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追踪】邯长古道(涉县段)的前世今生

古道风云录
——话说邯长古道(涉县段)
横穿涉县东西的邯长古道,是涉县古道第一号。
商周为车马大道,春秋战国,邯郸、武安,从阳邑西南入涉,西去(经东豆庄、西戌、偏店、井店、涉县城、神头出)响堂铺直上东阳关入晋抵上党(长治)。
东汉末至南北朝,另辟西线两条:其一,县城、河南店、王堡、温村、峪里,由楸树园、龙王庙入晋;其二,临漳、峰峰(邯郸、武安)、龙虎、鸡鸣铺、赵峪、前寨、将军岭、温庄、唐王峧、索堡、石门、辽城,从石背底入晋。
明清,洪武六年(1373),走龙虎、石泊、窑则、井店、北岗、神头、响堂铺一线。嘉靖六年(1527),改走豆庄、沙河、西戌、偏店、井店、台村、神头、响堂铺一线。此前,从西戌过东戌井家峪桥,经马布、郭口抵阳邑,是为便道。顺治十五年(1658),此便道成大道。乾隆六年(1741),山西洪洞刘勷与弟侄捐资辟白鱼岭,又改行石泊、窑则一线。
民国初期直到现在,邯长路基本走向没有改变,仍沿古铺路,邯郸、武安冶陶、龙虎、石泊、窑则、白鱼岭、老爷庙、井店,沿县城东枯河到寨上,或走更乐、北岗,到寨上,过清漳河到南庄,沿神头河(南枯河)到响堂铺,上东阳关,黎城、潞城、长治。城北,当时一样有两条支线:龙虎、乱石岩、鸡鸣铺、偏店、井店;沿南洺河上支阳邑入涉,走豆庄、西戌、鸡鸣铺、偏店、井店。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来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
邯长古道也是这样,走过了太多的人,演绎了太多的事。今择其要,以飨同好!
1.东周晋景公时期(?——前581),荀林父灭潞子国于邯长古道(长治市潞城区)石梁段。彼时,古道在焉。
2.公元前491年,齐国从壶口(东阳关)伐晋,经邯郸、涉县、东阳关、潞城等地。这场战争,始通车马。
3.战国后期,赵国从中牟(鹤壁)迁都邯郸。上党(长治)物产丰富,古道商业活动日繁,东通齐鲁,西达魏韩,军事地位显著,古道改善。
4.秦始皇修筑驰道,此道进一步拓宽。秦始皇曾于此道经过东巡齐鲁。
5.三国时期,曹操都邺(临漳),控制上党(长治)后,古道成重要运输线。
6.西晋时期,“八王之乱”,天灾频繁,上党(长治)贫民流徙冀豫,古道一路凄惨。
7.北魏时期,后燕军18万,战车千余辆,经古道攻入上党长子县。
8.唐开元年间,河北山西六郡劳工万余,将此古道再次拓宽。
9.宋代,经此古道运输缺货、丝绸、盐等,典型的“茶马古道”。
10.元代,再次拓宽。
11.明代,闯王李自成由此路直抵北京。
12.清代,太平天国北伐军,逆行邯长,达天津静海。
13.民国后,古道为公路、铁路取代。
山雨 辛丑槐序中浣 于古沙阳分所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