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复发,哪种方式好?高效模式登场!
患了癌症,手术能将肿瘤一切了之?不担心复发吗?哪些肿瘤还需要辅助治疗,降低复发几率?
参加此次多学科会诊的李阿姨,年过7旬。2021年2月,已绝经20多年的李阿姨,突然发现来月经了,流血1天。自觉不妙的李阿姨,赶紧到医院检查。医生为她进行了宫腔镜子宫内膜病灶电切+诊刮术,病理结果显示为子宫内膜样腺癌。
2021年2月底,李阿姨就做了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活检术。手术后,还需要辅助治疗吗?医生告诉她,“患Ⅰ期子宫内膜癌、1级或2级以及子宫肌层侵犯少于50%的患者,生存率为97%,不需要辅助治疗。其余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年龄、肿瘤分级、组织学特征、子宫肌层侵犯范围以及是否有淋巴血管侵犯等情况,酌情辅助治疗。”
(术后图)因子宫内膜癌,全子宫切除
李阿姨目前需要怎样的辅助治疗,才能降低复发率?且看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专家团,将为其制定哪种治疗方案。
会诊纪实
国际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其合理化和个性化的诊疗能提升患者生存率,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同时避免多处问诊、重复检查带来的费用和负担。
会诊开始,与会专家全面、完整地了解了患者的病历、影像等资料,仔细倾听了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及诉求,随后,针对患者病情及诉求,来自中、外的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物理师、技师、护理人员等几十人的医疗队伍,开启了此次的多学科会诊。
患者病历
上下滑动框内文字,了解患者详细病情▼
初步诊断
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pT1bN0M0 IB
病情介绍
患者,女性,74岁
2021.02.02因“绝经后阴道流血1天”,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病灶电切+诊刮术,病理:子宫内膜样腺癌。
2021.02.23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子宫内膜样腺癌,II-III级,侵及深肌层(>2/3),两侧宫旁(-),双侧输卵管未见特殊,淋巴结未见癌转移。
患者目前饮食可,睡眠欠佳,二便如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检验:2021-03-22血常规:无异常。
检查:
盆腔MRI:子宫恶性肿瘤术后,现未见明确肿瘤残存及淋巴结转移.
B超:1.餐后胆囊建议空腹检查;肝胰脾未见明显异常;后腹膜及双侧髂血管周围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2.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
讨论时刻
该患者按指南如何治疗?
根据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0.1版:
该患者为纯子宫内膜癌,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活检术,可参看Ⅰ期辅助治疗原则:
子宫肌层浸润的深度是预后的重要指标。在妇科肿瘤组(GOG)33号研究中,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了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及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浸润深度是淋巴结受累的独立预测因子,而且还是总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1]。
肿瘤级别也与预后密切相关。
该患者具有以下高危因素:年龄> 60岁、肌层浸润> 50%、肿瘤级别II-III级,建议外放射治疗(EBRT),剂量45Gy/fx,±后装治疗。
是否考虑内分泌治疗?
子宫内膜增生与癌变发生均与机体高雌激素状态相关。有研究认为,孕激素结合孕激素受体对雌激素的拮抗作用可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根据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可将其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以Ⅰ型多见。Ⅰ型子宫内膜癌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组织类型以高分化腺癌为主,此类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较好。
建议该患者行病理会诊激素受体检测,考虑是否内分泌治疗。
会诊结论
经过详细讨论,会诊专家给出如下意见:
行术后辅助放疗±后装治疗;建议行病理会诊激素受体检测,考虑内分泌治疗可能。
子宫内膜癌位于我国妇女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宫颈癌,占全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尽管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有了迅速发展,但仍有5%~15%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因此结合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相关危险因素,从而进行有效干预,仍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Zaino,R.J.,Kurman,R.J.,Diana,K.L.,Morrow,C.P.(1996)Pathologic models to predict outcome for women with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the importance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urgical stage and clinical stage – 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Cancer,77,1115-1121.
胡巧英
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放疗科主任
温阿明
上海美中嘉和肿瘤门诊部放射科医生
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
傅深 教授
国际多学科会诊组长