎么办呢?”刘邦说:“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儿是哪儿。”当时,就有十几个民伕情愿跟着他一起找活路。刘邦同十几个民伕逃到芒砀(音mángAdàng)山躲了起来。过了几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沛县县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音shēn)知道刘邦是个好汉,很同情他,暗暗地跟他们来往。
赶到陈胜打下了陈县,萧何和沛县城里的百姓杀了县官,派人到芒砀山把刘邦接了回来,请他当沛县的首领。大家称他沛公。
刘邦在沛县起兵以后,又招集了两三千人,攻占了自己的家乡丰乡。
接着他带了一部分队伍攻打别的县城,不料留在丰乡的部下叛变。刘邦得到这个消息,要回去攻打丰乡,可是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好往别处去借兵。
《对联话》
又,陶潭题安庆大观亭联云:
倚槛苍茫千古事;
过江多少六朝山。
大观亭临长江,其史起于东汉,盛于唐宋,往来骚人吟咏不绝;元末更有余阙尽忠殉城之事,为此地添得许多壮色。而上联但以“苍茫千古事”一笔钩抹,个中悲喜浑茫莫辨。下联转写眼前景物,然下“六朝”二字,顿觉化实为虚,滋味愈长。此联笔力苍劲,造境雄浑,“雄兀只绝六合”,的评也。
雄兀只绝六合。
又,武进胡君复凤阳谯楼联云:
王孙不归,芳草何曾歇;
城郭犹是,白云无尽时。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汉魏乐府《丁令威歌》:“城郭如故人民非。”崔颢《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此或联语之所本。观其用典,如水中著盐,浑然无迹,而滋味弥深。
此联气格章法亦甚可玩味。上起“王孙不归”,如怨如慕矣,至“芳草何曾歇”,犹极纡徐之致,忽然下一入声“歇”字,音节顿促,抑塞之情引而不发,启下幅端倪;“城郭犹是”,备极沉郁,至“白云无尽时”,复低徊不已,中心悠悠。是亦“雄奇幽怨,乃兼二难”,所谓美尽刚柔也乎。
吊古不说破,更若俯仰无端。
桃源郭兰孙举人世钦题陶朱祠联云:
半亩此迎神,越国江山留垄断;
五湖长浪迹,吴宫花草入扁舟。
陶朱祠即祭祀范蠡的祠庙,范蠡自号陶朱公。上联叙范蠡的政治业绩,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灭吴,越王得成为春秋五霸,“越国江山留垄断”即此之谓。下联写范蠡的隐逸生涯,传言其功成身退,即携西施泛舟五湖。吴宫花草代指西施,西施曾为吴王姬妾。所谓“真切”,即联语特能切合范蠡其人其事;所谓“不浮”,一则是说行文不浮泛,二则是说气度较沉着。依我看来,上联严严整整,只是祠庙联正统笔法;下联则颇有逸气,倒为陶朱祠生色不少。
按,此语特真切不浮。
记辛卯年客常德知府署,贵筑王叔陶知县钧诵人题虞姬庙联云: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曾上范家船。
对幅抬高本题,饶有思议。
这个联用的是典型的“拉人作衬”手法,用两个女人作垫,来抬高另一个女人的身价。
高后即吕雉,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刘邦恰是项羽的劲敌。垓下悲歌,项羽兵败,虞姬为绝其牵挂而自刎。高后则在刘邦死后权倾一时,但到东汉时其牌位便从高帝庙清除。这是一重反衬:一个生前威威赫赫,一个生前籍籍无名,但前者早被遗忘,而后者犹然受飨。
西施曾蒙吴王恩宠极深,一如虞姬之见宠于楚霸王,而吴国为越国灭后,西施却随越臣范蠡而去。这是又一重反衬:一个忘恩负义(从吴王的角度来说),一个则忠贞不渝。
两下反衬极为得力,不待作者更发议论,而其所褒所颂已再明白不过。此联构思别有心裁,笔墨亦干脆劲道。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王安石 〔宋代〕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译文
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遇全都经历过了。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佣工。如果两位英雄都没有遇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们与成汤和周武王偶然相遇,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到现几千年后的今天,没有谁能与他们一争高下!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宋神宗即位后,他有了类似“汤武相逢”的机会,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首词当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时。
世事有无常,生活亦艰辛,每个人,都不得已穿上了一件世俗的外衣。有的人,慌忙于远方,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背离了初心;有的人,沉静于当下,走着走着,无形之中却靠近了自己。
人生是一场未知的旅行,途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皆在眸里。能在乱花渐欲处,入眸的,不迷茫;在纷纷扰扰处,入心的,不慌张,必是一副动如清风,静若秋水的模样!
离骚
屈原 [先秦]
第二章:《反思》之《屈原被怨》
(6)对屈原被贬一事,亲人埋怨(引出后面的借史反思)。
15.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li4予,曰:
鲧gun3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ci2菉lu4葹shi1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译文:
15.
姐姐对我遭遇十分关切,她曾经一再地向我告诫。
她说“鲧太刚直不顾性命,结果被杀死在羽山荒野。
你何忠言无忌爱好修饰,还独有很多美好的节操。
满屋堆着都是普通花草,你却与众不同不肯佩服。
众人无法挨家挨户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世上的人都爱成群结伙,为何对我的话总是不听?”
注释:
15.
女嬃(xū):屈原的姐姐。
婵媛(chán yuán):牵挂。
申申:反反复复。
婞(xìng)直:刚正。
羽之野:羽山的郊野。
博謇:过于刚直。
姱(kuā)节:美好的节操。
盈室:满屋。
判:区别。
众:众人。
云:助词,无实义。
朋:朋党。
茕(qióng):孤独。
评价:
《离骚》中又多用对偶。据统计,全篇对句在百句以上;并已出现了错综对,如“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在一句中,还往往以双声配双声,叠韵配叠韵, 前者如“郁邑而傺chi4兮”,后者如“聊逍遥以相羊”, 等等。这就形成了《离骚》的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同时,《离骚》又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如“汩”、“搴”、“莽”、 “冯”、“羌”、“诼”、“傺”、“阊阖”等,并常将状词冠于句首,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诗中对形容词的使用也十分恰切并具有新意,如写云霓翻腾之貌,“岌岌”喻高冠耸然之势,“蜿蜿” 状神龙游动之态,都可谓循声得貌,曲尽其妙。
《离骚》在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与它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 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曾赞之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汉文学史纲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十三 覃2
将(jiāng)对欲,可对堪,德被对恩覃(tán)。权衡对尺度,雪寺对云庵。安邑枣,洞庭柑,不愧对无惭。魏征能直谏,王衍3善清谈。紫梨摘去从山北,丹荔传来自海南。攘3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养狙(jū)是山公之智,止用朝(zhāo)三。
注释:
[1] 将:将要。欲:想要。
[2] 堪:能够。
[3] 德被:恩德遍布。恩覃:恩惠广施。
[4] 权衡: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尺度:准绳;衡量长度的定制。
[5] 云庵:建造在高山顶上的房舍。
[6] 安邑:古地名,在今山西省夏县,以产枣闻名。
[7] 洞庭柑:苏州太湖中的洞庭山,以出产柑橘著名
[8] 魏徵:唐太宗的大臣,唐朝著名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9] 王衍:字夷甫,西晋大臣,是著名的清谈家、魏晋名士,喜老庄学说。清谈: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风气。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10] 紫梨摘去从山北:涂山的北坡产一种紫梨,大如瓜,千年一开花。
[11] 丹荔:荔枝,果实成熟时果皮色红,故称丹荔。
[12] 攘鸡非君子所为,但当月一:偷鸡不是君子的行为,每月只偷一只。《孟子·滕文公下》记载:有一个小偷每天都偷邻居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小偷说:“请准许我减少偷鸡的次数,每月偷一只鸡,再每年偷一只鸡,最后就停止了。”
[13] 养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养猕猴体现出山中老翁的智慧,只用朝三暮四的欺骗办法就行。《庄子·齐物论》记载:山里有个老翁养了一群猕猴,他给猕猴分橡子吃,每天早上三个晚上四个,猕猴都不满而发怒,老翁改口说每天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都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